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跨境支付風控要點

跨境支付風控要點

近日,美國跨境支付平臺Citcon完成3000萬美元C輪融資,主要用於業務的全球拓展。

與此同時,美國大型支付基礎設施服務商Stripe決定收購印度大型支付對賬公司Recko,標誌著這家支付科技巨頭迅速進入印度市場。今年年初,Stripe還完成了壹輪6億美元的股權融資,估值約為950億美元。

此前,來自烏拉圭的跨境支付平臺Dlocal LLP(以下簡稱“Dlocal”)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市值壹度超過100億美元。有了IPO的巨額資金,dLocal在新興市場國家的業務布局驟然提速。最近,dLocal將其跨境支付服務擴展到了泰國、薩爾瓦多和危地馬拉。

資料顯示,通過“壹個直接API、壹個平臺、壹個對接”的服務體系,dLocal幫助全球企業輕松獲得收付、資金結算等金融服務。在全球範圍內,無需單獨管理不同的收款和付款渠道,建立多個本地實體,對接各個市場的各種收款機構和付款方式。

在登陸納斯達克的兩個月前,dLocal剛剛完成1.5億美元的股權融資,投資方包括Alkeon Capital、Tiger Global、D1資本合夥公司等。

他認為,目前,跨境支付技術平臺需要克服兩大挑戰,以建立強大的業務競爭力。壹是跨境電商支付領域欺詐日益猖獗,成為全年以來跨境電商行業最大的痛點。如果跨境支付技術平臺不能妥善解決這個問題,就很難繼續贏得眾多客戶的青睞;二是跨境支付技術平臺,在接入不同國家不同支付方式的同時,也面臨著如何在合規運營的前提下,不斷盤活支付終端數據價值,協助跨境電商企業更好拓展國際業務,不斷縮短資金周轉周期的大考。

值得註意的是,隨著中國跨境電商行業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海外跨境支付科技平臺瞄準了這個巨大的市場。DLocal就是其中之壹。

“在這方面,我們與中國第三方支付機構有很多互補的業務空間。”他指出。目前,他們正計劃加強與中國跨境支付技術平臺的合作,通過開放支付數據***享,為中國跨境電商企業打造快速提現、增值稅繳稅、供應商支付等壹站式跨境支付服務。

在他看來,各國跨境支付技術平臺不斷推動業務融合的最大價值在於,在滿足各國金融監管相關要求的前提下,實現全球不同支付方式的聚合和數據接入,不斷提升全球消費者的跨境電商支付體驗,同時幫助跨境電商商家進壹步提升數字化轉型和運營能力。

跨境支付技術平臺的機遇與挑戰

數據顯示,從2019年8月到2021年3月,18-34歲的美國人網購商品的比例從26%躍升至42%。

在新興市場國家,疫情導致許多人呆在室內,推動跨境電商業務發展更加迅速。僅在泰國、薩爾瓦多和危地馬拉,就有9300萬電子商務消費者,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已達260億美元。

多家華爾街金融機構預測,到2023年底,全球電商領域支付業務收入將達到1350億美元,其中跨境電商約占40%。

這促使很多海外跨境支付科技平臺加快了開疆拓土的步伐。

根據上述海外跨境支付技術平臺,這些跨境支付技術平臺主要解決跨境支付領域的三大痛點。

首先是降低交易取消率。過去,大約有10%-15%的跨境電子商務交易最終被拒絕,因為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無法發揮作用

二是匯總不同國家不同的支付方式。近年來,各國都在大力發展實時支付、移動貨幣、電子錢包等新興金融產業,使得這些國家的支付格局日益復雜。——電子錢包、銀行轉賬、現金支付、本地借記卡、本地信用卡、國際信用卡等多種支付方式並存。跨境電商平臺如果不能整合本地不同的支付方式,很大程度上會遇到支付轉化率低、業務拓展空間有限、消費者觸達率低等問題。跨境支付技術平臺有效聚合了來自不同國家的不同支付方式,並將其整合為壹個API或平臺,幫助跨境電商平臺提高支付轉化率,觸達更多消費者,從而實現業務快速增長。

三是有效縮短資金結算周期。壹般情況下,很多跨境電商商家通過亞馬遜平臺銷售產品要面臨14-30天的資金結算周期,導致很多中小跨境電商商家資金周轉壓力大。跨境支付技術平臺通過整合各種支付方式和資金結算系統,最大限度地縮短跨境電商業務的資金結算周期,幫助其提升業務能力。此外,壹些跨境支付技術平臺還會提供快速對賬、匯率風險對沖等解決方案。

全球支付處理商——富達國家信息服務公司(Fidelity National Information Services)此前發布報告指出,通過對11個國家的671名電子商務高管的調查發現,約38%的跨境電子商務公司去年因支付欺詐損失了超過6%的收入。

具體來說,支付欺詐主要包括合成欺詐、賬戶盜用、用戶身份盜用、拒付等。

所謂合成身份欺詐,主要是指不法分子通過收集消費者的個人信息,然後利用這些信息進行未經授權的交易,導致商家在查明真相後不得不承擔相應的產品損失而實施的“購物欺詐”。

此外,票據退票、拒付等欺詐行為近兩年迅速蔓延。例如,交易雙方在交易過程中發生糾紛,

跨境電商商家為了解決糾紛同意退單,某些不法分子便看準這個機會,冒充消費者“騙取”商家退款。

Featurespace 創始人大衛·埃克塞爾(David Excell)表示,跨境電商領域欺詐支付行為日益升級,且不法分子采取各種科技手段隱藏自己身份,都驅動越來越多跨境支付機構正嘗試借助AI機器學習等技術,對這些欺詐活動進行標記與分析,有效遏制欺詐支付行為擴散。

近日,dLocal推出新型風控產品——智能防禦系統(Smart Defense),主要采用XGBoost和深度神經網絡等機器學習算法,在100毫秒內實時監測潛在的欺詐交易。

“這套系統阻攔的交易數量越多,它就變得越智能。”dLocal反欺詐部門副總裁Nicolas Aliberti表示。具體而言,這套智能防禦系統通過篩查大量數據點,包括店家信息、運送地址、產品購買記錄、行業信息、設備標識等,對跨境電商是否遭遇欺詐交易進行快速全面的風險評估。

在前述海外跨境支付科技平臺人士看來,能否有效遏制跨境電商領域欺詐支付行為,儼然成為海外跨境支付科技機構進壹步開疆拓土的關鍵基石。畢竟,眾多跨境電商商戶即便自建了反欺詐模型,也未必能快速識別日益升級的欺詐行為。因此,跨境支付科技平臺能否有效解決他們的最大顧慮,對自身業務持續擴大起著關鍵的助推作用。

加快中國市場布局拓寬業務版圖

值得註意的是,隨著中國跨境電商產業蓬勃發展,越來越多海外跨境支付科技平臺正瞄準著這個巨大市場。

與此同時,他們發現靠自身力量逐壹連接新興市場國家當地各類支付方式(包括現金支付、銀行轉賬、電子錢包、國際信用卡、當地信用卡、當地借記卡等),不但操作成本較高,且支付結算效率挺難保證。而且他們最擔心的是,由於中國企業對新興市場當地支付渠道不夠熟悉,壹旦接入某些存在違規行為的支付渠道,就可能會觸犯當地金融監管規定,令業務拓展面臨額外的經營風險。

此外,在很多新興市場國家,能否充分使用當地各類支付方式,很大程度影響著跨境電商企業的支付轉化率與消費者觸達範疇。比如很多跨境電商企業批量接入新興市場本地不同支付方式,業務量就驟然激增;與此同時,不少遊戲公司通過接入當地眾多支付方式,可以充分使用當地貨幣開展各類營銷活動,實現用戶促活、新用戶裂變、流失用戶召回等運營目標,帶動業務收入激增。

“此外,我們正嘗試與壹家海外跨境支付機構開展合作,允許信用評級較高的新興市場國家消費者通過分期付款等新型支付工具實現跨境電商采購,進壹步增加中國跨境電商公司業務量。”他指出。

在他看來,隨著業務持續推進,他們還將嘗試打通彼此支付端數據,幫助國內跨境電商商戶理順跨境交易數據、訂單收款周期等運營數據,並與境內銀行機構實現數據分享,為這些跨境電商平臺打造集合快速提現、VAT繳稅、供應商付款等壹站式跨境支付服務。

相關問答:相關問答:Payssion的支付方式買家可以撤單麽?會Chargeback麽?

從他們官網可以看到他們提供支付通道基本都是全球本地支付,壹般是不支持Chargeback,比如俄羅斯的QIWI錢包,WebMoney錢包,巴西的Boleto賬單支付,德國的Sofort網銀轉賬這些付款方式速賣通平臺我們壹直都有在用,也是不支持Chargeback的,但是如果妳沒有發貨,買家肯定有理由找平臺來申訴,或者跟妳申請退款他們家通道比較多,是不是所有通道都不支持拒付,這個妳要自己聯系官方來確認壹下,希望這個回答能妳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