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手法簡介
zhēn cì shǒu fǎ
2 英文參考acupuncture manipulation [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3 概述針刺手法概指針刺過程中的操作方法。有時總指針刺時(包括進針、運針及出針)所使用的各種操作方法。有時專指運針時所使用的各種促使針刺得氣或保持與加強針感以及各種針刺補瀉的方法。近人有將其中主要的、單壹的方法稱為基本手法,由兩種以上單壹的方法組合起來的稱綜合手法,在針刺過程中只起配合作用的稱輔助手法,又專稱區分補瀉的方法為補瀉手法[1]。
4 針刺的操作方法針刺手法指針刺時所運用的各種操作方法,包括進針、運針和出針。
入速出緩:《流註指微賦》:“針入貴速,既入徐進;針出貴緩,急則多傷。”這是自《內經》以來首次論述進針與出針的技巧和原則。
雙手配合:《標幽賦》:“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氣散,右手輕而徐入,不痛之因”,闡明了左右手配合進針的要領。“右手輕而徐入”指針尖透皮後的緩慢進針的手法,在透皮時仍需重而速,才可能進針無痛。
項目 操作法 目?的 針入 迅速將針尖刺入皮下 減輕、免除進針疼痛,準確掌握針刺深度,以免刺皮傷肉、刺肉傷筋、刺筋傷骨。徐入還能更好地體會針下感應,密意守氣,施行補瀉操作。 既入 緩緩將針進到所需的深度 針出 先將針緩慢上提,輕度撚轉令針體松動,再上提至皮下,然後如拔毫毛般迅速出針 避免損傷穴位組織,當針身有肌纖維纏繞,或 *** 移動致滯針、彎針時,更應徐緩出針。 5 運針時所用的促使針刺得氣、保持與加強針感、針刺補瀉的方法專指運針時所使用的各種促使針刺得氣,或保持與加強針感,以及針刺補瀉的方法。
5.1 導氣法《黃帝內經靈樞·五亂》:“徐入徐出,謂之導氣。”
概述:導氣法是入針和出針速度均勻緩慢的針刺法,調氣法之壹。本法與“疾而徐”、“徐而疾”不同速度的針刺法大不相同,相當於近人所稱“平補平瀉”法。
目的:使邪氣(逆亂、郁結之氣)散溢,真氣(經氣)得以通暢。
5.2 營衛補瀉法原則:《難經·七十六難》:“當補之時,從衛取氣;當瀉之時,從榮置氣。……榮衛通行,此其要也”。衛為陽,行於體表;榮血屬陰,在裏,行於經脈之中。補應取衛陽之氣,瀉應棄置榮血。
方法:《難經·七十八難》:“得氣,因推而內(納)之,是謂補;動而伸(提)之,是謂瀉”。《醫學入門》:“補則從衛取氣宜輕淺而針,從其衛氣隨之於後而濟其虛也。瀉則從榮棄置其氣,宜重深而刺,取其榮氣迎之於前而瀉其實也”。
方?法 《?難經?》 後?世?醫?家 補 進針得氣後,將針推進下插,引衛分陽氣深入以納之 先淺後深,緊按慢提 瀉 進針到深層得氣後,將針動而上提,引榮血從陰分向外散之 先深後淺,緊提慢按 5.3 針刺深淺法依榮衛分深淺
《難經》主張刺衛者宜淺,刺營者宜深。
《難經·七十壹難》:“針陽者,臥針而刺之;刺陰者先左手攝按所針榮俞之處,氣散乃內針。是謂刺榮無傷衛,刺衛無傷營”。
類?別 原?則 方?法 刺?衛 刺衛無傷營 淺刺,沿皮橫刺(臥針) 刺?營 刺榮無傷衛 先用左手按壓穴位,使淺層衛氣散開後再針刺
5.4 四時針刺法《難經》不但主張因四時季節不同,針刺深淺有別,而且還提出因四時不同取穴針刺亦有差異。
《七十四難》:“春刺井者,邪在肝;夏刺滎者,邪在心;季夏刺輸者,邪在脾;秋刺經者,邪在肺;冬刺合者,邪在腎。……四時有數,而並系於春夏秋冬者也。針之要妙,在於秋毫者也。”
《六十五難》:“然,所出為井,井者東方春也,萬物始生……合者北方冬也……。”
《六十八難》:“井主心下滿(肝主滿),滎主身熱(心主熱),俞主體重節痛(脾主重),經主喘咳寒熱(肺主咳喘),合主逆氣而泄(腎主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