二戰中1941年所發生的重大事件
1、豫南會戰
豫南會戰是中國第5戰區軍隊在河南南部抗擊日軍的壹次作戰。 1941年1月,日第11軍為了打通平漢鐵路南段,解除中國軍隊對信陽日軍的威脅,糾集步兵7個師、騎兵1個旅、戰車3個團的兵力,在司令官園部和壹郎的指揮下,分左、中、右3個兵團,分三路,準備向豫南發起進攻。?
第5戰區司令長官決定采用避實擊虛的戰略,留少數兵力正面抗擊,主力轉向兩翼,待日軍進攻兵力分散之時,從其兩側及背後圍殲之。豫南會戰是武漢周圍地區防禦作戰中的壹次戰役。
1941年1~2月,中國軍隊在河南信陽以北地區抗擊侵華日軍進攻的作戰。日軍為尋殲在豫南的中國軍隊湯恩伯集團軍,抽調第3、第17、第40師及特種兵壹部,集中在信陽以北地區,由第11集團軍司令官園部和壹郎指揮進攻豫南。
中國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3個集團軍***8個軍組織防禦。30日,日軍中央兵團兵分兩路,企圖協同兩翼兵團夾擊中國軍隊。31日,日軍攻占舞陽、上蔡,形成包圍圈,但中國軍隊已先行轉移,致使日軍撲空。
此時,日軍側背受到中國軍隊攻擊,正陽已被皖西第84軍克復,後方交通受到威脅,遂於2月1日開始回撤。日軍第3師從舞陽撤出後,於4日攻占南陽,6日放棄該城向唐河、泌陽方向撤退。
中國第13軍順勢收復舞陽後,即向南陽方向追擊日軍。與此同時,由舞陽南撤的日軍第17師及第15、第4師各壹部,在象河關附近遭到中國軍隊猛烈打擊,傷亡慘重,向南潰退。至7日,各路日軍均撤回信陽附近。此役,***斃傷日軍9000余人。
2、克裏特島空降戰役
克裏特島空降戰役(德語:Luftlandeschlacht um Kreta,希臘語:Μ?χη τη? Κρ?τη?)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希臘戰役的壹部分,爆發於希臘克裏特島的戰事。
戰鬥開始於1941年5月20日早上,德國發動代號“水星行動”(德語:Unternehmen Merkur)的軍事行動,空降入侵克裏特島。防守該島的為希臘抵抗軍及盟軍。
經過首天的戰鬥,以英軍為首的盟軍承受了極高的傷亡,卻無法有效阻斷德軍的進攻。第二天,由於盟軍方面的通訊出現問題,導致盟軍指揮官無法及時掌握戰況,致使島上西面的馬萊邁機場落入德軍手中,令德軍得以大量空運增援部隊,在數量上壓倒盟軍並最終完全控制克裏特島。
克裏特島戰役在三個方面都是空前的:它是歷史上首次的大規模空降作戰;它是盟軍首次利用被破譯的德軍恩尼格瑪密碼機獲取情報的作戰;它是德軍首次遭遇當地平民大規模抵抗的戰役。
受到這次軍事行動中空降部隊的巨大傷亡影響,希特勒禁止德軍今後任何大規模的空降作戰行動,盟軍卻對空降兵的潛力印象深刻並開始積極組建自己的空降部隊。
德軍計劃以空降突擊方式奪取島上3個機場,並從海上運送重武器和登陸部隊上岸。雖然德軍空降兵付出了沈重代價,希特勒甚至承認“克裏特島已成為德國傘兵的墳墓”,但德軍最終實現了戰役目的,控制了愛琴海和地中海航道。
3、重慶隧道慘案
1941年仲夏,停歇了很久的日機夜襲又開始了。6月5日下午6時,空襲警報突然響起,日機20余架分批夜襲重慶,空襲時間長達3小時以上。市民壹向是在白天躲警報,傍晚才從近郊返回。
於是聞警報後,疏散不及的市民大都從三個洞口匆忙湧人隧道內。頓時,只能容納5000人的大隧道,這天卻湧入了近萬人。加之,天氣炎熱,隧道空氣極差。到下午7時,緊急警報響過,防護團在外面關上閘門,不準進出。
1941年6月5日晚上9時左右,日軍對重慶進行大規模的“地毯式”反復轟炸。市中區居民因準備不充分,接到警報後未及時疏散開,於是如潮水般地擁向公***防空大隧道中,洞內避難人數較往常激增壹倍,達到萬余人,幾近飽和。
管理隧道口的憲兵及防護人員視避難群眾如囚徒,緊鎖柵門,不準隧道內的市民在空襲期間出入隧道。
而隧道內,由於人多缺氧,氣溫越來越高,避難的人們感到渾身發熱,呼吸困難,部分油燈漸漸熄滅,嬰兒和兒童發出令人揪心的哭叫聲。洞內漸漸變黑,死亡威脅著洞內每壹個人,此時,人們不顧壹切地往洞門口擁擠。
由於隧道的閘門是由裏向外關閉的,人們洶湧而來,把閘門擠得打不開,前邊的人群被擠壓著貼在閘門上,發出憤怒的呼喊和痛苦的呻吟。隧道內的人們互相擁擠踐踏。有的被踩死、壓死,更多的是因為空氣中缺氧而窒息死亡。
在長達10小時的高溫和嚴重缺氧的情況下,除身處3個洞口較近的近百人得以出洞幸免於難外,其余近萬名避難人員因窒息而死。大部分死者因窒息、擠壓,衣服被撕爛,皮膚變成藍黑色,面目全非。
慘案發生後,人們劈開木閘門,看到洞內屍體重疊擠壓洞口,妳抓我扯,有的抱成壹團不能分開,衣褲被撕爛,兩眼膨脹得很大,真是令人慘不忍睹。
4、蘇德戰爭爆發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莫洛托夫—裏賓特洛甫條約》),夥同仆從國匈牙利、羅馬尼亞、芬蘭以事先擬訂好的壹份代號為“巴巴羅薩”的計劃。
集結了190個師550萬人、4900架飛機、3700輛坦克、47000門大炮、190艘軍艦,劃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從北方、中央、南方三個方向以閃擊戰的方式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5、偷襲珍珠港
偷襲珍珠港(英文:Attack on Pearl Harbor,日文:真珠灣攻撃)是指由日本政府策劃的壹起偷襲美國太平洋海軍艦隊基地——珍珠港的軍事事件,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導火索。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艦載飛機和微型潛艇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瓦胡島上的飛機場。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這次襲擊最終將美國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個事件也被稱為珍珠港事件。
百度百科——豫南會戰
百度百科——克裏特島空降戰役
百度百科——重慶隧道慘案
百度百科——蘇德戰爭
百度百科——偷襲珍珠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