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印邊界對峙最新進展 印度為什麽敢挑戰中國
2017年(7月7日)下午,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再次駁斥了印度將洞朗地區視為三國“交界點”的言論,指出此次印度越界地區與“交界點“沒有任何關系,印度是“別有用心”、“混淆視聽”。
此前發生的事兒,梳理壹下是這樣:
6月26日,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證實,中國在洞朗地區進行道路施工時,遭到印軍越線阻攔。
隨後中印開始邊界對峙,雙方不斷增派人員。有印媒將其稱為“幾十年來最嚴重的邊界沖突。”這件事不同尋常,尤其是了解中印邊界問題的人,更知道問題有多嚴重。因為中印邊界長達2000多公裏,有爭議的地段很多,但唯獨印度的錫金邦和中國交界的洞朗地區,從來沒有爭議。
印度同中國的錫金段,從來不屬於中印邊界爭議範圍。兩國過去對該段邊界劃分並無異議。
6月27日,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就援引了1890年的《中英會議藏印條約》給出了證據,該條約第壹款
就規定了中國與錫金的邊界,歷屆印度政府也都予以承認。尤其是1959年,印度開國總統尼赫魯兩次致信周恩來,表示對中錫邊界不持異議,承認1890年條約。
對印度上來說,洞朗地區位於中印不三國中間,從形狀上猶如壹把刀子,直接抵在印度的胸口。該地區也確實有刀子壹樣的威脅。如果中國有效利用該地區,那麽該地區往南八十公裏、印度境內的西裏古裏走廊就面臨中國軍隊的威脅。
因為印方斷定,中國對該地區的控制力在升級。契機就是,開頭我們說國防部提到“中國近日在洞朗地區進行道路施工”。印方認為,壹旦道路建成,中國在該地區的軍事部隊輸送能力將極大提升。因此印度覺得,必須要采取行動,不顧壹切代價阻止這段公路的建設。
擴展資料
印度對我國頻頻挑釁的原因
1、1962年後,印度汲汲於雪恥——數度挑釁但心有忌憚
印度要報仇雪恨。1962年中印戰爭的結果完全出乎印度的意料,他們絲毫沒有料到到會敗的這麽徹底。印度學者認為“中國獲得全勝,印度在短時間內蒙受了嚴重的損失和恥辱“。因此自尊心超強的印度壹直想再搞點事情“壹雪前恥”。但畢竟"天佑正義之師“,幾次沖突裏印度都沒占著便宜。
2、印度認為中國有所顧忌
1962年戰爭結束後,中國收回了所有被印度非法占領的領土。但是,戰後中方將軍隊撤退到戰前30公裏以後。這個的主要原因就是那個時候中國軍隊的補給很困難,打下來的地盤,要想守住是比較困難的。於是乎,印度在兩年後又逐步占領了這些地方。
3、印度的大國黃粱美夢未醒
其實,這壹點才是最重要的,印度壹直都沒有拋棄它的大國夢。在政治上,他頻頻在聯合國提議,要麽要求加入常任理事國,要麽提議取消常任理事國壹票否決制,結果都被壹票否決了。
軍事上,依舊是老傳統對外采購,誰的先進就買誰的,結果鬧了不少笑話。經濟上,比較多元化,已經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壹,不過總喜歡與中國相比,有個笑話就是說他們印度再不努力要被中國追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