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水堆講的是什麽?
從反應堆內部的過程來看,沸水堆最大的特點就是在堆芯內出現了蒸汽。這些夾在水流中的小汽泡,對鏈式核反應究竟會產生什麽影響呢?這是首先必須解決的問題。
沸水堆與壓水堆相似,也用普通水作為冷卻劑和慢化劑。當堆芯中壹部分水被汽泡所代替時,堆芯內的慢化劑減少了,因此會使反應性有所下降。然而另壹方面,普通水在堆芯內會吸收掉壹些中子。當它被汽泡排擠出堆芯時,中子的損失減少了,因此又可使反應性有所提高。汽泡對反應性的這種正負兩方面的影響,叫做“空泡效應”。在沸水堆的設計中,要盡量使空泡效應為負值,即當堆芯內含汽量增多時反應性下降,使功率的增長能自動地受到抑制。這種“自穩”的能力,可以增加反應堆運行的安全性。
堆芯內的大量汽泡不僅產生空泡效應,它們還處於不斷的變化和運動之中。汽泡在堆芯內不斷地產生出來,並與水壹起流動,這個過程是非常復雜的。人們曾擔心,混亂的沸騰過程和汽水流動中的不穩定現象,會不會造成反應堆失控?經過對汽水流動的深入研究,專家們發現汽泡並不像原來想象的那樣不可捉摸,對它們的運動規律可進行定量計算,從而能防止汽水流動進入不穩定的狀態。因此,可以允許堆芯內出現沸騰現象,沸水堆的運行是可靠的。
最早致力於沸水堆研究工作的是美國通用電氣公司。1957年10月24日,第壹座沸水堆核電站——瓦萊雪脫斯核電站,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投入運行。其發電功率為5000千瓦。它實際上是壹個試驗裝置,為建造大型的沸水堆核電站提供經驗。
1960年8月,在芝加哥西南80千米處建成了當時世界上功率最大的核電站——德累斯頓沸水堆核電站,其電功率為18萬千瓦。它以十分優異的運行記錄,不僅確立了這種堆型在核電事業中的地位,而且立即吸引了國外市場。壹時之間,意大利、聯邦德國、荷蘭、印度、日本、西班牙、瑞士、瑞典等國家紛紛提出訂貨,沸水堆壹時名聲大振,紅得發紫,並迅速地向更大的功率挺進。1969年,牡蠣灣核電站的功率達67萬千瓦;1973年,勃朗斯·費萊核電站的功率已達106.5萬千瓦,與當今大型壓水堆的單堆功率不相上下。
沸水堆由包容堆芯的鋼制容器及與其相連的許多輔助系統所組成。水由下向上通過堆芯,然後在堆芯外圍與鋼容器內壁間的環形腔內下降,不斷地進行再循環。堆芯中產生的蒸汽,與再循環水分離後,在容器頂部進行幹燥,那裏設有高效率的汽水分離裝置。在環形腔內,還布置有好多個噴射器,它們的作用是提高冷卻劑再循環的能力。噴射器的動力來自兩臺離心泵,它們從容器中吸取三分之壹的堆芯流量,然後以更高的壓力使它流過噴射器的噴嘴。噴嘴出口的高速水流帶動環腔內的水流,壹起進入堆芯進行再循環。現代沸水堆的核燃料,采用低濃二氧化鈾,鈾-235的濃度約為2%。燃料在高溫高壓下燒結成芯塊,芯塊放在鋯合金管內組成燃料棒。很多根燃料棒按6×6、7×7或8×8排列成正方形的燃料組件。很多個燃料組件放在壹起成為堆芯。這種構造和壓水堆有很多相似之處,所不同的是沸水堆燃料元件之間的間距較大,可使汽水混合物流動暢通。
沸水堆的控制棒用碳化硼制成,具有十字形的斷面。由於反應堆頂部已被汽水分離裝置占有,因此,十字形斷面的控制棒,都由容器的底部自下而上,插到四個燃料組件之間的間隙中,這也是區分壓水堆和沸水堆的標誌之壹。調整插入的深度,即可控制堆芯的反應性,從而調整反應堆的功率。除了利用控制棒以外,沸水堆還可依靠改變堆芯內冷卻劑的流動速度來控制反應性。流動速度的變化,可引起堆芯含汽量的變化,用這種方法可使反應堆的運行功率改變25%左右。
沸水堆運行時的最大特點,是蒸汽中含有放射性。當冷卻劑流過堆芯時,水分子中的元素氧-16,吸收中子後會放出質子而轉變成氮-16。氮-16的半衰期只有7.35秒,在衰變時放出高能的γ射線,因此具有很強的放射性。這個現象在壓水堆核電站中也存在,但氮-16只限於在壹回路內循環流動。而在沸水堆核電站中,它隨著蒸汽進入汽輪機裝置的汽水回路,得采取措施,把汽水回路屏蔽起來,還要對所有可能從汽水系統排出的蒸汽,加以凝結和回收。
目前已運行的核電站中,沸水堆的數量僅次於壓水堆,占第二位。它在熱效率、單堆功率、運行的安全可靠性方面,都與壓水堆不相上下。在各種堆型的劇烈競爭中,它顯然是向壓水堆冠軍地位挑戰的最強勁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