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分油機和燃油單元資料
“渤海銀珠”輪營運檢驗指導書
Class No.07R0027
中國船級社煙臺辦事處
2007年2月4日
目 錄
1. “渤海銀珠”輪照片--------------------------------------------------------------3
2. 船舶概況-------------------------------------------------------------------------4
3. 審圖及建造原則和依據-------------------------------------------------------5
4. 船舶主要結構特點和檢驗要點----------------------------------------------6
5. 船體舾裝部分-------------------------------------------------------------------17
6. 車輛系固-------------------------------------------------------------------------18
7. 防火結構-------------------------------------------------------------------------18
8. 救生設備-------------------------------------------------------------------------19
9. 消防設備-------------------------------------------------------------------------19
10. 輪機部分-----------------------------------------------------------------------19
11. 電氣部分-----------------------------------------------------------------------21
12.營運檢驗中應註意的問題---------------------------------------------------23
“渤海銀珠”輪照片
1. 船舶概況
標題船為艉機型客滾船,由武昌造船廠設計,中國船級社上海審圖中心審圖,中國船級社青島分社煙臺辦事處執行現場建造檢驗.該輪設雙主機雙可調螺距螺旋槳,主機采用MAN B&W Diesel A/G,生產的船用中速V型四沖程柴油機。艏部設置罩殼式艏護罩、艏車輛坡道和艏內門,船艉部設置艉車輛大門和艉內門,左右舷設置舷門。設置三層車輛艙,下車輛艙與中車輛艙之間設置車輛升降平臺,中車輛艙與上車輛艙之間設活動坡道.車輛艙以上設三層房間.本輪結構主要采用縱骨架式結構,局部采用橫骨架式結構。車輛艙設置固定式二氧化碳滅火系統,機艙設置固定式二氧化碳系統和局部壓力水霧滅火系統,旅客艙室、船員居住艙室和公***處所設置自動水噴淋滅火系統。左右舷各設有壹套減搖裝置,艏部配備了兩套側推裝置。該輪車輛艙設計為可密封的.
船舶總長:161.20m
兩柱間長:147.00m
型寬:24.80m
型深:7.90m(至第壹甲板)
設計吃水:6.15m
設計航速:18.50節
總噸位:19847(國家噸位)
凈噸位:9923(國家噸位)
載重量:6984.16噸
乘客數量:1128人
船員數量:75人
車道長度:1800m
車輛限高:4.4m
主機功率:6720 kW x 2臺
柴油發電機組: 770 x 3套
軸帶發電機: 792 kW x2臺
載車量:以15.0mX2.5m 的標準車輛計, 上車輛艙可裝載標準車輛40輛
中車輛艙可裝載標準車輛46輛
下車輛艙可裝載標準車輛14輛
車輛甲板允許的最大單車重量:
上車輛艙40T
中車輛艙60T
下車輛艙55T
通道設備的安全工作負荷:
艏艉車輛坡道及內活動坡道: 60噸
車輛升降平臺:55噸
該輪授予入級符號: ★CSA RO-RO Passenger Ship,R1,Ice Class B
★CSM MCC
該輪航行於近海航區(煙臺—大連)航線.
核定抗風能力為蒲氏8級風及以下.
2.審圖及建造原則和依據
標題輪審圖及建造時依據的標準如下:
1).渤海灣客滾船審圖原則要求的公約,法規和規範。SOLAS公約及其修正案中對客船和滾裝船的適用部分
2).海事局2004年<<國內航行海船法定檢驗技術規則>>.不包括2006年修改通報。
3).海事局1999年<<國際航行海船法定檢驗技術規則>>及2003年修改通報。
4).CCS 2001年<<鋼質海船入級與建造規範>>及其2002,2003修改通報。
5).CCS<<材料與焊接規範>>1998及其2001及2003年修改通報。
6).政府主管當局關於渤海灣客滾船的行政法令。
7).IMO關於車輛系固的有關決議。車輛運動加速度與力的評估按照IMO A.714(17)決議《貨物積載和系固安全操作規則》及1994/1995《貨物積載和系固安全操作規則》修正案要求執行。
8). 中國船級社《船舶與海上設施起重設備規範》(2001)
重點方面的內容如下:
載重線
按照法規第三篇及第四篇第2-1章1.3的要求,艙壁甲板以下處所的水密完整性符合《國際航行海船法定檢驗技術規則》第四篇第2-1章B部分第20-2條1款的規定。
完整穩性
滿足法規第四篇第7章關於遠海航區客船的要求。
破艙穩性
按照法規第四篇第2-1章關於客船的要求,滿足國際航行海船法定檢驗技術規則對無限航區滾裝客船的要求,兩艙不沈。
消防
滿足《國際航行海船法定檢驗技術規則》第四篇第2-2章對客船的相關要求。
救生設備
滿足法規第四篇第3章關於客船的要求,配備了4艘全封閉式救生艇、10只自扶正拋投式氣脹救生筏、12只自扶正吊架降落式氣脹救生筏、2只拋投式氣脹救生筏以及2個海上撤離系統。
航行設備
按照法規第四篇第5章的要求配備,同時配備了航行數據記錄儀(VDR)和自動識別系統(AIS).
無線電通信設備
滿足法規第四篇第4章的“A1+A1以外海區”要求。
信號設備
滿足法規第四篇第8章的要求。
防汙染
滿足法規第五篇第2章防止油汙染規定和第5章防止船舶生活汙水汙染規定的要求。
車輛系固
車輛運動加速度與力的評估按照IMO A.714(17)決議《貨物積載和系固安全操作規則》及1994/1995《貨物積載和系固安全操作規則》修正案要求執行。
機電設備
除滿足2004年《國內航行海船法定檢驗技術規則》的要求外,同時滿足CCS《鋼質海船入級與建造規範》(2001)及其2002、2003修改通報的要求。
船體結構
滿足CCS《鋼質海船入級與建造規範》(2001)及其2002、2003修改通報的相關要求。
舒適性要求
船員艙室設備參照法規第7篇的要求,
乘客定額及艙室設備
乘客定額及艙室設備參照法規第8篇的要求。
車輛跳板
車輛跳板的設計按照CCS《鋼質海船入級與建造規範》及其修改通報的要求進行。
3.船舶主要結構特點和檢驗要點:
1).結構節點
本船典型橫剖面圖及典型結構節點見圖1至圖9,供營運檢驗時參照.
本船結構節點及結構型式均為常見類型,無很特殊的結構節點及結構型式.
2).結構材料
本船結構材料主要采用了CCSA級鋼.
主機機座及船艏冰區加強部位外板局部采用CCSB級鋼.主機機座局部采用了CCSD級鋼.
以下部位的船體結構采用了CCSA36高強度鋼:
第壹甲板 Fr.68---Fr.168區域的甲板強橫梁及甲板強縱桁.
第二甲板 Fr.-2---Fr.202區域的甲板強橫梁及甲板強縱桁.
第三甲板 Fr.3---Fr.194區域的甲板強橫梁及甲板強縱桁.
第三甲板Fr.46-100mm---Fr.163+100mm區域的甲板板.
第四甲板 Fr.75---Fr.99區域的甲板強橫梁及甲板強縱桁.
第四甲板 Fr.126---Fr.166區域的甲板強橫梁及甲板強縱桁.
Fr.66-169範圍內的縱艙壁頂部列板及縱艙壁上的強扶強材.
Fr.5-166區域內的舷側G列板.
Fr.5-166區域內的、位於第壹、二、三甲板之間的舷側強肋骨.
艏艉車輛坡道、內活動坡道采用了CCSD36高強度鋼.但根據審圖中心的審圖意見,該部分CCSD36高強度鋼可以用CCSA36高強度鋼替代.
車輛升降平臺及升降平臺水密蓋采用了CCSA36高強度鋼.
營運檢驗涉及到結構修理時應註意核對結構圖紙.
圖 1 中橫剖面圖
圖 2 中桁材肘板節點
圖 3 強肋骨端部肘板節點
圖 4 內底板端部加強
圖 5 甲板強橫梁與縱艙壁垂直桁節點
圖 6 升降平臺處橫梁節點
圖 7 橫梁與強肋骨的連接形式
圖 8 強橫梁與縱艙壁連接形式
圖 9 艙壁水平桁與舷側縱骨的連接形式
3).結構概況及建造情況
本船為鋼質,全焊接結構,結構設計吃水(最大吃水)6.15米,B級冰區加強,首、尾部肋骨間距為600mm,中部肋骨間距為700mm。
所有構件尺寸均滿足船級社對無限航區船舶的要求。
本船***設六層甲板;第壹甲板、第二甲板為連續縱通甲板,第壹甲板為幹舷甲板,第二甲板為強力甲板,總縱強度計算至第三甲板,第二、三甲板間設艏升高甲板。為了避免第三甲板以上的各層甲板參與總縱強度,采用彈性接頭。
第三甲板的設置範圍為: Fr.7-Fr.194
第四甲板的設置範圍為: Fr.13-Fr.192
第五甲板的設置範圍為: Fr.40-Fr.193
第六甲板的設置範圍為: Fr.161-Fr.194
第壹甲板下設5道水密橫艙壁,#202橫艙壁為防撞艙壁,機艙後壁(#12肋位)和軸隧艙前壁(#29肋位)設有液壓滑動式水密門。
機艙前壁至首側推艙後壁間設雙層底,底艙雙層底高度為2.3 m;機艙邊艙區域設平臺,平臺距基線高度為5.0 m;機艙二道縱艙壁間設雙層底,雙層底距基線高度前部為1.4 m,向後逐漸升起,沿實肋板敷設。
在內底板與第壹甲板之間,舵機艙、機艙、底艙和首泵艙區域,設有雙道縱艙壁。
第壹甲板下和第壹甲板與第二甲板之間及第二甲板與第三甲板之間局部設平臺。機艙集控室平臺距基線高度5.0 m。
本船第三甲板以下船體結構除首、尾部分區域為橫骨架式外,其余均為縱骨架式,其他居住甲板為縱骨架式,舷側為橫骨架式,首柱、尾柱為鑄鋼和鋼板焊接組合件。
所有橫艙壁均為帶垂直扶強材的平面艙壁,所有縱艙壁為帶水平扶強材或垂直扶強材的平面艙壁。
對車輛甲板和車輛跳板和水密門、艏護罩、車輛升降平臺、車輛坡道、乘客舷門等大型設備部位的構件,首垂線向後的底部平坦部位以及甲板機械、錨、吊艇/筏架、桅、舵和尾軸出口處、首側推等處的船體結構作合適的結構處理和局部有效加強。
液艙、機艙等主船體結構和舷墻等露天結構件、舾裝件和所有濕房間均為連續焊,間斷焊僅用於甲板室內不要求水密的位置。特別註意了各艙室的圍欄板和地槽與甲板的焊接。
焊接材料及焊縫質量應符合規範的有關要求,按規範要求進行探傷檢查,並提供報告。
船體構件盡量采用高效焊。中厚板使用手工焊、重力焊和自動焊;薄板采用C02氣體保護焊。采用合理的焊接工藝和程序,以減小焊接變形和殘余應力。
建造過程中為方便通行和通風的需要,在船體甲板、平臺板上必要的地方開工藝孔,完工後用電焊將其封閉,並保證不減弱結構強度和密性要求。
船體分段大接頭、縱桁對接、主機座、推力軸承基座、中間軸承基座、軸轂及首側推和外板、減搖鰭箱與船體構件、車輛跳板連接縫等剛度大、受力大的構件焊縫采用低氫型焊條施焊。
船體結構的設計和計算均滿足CCS規範,並留有壹定裕度。
車輛甲板設計負荷按照裝滿典型車輛(15m×2.5m)的裝載布置情況和單車最大重量計算,設計計算數據見下表:
位置 車輛艙內底 第壹甲板 第二甲板
單位面積負荷(t/m2) 3.95 3.67 3.39
設計單車最大載重量(t) 55 60 40
單個軸壓載荷(t) 20 20 10
單個輪印承載(t) 10 10 5
為減小振動和確保結構強度,全船縱向結構具有良好的連續性,主機基座縱桁與船底骨架連成壹體,並延伸至艙壁,適當減小尾部構件的跨度,以增加其剛性.
底部結構
單底(艉~#12, #12~#66邊部,#191~艏)
單底區域為橫骨架式,每個肋位設實肋板。
雙層底(船中0.4L區域,機艙區域#12~#66中部,#66~#191雙底區域為縱骨架式,機艙區域每個肋位設實肋板。
底艙雙層底和首泵艙雙層底高度為2.3 m,機艙雙前部層底高度為1.4 m,後部逐漸升起,沿實肋板敷設。
主機座縱桁直接焊在船底板上,並作為雙層底結構的壹部份。
為滿足規範要求及清艙目的,在內底板上應布置足夠數量的人孔以方便進出液艙。
在結構腹板上開設足夠數量與尺寸的透氣孔、流水孔。
基座下設有加強結構。
主機艙內底板前和底艙內底板前、後均設有汙水井。
海水箱處結構適當加強。
舷側結構
縱向結構制,強肋骨間距不大於2.1 m。
車輛艙內及第壹甲板、第二甲板舷側用鋼板焊接肋位號標記。
舷側結構在船殼板開口和不連續處按規範予以加強。
在船中部區域設舭龍骨。
在第壹甲板下面設有護舷材.
每舷三個拖船頂推區域適當加強。
尾部螺旋槳設有防漁網裝置。
艙壁布置
本船在#12、#66、#169、#191、#202肋位設五道水密橫隔壁;#202橫隔壁為首防撞艙壁。
除首側推艙和首尖艙外,其他區域設有二道縱艙壁。
甲板結構
第二甲板前、後露天錨泊區為橫向結構制;其他各層甲板為縱向結構制,強橫梁間距不大於2.1 m。
第壹甲板、第二甲板和第三甲板連續設於船全長,無梁拱;第四甲板無梁拱;第五甲板露天部分甲板梁拱~0.11 m,室內無梁拱;艏升高甲板甲板梁拱0.30 m。
甲板無首舷弧,尾舷弧0.10 m(尾端部處)。
艏升高甲板按露天甲板設計。
在甲板機械下面甲板結構予以局部加強。特別註意了艏升高甲板區域以及車輛跳板、車輛升降平臺、車輛坡道處結構的加強。
第壹甲板、第二甲板適當位置設有通向汙水艙的地漏。
各層車輛甲板下設有壹定數量的用於維修管子、電纜和電氣設備等的眼板和架子。
機艙結構
機艙設雙底、雙道縱艙壁。
機艙區的分艙和構造特別考慮了本船的破艙穩性和機械設備安裝、基座和集控室的連續支撐。
計算結構及板格的固有頻率,避免與機械設備產生***振。
主機基座縱桁作為船體結構,並延伸至艙壁。
機艙底部結構采用橫向骨架式,每檔肋位設實肋板,每三道肋位設強肋骨。
機艙設壹層平臺,平臺上布置分油機間和集控室,在適當位置安裝支柱,將橫框架和肋板連接起來。
汙水井底部與底板的距離不小於460 mm。
海水箱處結構適當加強。
艉部結構
方尾,雙尾鰭。
尾底部形狀按螺旋槳產生的振動降到最小進行設計,並與尾鰭有效地連接。
尾尖艙為橫向骨架式,每檔肋位設實肋板,尾封板上采用垂直扶強材扶強。尾車輛跳板門區域予以特別加強。
艏部結構
首部結構
傾斜首柱帶球鼻首,首柱為鑄鋼和鋼板組合結構,在設計吃水時,專門優化設計了球鼻首形狀。
首尖艙設置中間肋骨。
防撞艙壁前部為橫向骨架式,第二甲板上設升高甲板,設有強胸橫梁每檔肋位均設實肋板。
錨機下和錨鏈筒、帶纜樁等部位予以特別加強。
防撞艙壁後部,艏升高甲板下有兩個矩形截面水密錨鏈艙,自動存放式,具有必要的尺寸,按錨布置要求設集水圍井,圍井蓋用鍍鋅穿孔鋼板。
對每壹個錨鏈艙均設壹個進出小型水密艙口蓋;兩個錨鏈艙內隔壁上設方便船員上下又不影響錨鏈進出的踏步。
居住甲板
本船第二甲板以上有三層居住甲板。
甲板室層間高度(甲板中心線處)
第壹甲板—第二甲板 5.20 m
第二甲板—第三甲板 4.80 m
第三甲板—第四甲板 2.59 m
第四甲板—第五甲板 2.69 m/2.59 m
第五甲板—第六甲板 2.70 m
第四甲板和第五甲板#75+350#98+350#151+350肋位處設彈性接頭,外壁板帶垂直扶強材,內壁板為帶垂直扶強材。
其它
舷墻
艏升高甲板、第五甲板上駕駛室兩側、第六甲板前部設有舷墻。
舷墻按標準設計制造;舷墻上排水口面積,滿足核定幹舷條件的要求。
車輛跳板、艏護罩、升降平臺和活動坡道處的加強
按承造廠提供的資料,對車輛跳板、車輛升降平臺、車輛坡道和舷側門等部位構件,使用直接計算法進行了強度校核。
車輛跳板、升降平臺、艏護罩、車輛坡道及水密內門結構與船體結構連接處,有足夠的強度和剛性,並考慮了因受沖擊所需的加強。
基座
所有基座均為鋼質焊接構件。
主機座作為船體結構的壹部份。
基座設計和制造,註意剛度問題,避免產生過大的振動。
基座下面船體結構給予適當加強。
海底門
海底門的開口盡量避開船體外板加強材,開口處用腹板或加厚板加強。
減搖鰭箱
減搖鰭箱由減搖鰭廠商成套提供,減搖鰭箱開口處用厚板加強,安裝減搖鰭箱處的結構,給予特別加強,並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
船殼上標記
船名和船籍港名、幹舷和吃水標記及載重線標記,頂推區域、減搖鰭、球鼻首和首側推標記均用鋼板切割,焊在船殼上。
陰極保護
船體外表面水下部份采用外加電流陰極保護系統,首側推器采用犧牲陽極保護,另在推進器、舵、減搖鰭及首側推附近區域適當裝設鋅-鋁-鎘合金犧牲陽極,螺旋槳軸、舵桿和減搖鰭均裝設接地裝置。
壓載水艙、橫傾平衡壓載水艙、汙水艙、衛生水艙和集汙艙內表面采用鋅-鋁-鎘合金犧牲陽極。
海底閥箱內設防海生物、防腐蝕裝置。
4.船體舾裝部分
舵機為電動液壓式,轉舵角±45°。
首部設二臺液壓組合式系纜錨機,壹臺液壓系纜絞車;尾部設三臺液壓系纜絞車。
二套首側推裝置,首側推為電力驅動,可調螺距槳;首側推筒兩端設有帶檢修孔的防護柵。
壹對可收放式減搖鰭裝置,液壓驅動,駕駛室和集控室顯示,駕駛室、減搖鰭艙控制。
本船在螺旋槳後面設帶整流舵球的懸掛襟翼舵,雙舵。
按中國船級社“鋼質海船入級與建造規範”計算,錨按照舾裝數選用,錨鏈直徑按舾裝數提高壹檔選用。
(1) 首錨:首錨3只,5610 kg無桿斯貝克錨,鑄鋼件。其中1只為備用錨,存放在碼頭上。
(2) 錨鏈:錨鏈2根,AM3級φ60 mm有檔電焊錨鏈。左錨鏈11節,每節27.5 m,長度302.5 m;右錨鏈11節,每節27.5 m,長度302.5 m;二根錨鏈總長605 m。
錨鏈艙內裝有棄錨器。
(3) 掣鏈器:適合φ60 mm有檔電焊錨鏈的船用滾輪閘刀掣鏈器2件。
(4) 錨鏈筒:用鋼板壓制焊接而成。錨鏈筒處甲板和外板適當加強,錨鏈筒上端裝有蓋板,錨鏈筒內裝有錨鏈沖洗裝置。
(5) 錨鏈管為焊接鋼管,其大小能保證錨鏈順利通過。
(6) 錨穴:用鋼板壓制焊接而成,應保證錨的起落、帖合和收藏,能承受錨的沖擊力。
5. 車輛系固
本船車輛系固滿足IMO A.714(17)決議《貨物積載和系固安全操作規則》及1994/1995《貨物積載和系固安全操作規則》修正案的要求。
綁紮點布置和綁紮設備設計時充分考慮本船特點,如:船舶尺度,車輛甲板的最大允許高度、最大允許載荷、車輛的類型,航行時間、海域、可能遭遇的海況和不利海況下的動態力等。
6.防火結構
本船防火結構滿足SOLAS公約對國際航行船舶的要求,全船A-0級以上防火結構均按照A-60標準施工.
全船設四道垂向主豎區分割,防火級別A-60.主豎區艙壁分別位於Fr.61-66;Fr.70-71;Fr.122-123;Fr.128-133肋位處,將居住區沿船長方向分為三處居住區及兩處梯道間.
防火結構節點的防火等級均等效於/或高於其所在艙壁/甲板的防火結構級別,采用的電纜節點級別為A-60級/A-0級,具備中國船級社型式認可證書,證書號:SHT03510154.
全船各主豎區采用獨立的空調和通風系統,通風管路上擋火閘的布置及鋼質套管的布置滿足海事局1999年<<國際航行海船法定檢驗技術規則>>及2003年修改通報的要求及公約要求.
本船防火結構主要采用了下列材料:
1).A-60級艙壁和甲板: 無錫市明江保溫材料有限公司生產的MJLB-3I及MJLB-3II型復合氧化鋁板,湖州市匯誠船用敷料有限公司生產的HH-5,HH-3型甲板敷料.
2).B-15級艙壁及天花板:華南建材(深圳)有限公司生產的B50A,B50C型艙壁,T50A型天花板.
3).B-0級艙壁: 華南建材(深圳)有限公司生產的B25C型艙壁.
7.救生設備
該船配備了全封閉式機動救生艇4艘(其中2艘兼救助艇)、海上撤離系統2個、自扶正拋投式氣脹救生筏(100人/只)10只(與海上撤離系統配套)、自扶正吊架降落式氣脹救生筏(25人/只)12只、拋投式氣脹救生筏(6人/只)2只、救生圈18只、成人救生衣1291件、兒童救生衣58件、保溫救生服16件、救生拋繩槍1套、火箭降落傘火焰信號12支。
本船在四甲板救生設備區域設置左右四個集合登乘站,撤離分析及布置圖已經中國船級社上海審圖中心批準,各個旅客處所門後張貼有撤離路線圖.
經中國船級社上海審圖中心批準,該輪救生艇的存放位置距離最輕載重水線16.60米.
8. 消防設備
該船配備了消防泵3臺、客艙噴淋泵1臺、機艙局部壓力水霧泵1臺、消防栓59只、消防水槍59支、消防水帶59條、國際通岸接頭2只、手提式滅火器183具、推車式滅火器3具、手提式泡沫槍裝置7套、水霧槍25支、消防員裝備14套、消防員個人裝備8 套、緊急逃生呼吸裝置40套。機艙、分油機室、上車輛艙、中車輛艙、底車輛艙、船員廚房排風道、旅客廚房排風道和油漆間等處所設有固定CO2滅火系統,***配備了290只CO2瓶(68L/瓶)。
在駕駛室內、駕駛室兩側露天部位、五甲板前部走廊內、四甲板前部走廊內布置/張貼有防火控制圖.
機艙與車輛艙設置了固定式CO2滅火系統.機艙還設置有局部壓力水霧滅火系統.
9.輪機部分
輪機部分的設計滿足中國船級社《鋼質海船入級與建造規範》(2001)及其2002和2003年修改通報的要求和2004年<<國內航行海船法定檢驗技術規則>>但不包括2006年修改通報的要求。該輪機艙位於船舶艉部, 在第壹甲板以下位於Fr.12#-66#之間,機艙集控室設在機艙艏部5m平臺上。集控室右側設有分油機室。
1).機艙內主要設備配置情況如下:
主機推進柴油機兩臺14V32/40型,單作用、四沖程、不可逆轉、廢氣渦輪增壓、中冷V型中速機,單機額定功率6720kW;750轉/分. 減速齒輪箱兩臺ZFW83100NCPT05型;減速比4.8:1; 額定傳遞能力8.96 kW/r/min;設置軸帶發電機輸出軸。 燃油輔鍋爐壹臺LSK4-0.7型;設計壓力0.78Mpa; 蒸發量4000kg/h;另外在機艙內No.2-3甲板間設有兩臺廢氣鍋爐GFL222-0.7型。 柴油發電機組三套,柴油機型號9L16/24,每臺機組功率770kW,1000轉/分。 設置低溫中央冷卻器兩套,為兩臺主機和三臺付機提供低溫冷卻水。並配備主海水冷卻泵3臺,每臺泵排量 425m3/h;輔海水冷卻泵1臺,排量 180m3/h;低溫淡水泵三臺(200 m3/h);主機高溫淡水冷卻器和滑油冷卻器各兩臺。 主消防泵兩臺(100m3/h);艙底泵兩臺(120m3/h)及艙底總用泵壹臺(300m3/h); 空壓機組兩套WP260,每組泵排量 84m3/h;主空氣瓶三只、輔氣瓶壹只、控制氣瓶壹只、雜用氣瓶壹只、氣笛氣瓶壹只以及發電柴油機起動氣瓶壹只。 燃油分油機兩臺、滑油分油機兩臺、柴油分油機壹臺。?機艙後部設置變距槳控制組合櫃二套。
2).為減輕船舶的橫搖,確保船舶安全以及船員和旅客的舒適,該輪在左右減搖鰭艙內各設置壹套減搖裝置。另外,為確保船舶在裝卸車輛時的安全,本船安裝了橫傾平衡裝置,當船舶橫傾超過2°時橫傾平衡泵開始工作,自動使橫傾角恢復至2°以內。同時為提高船舶的操縱性能在艏側推艙內配備了二套側推裝置。
3).該輪設有兩套主推進系統,由主機—齒輪箱—中間軸—艉軸—螺旋槳四部分構成;主機與齒輪箱采用彈性連接,齒輪箱與中間軸采用鋼性法蘭連接,而艉軸與中間軸之間則采用液壓軸套聯接;螺旋槳為可調螺距螺旋槳,螺距的調整範圍已標識在活塞驅動軸上(-60mm--+100mm).艉軸承為油潤滑巴氏合金材料,前後艉軸承下沈量已在軸承附近永久標識。
4).全船艙底水系統
全船設有三臺型號ESCE-150MD18.5x2排量120 m3/h的艙底水泵,分別設置在機艙和艏泵艙,滿足規範和法則中對於艙底水泵和各艙底水管特殊布置的要求(SOLAS公約II-1章第21條2.4款)。另設壹臺具有自吸能力的艙底壓載總用泵(型號ESCE-250ME-C45,300m3/h),亦可用於艙底排水系統。在第五甲板工作室內設有用於艙底、壓載系統的閥門遙控操作系統以及艙櫃液位遙測系統。
5).消防系統
全船消防系統中***設有三臺消防泵,其中1號消防泵和2號消防泵布置在機艙內,第3 臺消防泵布置在艏泵艙內,其布置滿足SOLAS II-2章第10條2.2款的要求。該船的水消防系統分為內部和外部兩部分,內部管系與外部管系通過壹截止閥相連,正常情況下該閥處於常閉狀態。外部消防系統主要是指露天部分管系,內部管系是指船內水消防管系。內部水消防系統采用由壓力水櫃和恒壓泵組成的恒壓系統,當系統壓力降至0.55MPa時恒壓補水泵自動起動向壓力櫃補水,使水櫃壓力上升。當壓力升至0.75Mpa補水泵停止工作。而當壓力櫃內水壓低於0.5Mpa時兩臺與消防管相連的消防泵可自動起動向消防總管供水。同時壓力櫃內的水壓也隨著上升,當壓力升至0.8Mpa時,消防泵停止工作。2號消防泵和布置在艏泵艙內消防泵均可在駕駛臺進行遙控起動和停止,可實現隨時向外部水消防系統提供消防水。
船上設有固定CO2系統,保護處所為機艙、上車輛艙、中車輛艙、底車輛艙和分油機間;該系統在CO2室內配備286只CO2瓶(68L/瓶)。當上述處所發生火災時可分別在CO2室和消防控制站完成釋放CO2的操作。另外,油漆間、船員廚房排風道和旅客廚房排風道也設有固定CO2滅火系統。油漆間使用的CO2瓶2只(68L/瓶),存放在CO2室;船員廚房排風道使用的CO2瓶1只(68L/瓶),存放在第四甲板後部;旅客廚房排風道使用的CO2瓶1只(68L/瓶),存放在第五甲板中部。
船上客艙、生活和服務區域設有自動水噴淋系統,系統中設壹套噴淋淡水壓力櫃,壹臺噴淋恒壓泵和壹臺艙室噴淋泵,該系統由兩套獨立的動力原供電。當某壹被保護處所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