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鼓服裝
日本的和服,源於三國時期。當時因為東吳與日本有著頻繁的商貿往來,而紡織品及衣服縫制類也隨之傳入日本。在蘇州壹帶,常見壹些婦女的裝束與眾不同,有人說是古服者,也有人以為是少數民族服者,許多人習慣上稱為“水鄉服”,因此種裝束流行於古為吳國、今為吳縣、後為蘇州市吳中區的壹些地方,又集中體現了吳地的風俗民情,所以被稱為吳服。
文獻中《日本書紀·雄略十四年》則稱:「十四年春正月,丙寅朔戊寅,身狹村主-青等***吳國使,將吳所獻手末才伎,?漢織、吳織及衣縫兄媛、弟媛等,泊於住吉津」,即呉國から漢織·呉織が渡來帰化。《日本書紀·應神紀》載:“三十七年春二月,戊午朔,遣阿知使主、都加使主於吳,令求縫工女。爰阿知使主等渡高麗國,欲達於吳。”
由此可見日本的和服中相當多的圖案風格都是傳自東吳的,這些圖案我們來列舉壹下,具體的圖樣有:法隆寺圖案(跟隨佛教被傳播的圖案有很多,像法隆寺圖案這種是活化石,我們可以從中看到幾百年前的唐朝圖案)、金魚圖案、松鶴、雲鶴、千鳥(是指來自中國的百鳥圖,其實百千大多是虛指)、青海波(波浪形的圖案,請大家註意中國官服下擺的青海波與日本的青海波諸多相似)、鳳凰、孔雀、龍、獅、虎、牡丹、花鼓(日本鼓傳自唐朝腰鼓)、唐草(蔓草式樣圖案,因傳自中國所以叫唐草)等等。
又有《日本書記》中記載了“吳國”曾應日本天皇的要求,向日本派出四名紡織縫紉技術專家普及衣服縫制類技術的故事。由於吳國開拓了海上絲綢之路,直接與日本、越南、羅馬等有貿易往來,所以日本人的“和服”因此也叫“吳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