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2022年中國人最擔心的事情

2022年中國人最擔心的事情

我國人口負增長是希望,人口下跌危機論禍國殃民

在壹個生態系統中,如果沒有外力強制控制,低等物種數量總是會不斷繁殖增長直到數量超出生態系統的承受能力,導致生態系統崩潰災變進而大規模死亡。高等物種數量增長到密度過高後則會自覺節育,停止增長逐漸回落到安全數量以內,從而避免災難。

2022年我國總人口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經過半個多世紀人口高速增長終於剎住了車,我國的計劃生育國策終於起到了效果,同時,目前我國人口數量過高的壓力也導致人們自覺節育,我們中華民族是有自我控制能力的高等物種。然而壹些別有用心的人卻大肆鼓吹人口(下跌)危機論。但縱觀全局,目前我國和世界所面臨的最大危機的根源依然是人口過多而絕非是人口減少,我國應該做的是順其自然讓人口自然回落到合理範圍之內而絕非鼓勵提高生育率!

壹、人口數量過多問題仍然是懸在我國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1、我國合理的人口範圍是多少?

著名控制論專家、國家科委主任宋健院士研究得出的6.5億(按淡水資源計的適度人口)和7.38億(按農產品與蛋白質計的到2050年最大人口容量)。而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研究所李小平認為,中國的長遠人口目標應該確定為:100年後應力求降到8億,並力爭達到更低水平,“無論如何不應高於10億,200年後降到3億左右的水平,至多不高於5億。”。

如果按照全球平均耕地承載人口每人3畝計算,目前中國的耕地面積正在迅速減少,但底線是18億畝,中國合理人口是18/3=6億人。

2、我國人口已嚴重超載

我國目前的人口數量早已超出了我國土地的負荷能力,我國幾乎所有的能適合耕作開發的平原早已開墾殆盡,過度開墾使我國耕地不斷退化萎縮,而我國城市化發展又不斷大規模侵吞耕地,耕地減少迅速,為了保持18億畝耕地底線,我國正在大規模開墾不適合耕種的山地作為“耕地占補平衡”,造成嚴重水土流失和生態惡化,我國的土地養活不了十四億人口。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人口過多和土地稀缺的矛盾日益突出。隨著世界人口的持續增長,世界性糧食危機即將爆發,作為世界最大人口體量的中國如果依靠進口糧食將命懸壹線,危機四伏。

我國2022年全年糧食進口量超過1.7億噸,繼續位居全球第壹名,我國主要農產品進口量折合播種面積,超過11億畝。糧食問題並非只要發展經濟就能通過進口解決,隨著世界人口的增長,需要不斷開墾所剩無幾的自然成為耕地,加劇了全球性的生態危機。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未開墾土地--亞馬遜雨林的巴西,正不斷開墾耕地成為世界的新糧倉,並逐漸成為我國農產品進口最大來源國之壹,(巴西是我國最大的農產品虛擬耕地資源進口來源國,2021年凈進口量為3,561.8萬公頃,占我國虛擬耕地資源進口總量的38.1%,),雖然緩解了我國的糧食壓力,但間接上對雨林的破壞日趨嚴重,去年1月到8月,巴西亞馬孫雨林地區遭到砍伐和焚燒森林面積為7135平方公裏,比去年同期增長19%。當地農民通過砍伐、焚燒森林來開墾種植農作物和養殖牲畜的土地,但如此持續開墾下去,對當全球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將產生嚴重影響。依靠間接開墾最後的雨林等自然來提供進口糧食維持過多的人口,無疑是飲鳩止渴。

3、道德的拷問:每增加壹個人口,其實是剝奪壹批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和生存權利為代價。

在這幾十年中人類通過侵占其他物種的棲息地,不斷把野生動植物趕盡殺絕開墾成耕地,得以養活不斷增長的人口,世界自然基金會202年10月13日發布的《地球生命力報告2022》顯示,人類活動導致全球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比1970年減少69%。半個世紀以來,被人類趕盡殺絕的全球野生動物種群總量已相當於歐洲、美洲、非洲、大洋洲和中國加在壹起的全部人口數量。近年來的人口的增長過量導致生物物種大滅絕,目前物種消失的速度遠遠高於以往的任何壹次大滅絕事件,如此下去,到21世紀結束時,地球上所有物種的50%將會消失。

4. 災難正在降臨

當今人類社會面臨著嚴峻的環境問題(目前人類主要面臨十大全球環境問題:全球氣候變暖、生物多樣性減少、森林銳減、土地荒漠化、大氣汙染、水汙染、海洋汙染等。)和資源問題(全球性資源問題日益凸顯。人類正面臨水、土地、森林、礦產等重要資源短缺甚至枯竭的嚴峻挑戰。),這些問題主要根源就是人口過度增長,我們的星球已經負擔不起這麽多人口了。

我國目前維持如此龐大人口的高產農業是建立在高度依賴化肥農藥和化石能源之上,是難以長久持續的,土壤退化,水土流失日趨嚴重,壹旦容易被開采的淺層化石能源和化肥原料礦產(比如我國全部磷礦石總儲量32億噸,如果按目前的每年8500萬噸開采速度,不出37年就會被開采殆盡)被消耗完之後,開采成本急劇上升世界農業產量會急劇下降,再加上化石能源的開采殆盡將會使大量農田轉為生產生物燃料(目前全球每年的轉為生產生物燃料的糧食消耗量就已經超過了了3億噸。),將再也無法維持目前如此龐大的人口的生存,世界可開發的農田也已近開發殆盡,由於城市化發展以及水土流失,農田面積也正在迅速減少和退化,而為了維持過多的人口過度的開墾和消耗化石能源,使地球氣候巨變,全球變暖將導致農業大幅度減產,地球將更加無法維持現有的龐大人口生存,災難降至。

所以,人口必須下降才能避免災難安全度過危機!

二、人口下跌危機論鼓吹者們的無稽之談

壹些人口下跌危機論鼓吹者信口雌黃為了所謂避免人口老齡化、民族強盛、人口紅利保經濟的借口而詆毀國策。現實真是這樣嗎?

1.誤國謬論:人口老齡化危機論

人口老齡化危機是個偽命題,所謂人口老齡化其實只是社會人均壽命提高的壹個必然結果,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體現,1982年維也納老齡問題世界大會,確定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超過10%,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進入嚴重老齡化。如果人口長期保持穩定不變的話,假設人均壽命為八十歲,則意味著60歲及以上超過20%了,就是所謂超嚴重老齡化社會,如果要使老年人口低於10%以下,那人口必須高速增長才能避免所謂老齡化,當今世界人口已經超出地球生態負荷了,再增長下去將是個災難,這種所謂人口老齡化危機論是非常愚昧無知極其有害的。

人口老齡化危機論者認為老年人無用,是社會的負擔,要求老年人盡量少年輕人盡量多,社會和國家才有希望,可現實卻完全相反,當今世界所有發達國家老年人比例都比較高,而年輕人比例高的國家反而基本是沒有希望沒有前途的貧窮國家,比如尼日爾(14歲以下人口占總人口的50%),烏幹達(14歲以下人口占總人口的48%),阿富汗(14歲以下人口占總人口的47%)等等。其實唯壹能實現人口老齡化危機論者們心目中理想的只有原始社會,原始社會死亡率極高,大多數人活不到老年,年輕人很多老年人很少。壹旦步入現代社會,死亡率降低,如果仍然要求年輕人多老年人少,那這世界用不了多久就陷入人口爆炸生態崩潰的災難了。

雖然老年人體力上不如年輕人,但知識和經驗比年輕人高,隨著科技的發展,生產力的發展則更多的依靠知識和經驗,而不是靠體力了,所以在發達社會中,老年人比年輕人生產力更高,只不過是退休制度造就了老年人是社會負擔的假象。鐘南山院士87歲了還勝任我國抗疫領軍人。拜登80歲了還擔任總統,張忠謀78歲重回臺積電任CEO帶領其扭虧為盈86歲使臺積電市值超Intel成全球第壹半導體企業。目前我國最依靠體力的行業-農業的主力軍卻反而是六七十歲的老人,而年輕人失業率卻奇高,我國2022年青年失業率達到 19.9%。

借口人口老齡化而鼓勵提高生育率是試圖顛覆我國計劃生育國策的成果,將使我國深陷人口過多資源枯竭生態崩潰的危機,禍國殃民的人口老齡化危機論可休也。

2. 保持人口數量不斷增長是為了國家民族的強盛嗎?

然而歷史現實卻狠狠打了給這些人口下跌危機論鼓吹者們臉,縱觀歷史,我國史上幾個人口最高漲時代多是國家和民族開始衰落甚至是即將亡國的開始。

讓我們來看看中國歷史上人口數量最多的前三位人口大國時代。

北宋後期:北宋初年三千多萬人口,到1124年增長到1.26億人口,成為當時歷史上漢族人口最多的時代,然而不久卻被少數民族金國(700萬人口)所滅。

明朝後期:初期人口量6055萬人,到崇禎三年(1630年)時,明朝的人口數達到峰值,大約為1.93億,卻很快被人口稀少只有兩百多萬人的女真族所滅國。

清朝後期:清初七千萬人,雍正之後出臺“分丁為畝”鼓勵生育政策後人口開始暴漲,清朝後期,1851年達到了4.36億,幾乎占當時世界總人口的壹半,卻成了最為軟弱奴性的朝代,在甲午戰爭中被人口僅為清朝十分之壹的日本所敗。

可見人口眾多絕非代表國家民族強盛。相反,歷史上每次人口增長過密後,人地矛盾激化,導致國家和民族內亂衰落。

3. 剝削壓榨的代名詞:人口紅利論,

人口下跌危機論鼓吹者們提出人口減少將使人口紅利消失,我國經濟會遭受打擊。這是個笑話,當今世界沒有壹個發達國家是因為人口紅利而導致經濟發達的,人口紅利其實就是貧窮落後國家的專利!實質上就是貧困工人廉價出賣勞動力被資本家殘酷剝削壓榨的代名詞。我國不應該繼續依靠發展所謂人口紅利來發展經濟,而應該靠科技進步成為核心競爭力發展經濟。

反而因為我國人口增長過多導致土地極為稀缺,越來越難以騰出空地來發展工業,人口過多也導致居住成本過高提高了勞動力成本。嚴重阻礙了我國經濟進壹步發展。

三、偉大中國的明智之舉。

我國多年來的計劃生育國策是明智之舉,得到了絕大部分人民群眾的支持,避免了我國落入人口爆炸的災難之中,但目前人口壓力還是比較嚴峻,比如房價過高就是人口過多導致土地資源即將消耗殆盡的體現。

為了避免人口爆炸災難,我國長期嚴格實行壹胎制,整整壹代人付出了巨大犧牲,在目前終於起到了效果,但我國仍處在巨大的人口(過多的)壓力的之下,如果現在國家政策來個180度大轉彎,轉而獎勵生育三胎,會有損政府的公信力,使群眾對政府的領導正確性產生懷疑。

的確,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生育率比較低,如果政府壹定要從控制生育轉變成鼓勵生育政策,則應該向新加坡學習,可以鼓勵壹些而不願生育的高學歷人群生育,而嚴格控制生育率高的低學歷人群盲目生育,從而避免國民素質的退化。要鼓勵生育也是應該鼓勵壹胎都不生的人群生第壹胎,而絕非去鼓勵已經生了兩胎的人群生第三胎!

我們理智的舉措應該讓我國人口回落到安全範圍之內之後,再去考慮是否應該提高生育率。按2022年的人口下降速度每年負增長85萬的話,降到7.38億的安全範圍線內需要792年,即使降到和美國壹樣多的3.34億人口,也不見得就是人口太少的危機了。

我們的世界面臨的是人口過多的危機而不是人口過少的危機,災難正將到來。而我國人口出現負增長則是出現了壹絲希望。但壹些別有用心之人借口人口負增長而大肆宣揚人口(減少)危機謬論蠱惑人心禍國殃民,可能會影響國家決策從控制人口政策轉變為鼓勵人口增長政策,將使我國深陷人口過多,導致資源枯竭生態崩潰社會矛盾激化的危險,這才是目前我國面臨的巨大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