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兵訓練主要的器材有哪些
1949至1952年,為配合清匪反霸,保衛土地改革,民兵的軍事訓練內容主要是學習戰鬥、勤務、站崗放哨的基本知識。1953至1955年,主要是學習武器的保管使用、反空降和反空投細菌武器的方法。?
從1956年開始,對基幹民兵進行系統的軍事訓練,學習軍事條令,練習步兵武器射擊、投彈等技術,以及班、排、連進攻及防守等戰術。還實施了野營拉練、武裝泅渡、搶占灘頭陣地、夜戰、反空降、平暴亂演習。1963年7月,嵊縣、上虞、余姚、奉化、鄞縣等縣1560余名民兵,配合人民解放軍陸、空軍在四明山區舉行反空降聯防演習。在演習中,民兵擔任封鎖道路、保衛重要目標、觀察搜索等任務。同時也演練了與敵遭遇、包圍迂回等戰術動作。?
1964年,開展大比武活動,民兵參加訓練50716人,軍事野營8525人。年底,上虞、嵊縣、新昌、諸暨等縣民兵訓練尖子參加在寧波舉行的比武大會。1965年,紹興軍分區培訓57名射擊尖子,各縣也采取定人、定業培養各種專業技術兵288人。縣、區、公社三級都開展比武活動。11月上旬,寧波地區、紹興地區在寧波市郊舉行民兵尖子技術表演。?
1970年以後,民兵訓練著重提高實戰能力,內容為民兵勤務、土工作業、步兵武器實彈射擊、刺殺、投彈、爆破、打坦克等項目。同時進行水網稻田地作戰、麻雀戰、伏擊戰、地雷戰、城市對空作戰、巷戰等各種形式的戰術訓練。突出“三打三防”(打坦克、打飛機、打空降,防原子、防化學、防細菌),民兵特種兵連,如衛生、通訊連等,則分別按專業進行訓練。1978和1984年,紹興地區(市)均組織較大規模的軍事比武活動。?
1951年起,民兵由鄉鎮統壹組織訓練,訓練時間每年少則3至4天,多則8至10天。1960年起改為10至15天。1981年開始,規定每個基幹民兵須經過兩期(每年壹期)各為15天的訓練。1983年後,改鄉鎮組織訓練為縣、區集中於基地訓練,30天壹期。1985年以後,全市受訓人數每年4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