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東芝、松下、索尼、三洋和夏普為什麽不行了?
簡直是天方夜譚,不但行而且很行,索尼在影視界也是赫赫有名何況還有獨霸手機攝像頭,和照相機COMS攝像頭幾乎囊括全世界70%,松下已經是新能源的佼佼者,像家電這種低附加值的家電早就甩出去了。
東芝 索尼不行了? 提問的認識這兩玩意麽, 壹個陀螺儀 壹個民用2.4米 240公裏軌道拍的30cm分辨率的鏡頭 知道是妳說的哪兩家的麽?
日本企業的特點:
1.通常善於改善、優化,而不是發明
2.專治認真,物極必反
3.拿功能機比喻日本企業比較恰當
第壹條,日本多數技術是模仿歐洲和美國。舉壹例,金屬觸變成型機,專利權屬於美國,可是美國並不生產,專利權分別授予加拿大和日本的各壹家公司。日本拿到專利,並不是照搬生產,而是做了進壹步地改進、優化,加拿大的機器可以說是原型機,生產中日本的機臺要好用的多。
在以前,改善優化立顯日本企業的優勢,日本產品曾經以這樣的方法,將電腦內存以及 汽車 等產品打入美國市場。現在,有了中國企業的出現,中國產品的模仿則是全方位的,無論對方多麽窮或者富有,都有相對應的產品。光伏、LED、LCD、輪船,甚至高鐵,中國企業有直接簡單模仿,有優化改善,在壹個行業不僅僅是全方位滲透,而且是各個層次的低價競爭。何止是日本抵擋不住,美國特朗普也發愁呢!
第二條,日本企業完善了各種表單和流程,企圖做到疏而不漏。正因為如此,設置部門過多,戰略執行困難,協調合作效率低,開發產品周期過長。(註:德國、美國的效率也不高,流程同樣長)。另壹點,日本是壹絲不茍的做事精神,刻板專治單壹,因此日本企業得以改善優化出了很多優秀的配件、部件,機床。看長端這是很有利的!但整體市場,中國企業做到了邊改善邊出產品,速度快,搶先占領市場。或許是太難於接受現實,或許被現象迷惑,有的日本企業開始坐不住了,屢次作假屢次曝光!部分日本企業的認真、專壹精神開始崩潰!
第三條,日本企業喜歡閉門造車,改善優化是停留在企業內部,產品沒有上市,就已經開始替客戶拿主意了,“Panasonic ideas for life”,從2003年壹直使用了十年至2013年,松下巨額虧損!
缺衣少糧的時代,壹去不復返(不是妳給我什麽,我就要接受什麽)!而 時尚 則是觀察時代變化最好的窗口,可以看到大眾的心靈變化:LV包包不再流行,包包、服裝開始追求小眾化品牌,流行個性化、定制版。如果,妳的產品現在還在我行我素,企圖牽著客戶的鼻子走,那妳的產品會被漠視,視而不見!
日本企業較為擅長產品品質、性能的提升,顯得剛性十足,像是壹部功能手機。中國企業從並不是自己開發的手機入手,美化桌面主題UI,縮短開機時間,清理存儲空間,以致於先有MIUI系統後有小米手機。
中國企業的顏色是漸變色,日本企業則是單色的濃郁。零零年代,索愛手機開發之初,由日本派專員督陣某代工企業,天天徹夜不眠,生產方案改了又改。可終究呢?Sony感光元件imx系列是日本手機唯壹留下的光輝!
歐美註重基礎研究,久而久之,誕生了許多偉大的發明,或許像壹名產婦,發明完了,她就太累了,無暇顧及繼續改善,自以為可以高高在上了!
當下,壹個國家長端要看基礎研究的積累,短端要看發明的衍生品(改善優化的能力)繁衍出的價值。時代向前,妳只有向前,差距在縮短,輪回在變快……
誰說他們不行了?別人只是轉行了。砍掉了白色家電和下遊低端制造業,別人現在都做高端產品去了!
東芝的核磁***振,多普勒彩色B超,高端透析產品,數字X光機,芯片,數據存儲,人家是高端醫療器械的王者,中國每年向日本進口的彩色B超,X光機,核磁***振東芝占壹多半。
索尼是高端電視機的王者,高端電子產品,耳機,音響,高端攝影機,頂級ccd,數碼相機,手機攝像頭(全球份額第壹),索尼在影音設備,電視直播,轉播系統,全球數壹數二。
松下有高端刮胡刀,高檔家電,高檔鋰電池市場份額第壹,高檔鋰電池專門為特斯拉供應,還有筆記本電腦,雖說份額不是很大。但是質量真的是很牛逼,相當的耐用!據說美軍的軍用筆記本,有很多采購松下的!
夏普已經把液晶顯示器面板技術(低端產品)已經賣給國內的企業了,現在還在做激光打印機,高檔激光電視。不賺錢的都丟給中國企業,賺錢的自己留著慢慢用。
三洋,依舊是電池研發領域的王者,已經把低端家電產業賣給中國企業了。據說三洋被索尼和豐田持股!其他的產業不詳!
這特麽我是不是傻,妳去電商,商超看看索尼電視多少錢?同樣的國產多少?同樣指標的妳拿國產的價格看人家索尼賣給妳嗎?不是崇洋媚外,不如人家要承認,別整天意淫。
哪裏不行了?人家厲害的地方妳不知道而已,醒醒吧,東芝在芯片裏已經做到世界前五了,松下在新能源零部件是全球老大,索尼在自動駕駛也是舉足輕重,三洋貿易也是全球頂尖的商社之壹
事實確實如此。東芝能源系統社長介紹,東芝當年做白色家電年營收最高達4000億人民幣。但泡沫經濟崩潰後,東芝逐漸退出了電視和白色家電行業,相關技術轉讓給了中國的海信和美的。
如今中國的白色家電市場,幾乎被美的、格力、海爾等掌控。日本企業全面大潰敗,我們已很難尋覓東芝、索尼等日本品牌的身影。不過,據東芝能源系統社長介紹,2017年東芝的營收達到2400億人民幣,利潤40億人民幣。預計到2019年,東芝的年營收就會恢復到3000億人民幣或更高。
其實日本諸如松下、日立這些巨頭已轉型成功。轉型慢了壹步的夏普遇到了問題,被富士康的郭臺銘收購了;索尼轉型不夠堅決還處於不穩定狀態。
東芝完全退出白色家電後,進入大型核電、新能源和氫燃料電池電站業務領域,目前,支撐東芝的核心業務是全球化布局的上遊重工業務以及核電、新能源、氫燃料電池技術。這樣的東芝不再為人熟知,也沒有當年的體量,但重工技術的底子更加厚實。
在前端市場消失,在上遊市場站穩腳跟。東芝的成功轉型,幾乎是日本經濟轉型升級的縮影。從2000年開始,遭遇泡沫經濟打擊、在終端市場上敗退的日本企業,開始往兩個路徑轉型:
壹是從數量型增長向質量型增長轉型,二是從國內市場再次向國際市場轉移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經濟快速增長,電子產業抓住技術革命良機快速崛起。日本的電子表、電子 遊戲 機、彩電、冰箱、空調、功能型手機等白色家電和電子產品風靡全球。當時,中國進口最多的家電便是日本家電。
但是,1990年泡沫危機爆發後,日本不少企業陷入經營困境。中國海爾、格力、美的、海信等家電企業憑借性價比優勢逐漸搶占中國市場,松下、東芝等日企逐漸在終端市場黯然退出。韓國三星、LG崛起,取代索尼、夏普成為全球最大的彩電供應商。
在互聯網及信息技術領域,日本電子產業錯過了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的最佳時機。美國微軟、谷歌、蘋果、英特爾、高通等牢牢掌握技術標準和控制權。
最近三十年日本家電及電子產業幾乎面臨絕境,前有美國 科技 企業壓制,後有中國廉價產品大舉搶占,還有後來居上的韓國技術襲擊。
所謂“窮則思變”,日本企業界開啟了大反思、大變革,索尼提出復興計劃,東芝、松下等紛紛剝離家電業務,豐田、本田大力向國際市場拓展。
他們都向上遊核心部件和商用領域轉型,不少企業從B2C領域轉到B2B領域。松下從家電,擴展至 汽車 電子、住宅能源、商務解決方案等領域;夏普轉向 健康 醫療、機器人、智能住宅、 汽車 、空氣安全技術領域;東芝進入大型核電、新能源和氫燃料電池電站業務領域。
經過十年努力,不少企業都已經扭虧為盈,業務穩步復蘇,技術更加紮實。但最不穩定的卻是索尼。
索尼擁有龐大的終端市場業務,產品覆蓋電視機、手機、 遊戲 機、音像、電腦等。這家公司雖然高喊復興計劃,試圖大刀闊斧地改革,但是始終無法放棄終端市場,沒能堅決地向上遊技術領域轉型。
電視業務是索尼的根據地,索尼壹直不肯放棄這塊市場。2013年,索尼營收同比增加14.3%,卻虧損12.5億美元。從2002年至今,索尼的轉型不算成功,營收及利潤壹直不穩定。
當年,松下CEO津賀壹宏在看過索尼的CES展臺後說:“如今誰都能做電視機,但智能手機也會出現這種情況。不只是電視機。”這句話道出了索尼的問題,也說出了日本企業轉型的大勢。
2002年,松下已連續兩年虧損,這直接導致松下前任社長大坪文雄的下臺和松下從紐交所退市(2013年)。不過,津賀壹宏臨危受命接任社長。
津賀壹宏果斷放棄連續投資了12年的等離子電視業務,砍掉了不少家電終端業務,改革後的松下集團分設住宅設備機器、環境方案、 汽車 電子和機電系統以及互聯解決方案四大公司。2013年,松下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將近12億美元。此後,松下在津賀壹宏領導下成功轉型、平穩發展。2018年,松下營業收入和利潤分別達到7.98萬億日元和3800億日元。這是松下最近七年來最好成績。
如今,家電事業部門收入規模依然最大,占據松下總收入的32%。但是,津賀壹宏明確表示,傳統家電業務已見頂。松下在戰略上大力發展 汽車 電子和機電系統領域,這壹業務規模已占總收入的29%。在這項業務上,松下與特斯拉***同投資了動力電池工廠。
另外,環境領域,尤其是節能、環保及安全技術,是松下發展的重點。津賀壹宏稱,為了解決環境問題,預計各國在氫氣、水、空氣三個領域的投資,到2030年達到100兆日元的規模。
日本企業從大眾視野中逐漸退出後,逐漸向上遊技術產業轉型。如今,夏普的液晶面板,松下的鋰離子電池,索尼的攝像頭,旭硝子的面板玻璃,這些核心技術及部件隱藏在各個品牌的智能手機、超大屏幕電視、平板電腦、電動 汽車 等裏面。
在經濟蕭條的逼迫下,不僅是家電及電子企業,還有不少其它日企,都加強了上遊及核心技術的投資。
例如,日立智能電網、電梯核電技術等基礎設備業績平穩增長,三菱發力於氫燃料電池,
不是日企不行了,而是太超前了不適合國人消費了。
這就跟八九十年代壹樣的了呢,低端的國產的確銷量占帶部分,但是高端的還是得看索尼,松下,東芝這些的了呢。
就日企的技術妳覺得中國人消費的起嗎?我不是看扁的意思,而是人家的高度的確不適合中國民用市場消費了的呢。
日本月收入兩萬多,咱們這月收入五千多,日本根據本國的消費能力出個冰箱洗衣機上萬人家國內就能消費的起,放到國內就消費不起,那麽物優價廉的東西作為經濟差距極大的國家怎麽搞?
蘋果為啥不去非洲賣手機?因為沒法賣的啊,窮,買不起,還能怎麽辦的呢?
妳讓索尼出個599的手機,妳讓松下來個599的洗衣機,人家怎麽弄?各種低端東西壹頓搞,最後發現這個價位的東西用不起任何人家自己的技術,因為成本不夠唄?我說的是不是這個意思的了呢?
別說現在了,就之前的這些產品難道就普通人用的起了嗎?
現在能覺得這些牌子不行了的絕對是個小白癡,的確現在我們很多技術是進步的了呢,但是還是存在著很多十年八年以上的差距,這些年日本的企業並不是原地踏步吃老本,那麽多高校畢業的高材生不是白讀書的,想想咱們幾個留美留日學成回來的是人才了,但是日本那是幾十個,幾百個人才率的呢。
很多東西我說了會挨罵,但是的確就是,日本的技術還是很先進,咱們還是得慢慢追。
妳怎麽知道人家不行了,人家只不過順利轉型,不幹利潤低的家電了,而重要的核心技術都是人家的,韓國也怕日本這些企業給他們斷貨,高端醫療器械設備等等,還有索尼涉及的 娛樂 媒體 遊戲 產業等等,核心技術和部件的生產開發,人家還是領頭羊,多去外面走走,不要做井底之蛙,不要夜郎自大,我們差人家很遠,我們只有虛心學習不恥下問,才能走向復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