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出自哪裏?怎麽解釋?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南北朝·善慧大師 “空手把鋤頭”壹句,乍看似乎不通,既然是空手,怎麽又說是把鋤頭呢?既然是步行,怎麽又是騎水牛呢?人從橋上走過,分明是看到橋下的水在流,怎麽說是橋流水不流呢?其實,這是禪師們從較高的境界來看待世界,希望我們從差別中來認識平等,從動亂中來認識寂靜。只要我們心中澄明寧靜,喧囂之地也有靜寂深林,這就是陶淵明所謂“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境界。
總而言之,世界是矛盾的調和。“空手把鋤頭”,是說從“空”裏去體認壹切,而空是涵蓋壹切的虛空,也是我們生存的空間。鼻孔不空,我們如何呼吸空氣?心裏不空,如果充滿煩惱,真理如何進入?所以,雙手空空,才能把握世界,又豈是空手才能把鋤頭呢?“步行騎水牛”,是說我們求道為學,好比騎在牛背上,只要有耐心,壹步接壹步,壹定能達到目的地,成聖成賢,都不是難事。萬裏路途,只要從腳下這步開始,任妳天涯海角,也可以到達。但是這裏的步行是象征心性的活用。“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便是說我們不要截然把事情分為兩段,只要心裏如如不動,草木瓦石,無非都是清靜之物,流水哪裏會動?橋頭哪裏是靜止的呢?只要明白了這個道理,就能在這千差萬別的宇宙中,找到自在,去除差別心,見到萬物的平等實性。其實,橋流也好,水流也好,都是心起了波動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