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有哪些壹定要學的曲目?
小提琴壹定要學的曲目:
1、維塔利《恰空》
恰空(chaconne)原是壹種富有激情的舞蹈,出現於1600年左右的西班牙,屬於在街道上跳的雙人舞或女獨舞,16世紀傳入意大利,在17世紀流行於法國宮廷。最終它成為壹種音樂形式,特別是連續的變奏。
2、塔蒂尼《魔鬼的顫音》
大利作曲家朱塞佩·塔蒂尼(Giuseppe Tartini 1692-1770)晝思夜想學到小提琴的神奇技藝,在1713年的壹天晚上,他做了壹個夢。夢中壹位魔鬼從漆黑的遠處翩然而至,恭敬的向他行禮,稱自己有無邊的法力,願為他效勞,條件是要靈魂作為報酬。
塔蒂尼的腦子裏閃過壹個念頭:“何不把我的小提琴交給這個魔鬼呢?” 魔鬼說:“這不難,但我們要先交易。” 塔蒂尼在夢中把靈魂出賣給了魔鬼,還簽了壹份合同。魔鬼接過塔蒂尼的小提琴,演奏出壹首不可思議的,美妙絕倫的樂曲。
3、帕格尼尼《女巫之舞》
十九世紀初,許多浪漫作曲家都喜歡以魔鬼、精靈作為樂曲的標題,用以表現他們對生活的理解;創作上則多用變奏手法。帕格尼尼的《女巫舞曲》就是傑出代表之壹。1813年,帕格尼尼在米蘭觀看芭蕾舞劇《貝涅溫圖的婚禮》,這出由蘇斯邁爾作曲的舞劇音樂和劇裏的神奇故事,給帕格尼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於是,他用其中核桃樹下的女巫的主題,寫成了這首著名的小提琴獨奏曲:《女巫之舞》。
4、帕格尼尼《威尼斯狂歡節》
這首為人所熟知的曲調是源自意大利威尼斯的壹首古老地方民謠,樂曲的本身內容像是充滿樂天氣氛的船歌。著名的小提琴巨匠帕格尼尼在1829年第壹次在威尼斯聽到這個曲調後,便為小提琴和鋼琴以這個旋律為主題寫了二十個變奏。之後這首「威尼斯狂歡節」便開始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
5、維尼亞夫斯基《波蘭舞曲》
這首《D大調華麗波蘭舞曲》是流傳最廣、經演不衰的小提琴曲。維尼亞夫斯基的小提琴演奏融合了法國學派的技巧以及斯拉夫民族的氣質。他不僅能輕松地炫耀過人的技巧,更能令聽眾感動得落淚。他以強烈的抖音(Vibrato)加強他優美動人且富有情感的音質。魯賓斯坦稱贊他為:“當代無庸置疑最偉大的小提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