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九歌>原文
希望對妳有幫助:原詩: 操吳戈兮被犀甲(1),車錯轂兮短兵接(2)。 旌蔽日兮敵若雲(3),矢交墜兮士爭先(4)。 淩余陣兮躐余行(5),左驂殪兮右刃傷(6)。 霾兩輪兮縶四馬(7),援玉枹兮擊鳴鼓(8)。 天時墜兮威靈怒(9),嚴殺盡兮棄原野(10)。 出不入兮往不反(11),平原忽兮路超遠(12)。 帶長劍兮挾秦弓(13),首身離兮心不懲(14)。 誠既勇兮又以武(15),終剛強兮不可淩(16)。 身既死兮神以靈(17),魂魄毅兮為鬼雄(18)! 註釋: (1)吳戈:戰國吳地所制的戈(因制作精良鋒利而著名)。操:拿著。被:通“披”。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鎧甲。(2) 轂:(gǔ) 車的輪軸。錯轂;指兩國雙方激烈交戰,兵士來往交錯。轂是車輪中心插軸的地方。短兵;指刀劍壹類的短兵器。 (3)旌:(jīng)旌蔽日兮敵若雲;旌旗遮蔽了太陽,敵兵好像雲壹樣聚集在壹起。旌:用羽毛裝飾的旗子。 (4)矢交墜兮士爭先;是說雙方激戰,流箭交錯,紛紛墜落,戰士卻奮勇爭先殺敵。矢:箭。(5)淩:侵犯。躐(liè,音“列”):踐踏。行(háng):行列。 (6)左驂(cān):古代戰車用四匹馬拉,中間的兩匹馬叫“服”,左右兩邊的叫“驂”。殪(yì義):緇地而死。右:指右驂。刃傷;為兵刃所傷。(7)霾兩輪兮縶四馬:意思是把(戰車)兩輪埋在土中,馬頭上的韁繩也不解開,要同敵人血戰到底。霾(mái,埋)。通“埋”。縶(zhí,直);絆住。援,拿。玉枹,嵌玉飾的鼓槌。 (8)援玉枹(fú)兮擊鳴鼓:主帥鳴擊戰鼓以振作士氣。援:拿著。枹:用玉裝飾的鼓槌。 (9)天時:天意。墜:通“懟”(duì),恨。威靈怒:神明震怒。 (10)嚴殺:酣戰痛殺。棄原野;指骸骨棄在戰場上。 (11)出不入兮往不反;是說戰士抱著義無反顧的必死決心。 (12)忽:指原野寬廣無際。超:通“迢”。 (13)挾 (音“鞋”);攜,拿。秦弓:戰國秦地所造的弓(因射程較遠而著名)。(14)首身離:頭和身體分離,指戰死。懲:恐懼,悔恨。(15) 誠:果然是,誠然。武,力量強大。 (16)終:始終。 (17)神以靈:指精神永存。 (18)魂魄毅兮為鬼雄:壹作"子魂魄兮為鬼雄",子:指戰死者。鬼雄:鬼中雄傑。 通假字 被 通“披” 霾 通“埋” 反 通“返” 譯文 手拿幹戈啊身穿犀皮甲,戰車交錯啊刀劍相砍殺。 旗幟蔽日啊敵人如烏雲,飛箭交墜啊士卒勇爭先。 犯我陣地啊踐踏我隊伍,左驂死去啊右驂被刀傷。 埋住兩輪啊絆住四匹馬,手拿玉槌啊敲打響戰鼓。 天昏地暗啊威嚴神靈怒,殘酷殺盡啊屍首棄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復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遙遠。 佩帶長劍啊挾著強弓弩,首身分離啊壯心不改變。 實在勇敢啊富有戰鬥力,始終剛強啊沒人能侵犯。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為鬼中英雄! 賞析之壹 全文總述 《九歌》中的《國殤》,是壹首追悼為國犧牲的將士的挽歌。據說,詩人是為楚懷王十七年(前312),秦大敗楚軍於丹陽、藍田壹役而寫(當然,不同的說法也很多)。 全詩生動地描繪了壹次戰役的經過:將士們身披犀甲,手持吳戈,人人奮勇爭先,與敵人展開了短兵相接的戰鬥。只見戰旗遮蓋住太陽,戰鼓震天動地。流矢在陣地上紛紛墜落,雙方戰車交替,車輪深深地陷入泥土中,四匹馬掙紮著,還是拉不起來。由於敵軍眾多,我軍傷亡慘重,左側的邊馬倒下了,右側的邊馬也被兵刃殺傷。壯士們身佩長劍,腋夾秦弓,捐軀於寥廓超遠的疆場。 詩人熱烈地禮贊道:英雄們真是意誌剛強、武力強大,身雖死而誌不可奪!他們死而有知,英靈不泯,在鬼中也是出類拔萃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