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覺寺簡介
大覺寺是北京市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具體介紹如下:
大覺寺(Dajue Temple),又稱大覺禪寺,位於北京市海澱區蘇家坨鎮大覺寺路9號。始建於遼鹹雍四年(1068年),稱清水院,是金章宗時期的西山八大水院之壹,元朝時期重修,改稱靈泉寺,明宣德三年(1428年)重建,1992年4月10日作為大覺寺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大覺寺占地面積約9500平方米,坐西朝東,依山勢而建,主要建築由中路寺院、南路行宮和北路僧房組成。中路為六進院落,包括山門、碑亭、功德池、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無量壽佛殿、大悲堂、舍利塔、龍潭、龍王堂。北路是僧房,南路行宮有戒臺殿、四宜堂、憩雲軒、領要亭等。
後部是壹處寺廟園林。大覺寺的遼代石碑是較為重要的實物資料,對研究契丹藏有著較為重要的價值。
大覺寺的特色景點
1、南路行宮
大覺寺南路行宮的第壹座建築是戒壇殿,第二進院名四宜堂,又稱南玉蘭院,修建於清康熙年間,是雍親王愛新覺羅·胤禛以自己齋號命名的。院內有逾300年樹齡的玉蘭壹株,有“玉蘭王”的美譽。憩雲軒為第三進院。領要亭位於西端,為壹座單檐六角攢尖頂的亭子。清乾隆帝曾賦詩雲:“山水之趣此領要,付與山僧閱小年。”亭名由此而來。
2、北路僧房
大覺寺北路僧房的第壹進院為方丈院,坐北朝南,分前後兩院。前院門內有影壁墻壹座,院內有壹級古樹七葉樹兩棵,後院內有古柏、白皮松各壹棵。第二進院稱為北玉蘭院,正房舊稱香積廚,門前有“碧韻清池”,由整塊巨石雕鑿而成,池的西沿鐫刻“碧韻清”三字,自龍潭流出的泉水在此匯集。院內有銀杏壹株,樹高十余米,樹的主幹周圍長出九棵小樹形成獨木成林的景觀。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大覺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