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中國空間站和國際空間站對比是什麽?

中國空間站和國際空間站對比是什麽?

中國空間站和國際空間站對比

壹、大小不同

國際空間站是目前在軌運行最大的空間平臺,是壹個擁有現代化科研設備、可開展大規模、多學科基礎和應用科學研究的空間實驗室。是壹個寬109米、長73米、高20米、重達419噸、內部容積916立方米的空間巨無霸。

而中國空間站由壹個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組成,即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三艙的組合體質量約為66噸,在總體規模上不及國際空間站。其中,天和核心艙長度只有18.1米,直徑差不多4.2米。兩個實驗艙的大小相同,其長度為14.4米,最大直徑大概4.2米左右,3個艙的活動空間總***能夠達到110立方米。

雖然中國空間站的體積小,但使用的新技術可不少,比如首次被應用到空間站上的再生生保技術。中國空間站上配備了冷凝管冷凝幹燥組件,該組件可以將水汽收集起來,然後通過復雜的凈化之後,就可以直接食用。

二、兩者的技術研發路線不同

國際空間站是以美國為主導,俄羅斯,日本,加拿大和歐洲航天局***同參與建造,空間站的不同模塊是由不同國家制造的。這壹點也造成國際空間站使用上的壹大弊病,對接口技術差異極大。目前國際空間站用於連接載人航天器的對接口有6個,其中四個為桿錐式對接口,只能供俄制聯盟載人飛船、進步貨運飛船使用。

而中國空間站由我國自主建造,實現了產品全部國產化,部組件全部國產化,原材料全部國產化,關鍵核心元器件100%自主可控。基於後發優勢,中國空間站使用了更加先進的信息電子技術,相比國際空間站,已經實現了更新換代。

三、在科研合作的對外開放性不同

自1993年國際空間站項目立項,中國就希望加入國際空間站。但美國以中國航天的水平低和軍方背景為由反對中國加入,提出中國可以出資,但是不能***享空間站技術的要求。2011年美國國會出臺了壹條修正案叫沃爾夫條款,內容是禁止美國太空總署(NASA)和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的任何聯合科學活動與中華人民***和國政府進行技術交流。

而中國空間站向全世界發出了登上“天宮”的邀請函,在第壹批科研項目遴選階段,中國***收到了來自歐美、亞非等地***27個國家的42份項目申請,最終有17國的9個項目成功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