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聯想第三季度營收

聯想第三季度營收

swot案例分析!

全球範圍來看,惠普、戴爾與聯想是pc市場的三大巨頭。惠普是全球pc市場占有率第壹的廠商,戴爾在美國pc市場上更勝壹籌,而聯想則在本土中國市場的優勢更為明顯。隨著pc市場競爭格局日趨復雜,三強之間的爭霸戰愈演愈烈。以下zdc統計出2007年第三季度全球pc廠商市場占有率的狀況。

根據idc最新數據,2007年第三季度,惠普占全球pc市場19.6%的份額,依然是全球第壹名的pc廠商。得益於零售商和其他分銷渠道的強勁銷售以及筆記本電腦的市場需求,惠普連續兩個季度pc出貨量同比增長超過30%。

戴爾全球排名第二,市場份額為15.2%,第三季度其pc出貨量為1020萬臺,同比增長3.8%,扭轉了連續三個季度同比下降的局面。聯想繼續保持排名第三的位置,市場份額為8.2%,pc出貨量同比增長22.9%。

惠普、戴爾、聯想猶如三國鼎立,這三大pc巨頭的壹舉壹動,都時刻被對手關註。如今,三大國際品牌之間的廝殺已經幾近白熱化。那麽在pc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三大巨頭又有何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呢?為此,消費調研中心zdc首次采用swot分析法,對三大廠商的競爭策略進行壹壹剖析,包括市場優勢(strengths)、競爭劣勢(weakness)、市場機會(opportunity)與市場威脅(threats)四方面

swot分析法是通過分析市場優勢(strengths)、競爭劣勢(weakness)、市場機會(opportunity)與市場威脅(threats)來檢測公司的市場運營與市場環境的方法。

swot分析有其形成的基礎。按照企業競爭戰略的完整概念,戰略應是壹個企業“能夠做的”(即組織的強項和弱項)和“可能做的”(即環境的機會和威脅)之間的有機組合。

swot分析法表現為構造swot結構矩陣,並對矩陣的不同區域賦予了不同分析意義。通過羅列s、w、o、t的各種表現,形成壹種對企業競爭地位的描述。

壹、惠普swot分析

(壹) 市場優勢(strengths)

1、市場銷量

惠普在pc市場壹直保持著持續性的強勁增長態勢。在2006年第三季度,其從戴爾手中奪回了全球pc銷量第壹的寶座。隨後,惠普的銷量還保持著上升的態勢,根據idc最新數據,全球pc銷量的增長速度在2007年第三季度達到近兩年新高,惠普仍然是全球第壹大pc廠商,而且進壹步拉大了與戴爾的距離。

2、產品優勢

其壹,惠普在消費類市場占據優勢。早在2002年合並康柏之後,主攻個人消費電腦早已成為惠普的方向。去年,惠普打出移動娛樂的旗號,加緊了在家用筆記本市場的攻勢,v3000系列筆記本主打家用娛樂,產品覆蓋5000元到10000元,成為惠普最具競爭力的產品。

其二,惠普註重區域市場的拓展,在“掌控個性世界”的品牌主張以及“商用個性化”的產品策略之下,惠普已經發布了壹系列適合區域市場的產品,如全球首款采用64位移動技術的hp compaq nx6325,在市場上銷售火熱的v3000等等。

繼2006年底hp 500引爆國內筆記本區域市場銷售風暴之後,惠普再次發力,推出了hp 500的升級產品hp 520。這兩款產品不僅在區域市場上大受歡迎,也是惠普低端市場上的殺手鐧。

3、渠道優勢

從渠道上看,惠普建立了龐大的經銷商體系,惠普通過渠道所做的生意在全球大概超過80%。並且,惠普從2005年11月從全國總代制變為rd(區域分銷),把全國劃分為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東北、西北、西南、華中八大區域,設立八大區域總經理。

此目的是為了貼近當地用戶,進軍中小企業和3到6級城市。2006年在成功實施布局區域的rd渠道策略後,惠普目前在3、4級城市的覆蓋已有壹定的規模。

(二) 競爭劣勢(weakness)

1、中國市場品牌影響力不敵聯想

聯想在中國pc市場可謂是家喻戶曉,加上收購了ibm pc,聯想的品牌影響力無疑得到了極大地提高。而在中國電腦市場,雖然惠普的強勢增長盡人皆知,但和排名第壹的聯想相比,惠普的品牌影響力還是有所欠缺,尤其在3到6級城市。

2、中國3、4級城市的渠道建設難敵國內pc廠商

在中國pc市場,目前利潤追求點主要在3、4級市場,聯想、方正等國內廠商在這些地區基本上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銷售網點,而惠普的渠道銷售網點主要集中在1、2級城市,在3、4級城市的渠道建設還是很難與國內pc廠商競爭。

3、產品布局存在缺陷

根據zdc的關註度數據顯示,惠普競爭力主要停留在14.1英寸產品上。但需要指出的是,由於目前15.4英寸是整體市場上第二大最受關註尺寸,而惠普該產品線顯得較為單薄,關註度也較低。另外,惠普在13.3英寸市場上的產品出現空白。

(三) 市場機會(opportunity)

1、消費類市場的發展機會

相對於戴爾在消費類pc市場的失利,惠普則早已開始重視消費類市場的發展,並且在消費類市場取得了壹定的成效。據有關資料預計,伴隨筆記本市場的興起以及pc的普及,個人消費市場每年將呈幾何級數增長。在未來三至五年,我國個人電腦市場預計將保持25%的年增長率。這顯然給惠普帶來了再次發展的機會。

2、來自網吧市場的增量

2007年10月21日,惠普在京開出首家網吧,惠普商用臺式機業務部業務拓展經理盧思羽說:“惠普從2006年下半年開始關註網吧市場,2007年推出整體解決方案並成立了網吧銷售渠道,2008年將貫徹網吧戰略,並在全國繼續招聘網吧銷售精英。”

據有關資料稱,世界上最大的網吧市場在中國,市場上最極速更新換代的網吧市場也在中國,每年400萬臺*2次=800萬臺的采購量,沒有壹個行業可以比擬。中國網吧市場巨大,目前全國大約有13萬家網吧。盡管網吧市場單機售價並不高,但需求卻很大,對於提高市場份額能起到壹定的作用。可見,來自網吧市場的增量將有效拉動惠普pc的銷售。

(四) 市場威脅(threats)

其壹,從渠道上看,惠普雖然從原來的全國總代制,變為八大區域分銷制。但目前惠普的渠道還有難點,八大區域直接加重了惠普渠道管理的難度,勢必帶來營銷成本上升、沖減利潤,並增加了渠道管理風險,這是惠普面臨的壹大威脅。

其二,從市場利潤率來看,由於惠普在中低端市場的急速放量,在價格方面的妥協導致其pc產品的平均價格下降,使產品利潤相比以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其三,從競爭對手來看,惠普雖然超越戴爾成為全球pc銷量第壹的廠商,但是戴爾決不會看著惠普的崛起而無動於衷,目前戴爾已經展開反攻,包括渠道模式的改革、進軍13.3英寸市場、發力消費市場推出彩色筆記本等等,因此戴爾將成為惠普的最大威脅,惠普絕不能掉以輕心。

二、戴爾swot分析

(壹) 市場優勢(strengths)

1、市場份額

由於美國城市分布的特點及稅收政策,戴爾的網絡/電話直銷,在美國市場的作用遠遠大於其在中國市場。據戴爾透露,在華中小企業及個人消費者通過網絡訂購電腦的僅占20%,而在美國,這個數字則超過了50%。因此,戴爾壹直是美國pc市場的老大,據最新數據顯示,2007年第三季度戴爾依然是美國第壹名的pc廠商,市場份額為28%。

2、價格優勢

戴爾在中國市場的殺傷力除了其品牌效應以外,就是由其采用的直銷模式所支持的全線產品低價策略。直銷模式摒棄了中間渠道,按照客戶需求制造電腦,大大加速了資金周轉速度,降低了成本,實現了價格優勢。據統計,直銷產品要比同類產品價格低15%-20%。

3、零庫存

零庫存的關鍵是按定單生產,這樣就要求對用戶的需求把握要很準,這其實是和直銷——直接從用戶那裏獲得需求的方式是匹配的。零庫存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無預估風險,無跌價損失。

4、了解客戶需求

戴爾的直銷模式使用戶更直接的了解產品,同時還可獲得更好的價格,購買更便捷;另壹方面也使廠商與客戶之間的溝通更順暢,讓用戶的需求及時反饋給廠商,從而改進產品。這種方式徹底改變了“廠商生產、顧客選擇”的傳統銷售形式,將主動權交到顧客的手中,從而全面滿足了顧客的需求,拉近廠商與顧客之間的距離。

(二) 競爭劣勢(weakness)

1、直銷模式在中國市場遇到了阻力

壹方面,店面銷售更符合中國消費者選購消費類電子產品的消費習慣與消費趨勢。另壹方面,戴爾的直銷模式在中國經營了多年,但其也僅僅在中國1-3級城市有所斬獲,相比惠普、聯想等競爭對手深挖區域市場,戴爾在4、5級市場的競爭優勢較薄弱。

2、新興市場無力突圍

對於采用直銷模式的戴爾來說,大部分增長來自於美國市場,而個人消費市場和新興市場成為其兩大軟肋。目前,全球電腦市場增長潛力最大的是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然而,戴爾的直銷優勢在這些新興市場上似乎難以發揮出來。由於市場信任度相對較低,新興市場的消費者在購買電腦之前先要親身體驗,可能更願意從零售商店購買電腦,這無疑將使直銷模式處於劣勢。

3、消費類pc市場處於劣勢

不久前,惠普從戴爾手中奪回全球pc老大的位置,靠的就是在消費市場的飛速發展,而聯想在中國市場的成功也是基於消費市場。但消費類市場是戴爾在市場競爭中的劣勢。戴爾將客戶分為兩類:壹類是大企業、政府和行業客戶,約占公司整體業務銷售90%;另壹部分為中小企業和個人消費者,僅占10%的比例,可以看出,戴爾過分註重企業高端客戶,而未能把握住消費類pc大勢。

(三) 市場機會(opportunity)

1、進軍零售市場帶來發展機會

面對競爭對手的挑戰,戴爾采取了壹系列的措施,包括在全球大力推廣體驗中心、在美國市場把戴爾的電腦擺在沃爾瑪的超市銷售,改變以往單壹的直銷模式。在2007年9月24日,戴爾選擇與國美合作進軍零售市場,這將有效拉動戴爾的銷售業績,成為其進壹步提升業績的有效措施。

2、13.3英寸市場棋高壹著

在筆記本市場中,13.3英寸兼容了12.1英寸機型的輕便,以及14.1英寸機型的性能。另外,對於面板廠商來說,13.3英寸的經濟效益正在逐步顯現。盡管和幾乎占半壁江山的14.1英寸機型比起來還比較稚嫩,但這種迅猛的發展勢頭卻不容小覷,可以說13.3英寸筆記本將逐漸成為未來輕薄筆記本的新寵。

戴爾筆記本棋高壹著,在6月份就推出xps m1330具有競爭力的機型。隨著現在國內眾多廠商都推出了這種黃金尺寸筆記本,顯然大家都相繼看見了13.3英寸筆記本市場的發展潛力,更凸現戴爾筆記本在市場細分和滿足消費需求上的快人壹步。

(四) 市場威脅(threats)

其壹,在全球市場上看,戴爾從2006年第三季度開始痛失了全球pc市場的龍頭寶座。雖然其采取了壹系列的措施,但是能否從惠普手中奪回冠軍寶座呢?戴爾前方面臨著惠普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其二,從在中國市場上看,戴爾最大的競爭對手聯想擁有強大的代理銷售渠道,然而其也在積極開展對大客戶的直銷業務,靈活運用兩種模式的長處;而且比起聯想,戴爾在中國市場上沒有價格和市場占有率的優勢。

其三,從消費類市場上看,調查顯示,未來三至五年,我國個人電腦市場預計將保持25%的年增長率,下壹輪的電腦銷售高潮會出現在二三級城市,這對戴爾的影響較大,因為消費類電腦是戴爾的軟肋,而競爭對手惠普的消費戰略已經獲得了壹定的成功。

其四,從渠道上看,2007年9月27日,戴爾與國美合作進軍零售市場,但零售模式與直銷模式作為兩種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在業務流程和運作方式上存在壹定區別,兩種模式同時運營,對於戴爾來說是壹個挑戰。此外,如果戴爾打破直接模式而引入分銷渠道是否會有排斥效應,分銷如何融入戴爾,這也是戴爾面臨的壹大難題。

其五,從競爭對手上看,惠普、聯想等擁有更好的分銷渠道,另外,競爭對手通過對戴爾直銷模式的模仿,采用直銷、渠道銷售並重的方式,已經將供應鏈縮短,從而使得戴爾在庫存方面的優勢遭到削弱。

三、聯想swot分析

(壹) 市場優勢(strengths)

1、市場份額

據idc數據,聯想在亞太pc市場(不包括日本)的優勢突出,第三季度占據了21.3%的市場份額,比上壹季度增長0.5個百分點。另外,聯想在本土中國市場的優勢更加突出,不論是筆記本市場還是臺式機市場,聯想均是pc市場份額排名第壹的廠商。

2、品牌優勢

在pc市場,聯想品牌的領導力在中國市場已經超過眾多競爭對手,處於行業領導者的地位。自從收購ibm pc以來,聯想形成的雙品牌戰略優勢日益顯現,lenovo和thinkpad分別在消費和商務市場占據了領導地位,可以說lenovo和thinkpad使聯想筆記本在中國市場擁有強大的組合品牌,形成對消費市場與商務市場的全面覆蓋。

3、區域市場優勢

在中國4、5級市場,聯想的品牌知名度遠遠超過戴爾和惠普,這與消費者的認知水平、消費理念有關,他們更依賴於本土化的品牌,尤其是近年來聯想通過壹系列的奧運營銷大大提高了品牌影響力。

4、本土品牌的經驗

聯想在中國本土有十年的經驗,對本土消費者需求能準確把握,這是其他品牌所不具有的優勢力量。另外,由於國內品牌企業在渠道架構、成本控制力等方面具有優勢,能夠根據市場發展迅速調整方向和策略,第壹時間將自己產品的消費價值傳遞給消費者,從而贏得時間差優勢。

(二) 競爭劣勢(weakness)

1、全球pc市場所占份額較少

眾所周知,聯想國際化要想徹底的成功,應該在中國以外的pc市場,例如美洲市場、歐洲市場取得比較穩定的市場份額和營運率的增長。但從聯想最近的三個季度財報來看,聯想在重要的美洲、歐洲的表現很不穩定。

市場份額是產品競爭力的綜合體現。從全球pc市場份額來看,聯想排在第三位,與惠普相差較遠。而在美國市場上,聯想與戴爾更是差距較大。聯想要想趕超惠普、戴爾,絕非輕而易舉的事。

2、15.4英寸產品線較為單薄

聯想將14.1英寸產品作為主力機型,這完全與市場的發展方向相壹致,也在壹定程度上大大增強了其市場競爭力。但聯想在其他產品的布局上存在壹定的缺陷,特別是15.4英寸產品,聯想該產品線顯得較為單薄。

(三) 市場機會(opportunity)

1、奧運戰略是聯想國際化最好的機會

聯想近年來借由體育進行營銷的案例很多:包括簽約2005年世界足球先生羅納爾迪尼奧、攜手nba,成為nba官方市場合作夥伴和唯壹的pc合作夥伴、贊助f1威廉姆斯車隊等等。

但是最有前瞻性和影響力的是聯想的奧運營銷。對於中國企業而言,這是壹次提高中國本土企業形象和知名度,幫助中國企業進軍世界市場的難得機遇。zdc認為,奧運戰略是聯想國際化的最重要壹步和最好的機會。

2、“新農村戰略”將成為未來聯想的王牌

隨著農村信息化的深入,聯想日前發布了“新農村戰略”,稱將在三年內把聯想的低價位電腦銷售到中國10萬個行政村,並在30萬個行政村擴大聯想的影響力。可見,“新農村戰略”將成為未來聯想的重頭王牌。

(四) 市場威脅(threats)

其壹,價格戰的威脅。目前,國際品牌的定位轉移,開始挖掘中低端市場。隨著價格優勢的逐步降低,給聯想帶來了市場威脅。

其二,面對擁有品牌、規模以及資本明顯優勢的國際品牌的圍攻,如何挖掘在服務、成本、渠道及人才方面的固有優勢,同時將技術突破轉換為穩定的產品品質,這也是聯想要解決的當務之急。

其三,在中國,惠普有壹個雄心勃勃的區域擴展計劃:2003年,惠普在20個城市建立了330家店面。到2007財年中期,惠普已在420個城市建立2000多家店面,預計其未來的覆蓋面積將擴大到600個城市。這顯然會對聯想的區域優勢構成巨大的威脅。

其四,在2007年8月27日,宏碁並購了gateway公司,並購後,能強化宏碁在美國市場的地位,再加上宏碁目前在歐洲及亞洲市場的有利地位,宏碁在第二季度立即就穩坐全球pc市場第三的位子,可見,宏碁與gateway的合並,極大的限制了聯想在歐洲和美國市場的擴展計劃。

總結:

在全球pc市場上,惠普、戴爾、聯想被稱之為三強。目前,惠普經過多重調整,已經穩居pc行業的霸主地位;而戴爾如今卻身陷重重困境,但其創始人邁克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