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走300米盲道遇30多處障礙,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這反映社會對盲人群體的關註度還不夠高。其中又有多方面的原因。壹開始盲道修好必定是利於盲人行走的,但盲人屬於特殊群體,相對於社會整體來說,他們的人數占比為少數,許多人盲人會因為自己眼睛看不見,和大部分正常人差異顯著,做事容易出錯而產生自卑自閉的心理或者是不願意接受幫助也不願意麻煩別人的心理,這種心理會使得他們不願意經常出去,反而靜靜的待在壹個熟悉的地方更能讓他們感到安全感。並且我們正常人在看見盲人時,基本都是持有善意和同情心的,但是很多時候在面對盲人時卻不知道正確的處理方式。比如說當壹個盲人踩到香蕉皮以滑稽的方式摔倒了,人們也許會先忍不住笑壹笑,再反應過來連忙去把摔倒的盲人扶起來,這樣妳雖然是幫助了他,但是卻傷害到了他的自尊心,這種情況多了,盲人們出門的時候就更少了。大多數盲人不經常出門行走,人們也看不到就會潛意識裏覺得盲道占了地方但也沒起多大作用,不定什麽時候,他們想放置壹個路障或者想把修路挖出來的泥沙又或是維修排水管道遺留下來的水泥塊放在不擋路的地方。這個時候,盲道就成了最好的選擇。要解決上訴問題,政府應該要加強宣傳教育,這是固化人們心裏的不占用盲道的認知。同時要在盲道周圍設置相關標語,起到提醒和警示的作用,如果能每隔壹段時間就派工作人員去檢查盲道是否被占用,占用了就把障礙物移除,同時也可關註壹下盲道的破損情況,如果發現了及時維修,這樣可以保證盲人的出行安全,這也是非常利於盲人的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