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英雄有哪些?
田淑揚生於1884年,字亞豪,在家排行老三。1905年,在長兄田仲揚的影響下,考入南京南洋將弁傳習所。1906年,為了響應湘贛邊界的萍瀏醴起義,東京同盟會總部派部分會員回國,策動長江壹帶革命。孫毓筠、柏文蔚等策劃刺殺兩江總督端方,舉行起義,田淑揚為聯絡此事而積極奔走。12月,因計劃泄露,田淑揚輾轉來到安慶。不久,田淑揚加入安慶新軍,擔任步營弁目。1908年11月,田淑揚參加了安慶馬炮營起義。起義失敗後,田淑揚避走江西,繼續進行革命活動。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以後,各省紛紛響應。田淑揚奉同盟會之命返回鳳陽組織江淮義軍,11月,與進攻鳳陽的淮上軍裏應外合,占領了鳳陽。此後,田淑揚擔任淮上軍營長。
鳳陽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清兩江總督張勛聞鳳陽被占領以後,深恐後路被切斷,於11月14日進犯鳳陽臨淮關。田淑揚問訊後,率部迎戰,與援軍壹起鏖戰了兩晝夜,全殲來犯之敵,保住了臨淮關。12月,江浙聯軍攻占南京,張勛率殘部沿津浦路北竄。田淑揚率淮上義軍在臨淮關南崗阻擊清軍,經過奮戰,義軍彈盡糧絕,田淑揚在戰鬥中壯烈犧牲,時年27歲。
田激揚生於1890年,字昂甫,排行老四。1906年,田激揚應其長兄田仲揚之召,前往安慶,並考入安徽省陸軍測繪學堂。在田仲揚的引薦下,先後加入嶽王會和同盟會。9月,田激揚被選入馬隊弁目訓練所學習。1907年初,田激揚從南京來到安慶,不久任新軍步營弁目,同年4月,田激揚因畢業考試成績優秀,被選派充任新軍馬營弁目。他到任後,與同在馬營、炮營活動的革命黨人熊成基、範傳甲等人經常聚會,商討反清大事,先後聯絡了數百人加入了嶽王會。1907年6月,徐錫麟在安慶起義失敗後,田激揚憤而立誓:“殺身成仁,以敬伯蓀之誌!”1908年11月,田激揚參與領導了被譽為“步徐公之後塵,啟武昌之先聲”的安慶馬炮營起義。
1908年11月14日和15日,光緒帝和慈禧太後先後死去,熊成基、範傳甲、田激揚等認為這是起義的絕好良機。11月19日下午,熊成基等10余人在安慶葉氏會館舉行秘密會議,最後擬訂了十三條作戰密令。當晚九時許,田激揚布置好起義事宜,十點整,馬營與炮營的官兵以點火為號,1000多人殺向安慶城。然而,由於清軍早有防備,城內的起義軍無法接應,城外的起義軍苦戰壹晝夜,攻城不下,遭清軍圍困。起義軍只得向廬州方向撤退。田激揚突圍以後,輾轉返回鳳陽。清軍獲悉後,赴鳳陽緝拿。11月27日,田激揚被捕,不久英勇就義,時年18歲。
為了表彰田氏兄弟,1912年,安徽都督柏文蔚呈請孫中山大總統批準,追授田激揚為陸軍上將,田淑揚為陸軍中將,並在鳳陽城內建立了田氏雙烈祠和大漢忠烈祠。墓誌銘曰:“神州魂,義士血,淮山淮水增光烈,朊匕平原奠汝血”。1984年,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準,田氏雙烈士墓遷入鳳陽革命烈士陵園內,供後人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