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吉林省中考語文對聯試題特點與教學對策

吉林省中考語文對聯試題特點與教學對策

吉林省中考語文試卷均涉及到了對聯。這類試題體現了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書本知識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在構建比較開放的答題環境的同時,能使考生個性化地展示語文素養。試題大多出現在第壹版塊“積累與運用”部分,與古詩文的默寫考查放在壹起。也有結合在文言文閱讀和現代文閱讀中考查的個別情況。這些試題均是給定上聯,要求考生對出下聯。從內容上來說,或描繪優美的自然風光(2004年、2012年),或表達濃郁的深情厚誼(2005年),或用對聯再現地域文化特色(2006年),或交流名著閱讀體會(2007年),或結合時事展現綜合實踐活動(2008年、2009年),或鏈接悠久歷史文化(2010年)。

中國論文網 /9/view-4858097.htm

考生要想很好地完成這類試題,詩文積累成為不可或缺的基礎。以2011年中考試題為例:

為宣傳“世界環境日”,班級召開“建綠色家園,享美好自然”主題班會,設置了屬對環節。請根據所給上聯,對出下聯。

上聯:青山外早鶯爭樹

下聯:□□□□□□□

題目從實踐活動的角度入手,結合現實熱點,彰顯出了人文特色和文化氣息。要完成本題難度不大。上聯化用了《次北固山下》《錢塘湖春行》兩首詩中的詩句,平日學生有這兩首詩的積累作為基礎,化用其中合適的詩句,自然能輕松作答。可以說,詩文積累為對聯創作奠定了壹定的基礎,是對聯創作的源頭活水。反之,對聯創作也能促進詩文的積累和運用。

那麽平時應該采取怎樣的教學對策,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從而有效完成這類試題呢?不妨勤積累、巧訓練。

壹、勤積累

多積累詩文。詩文特別是詩詞中的對仗的句子,在形式上大多符合漢語文的規律和特點,把詞類、詞組、句式、聲調、邏輯和修辭幾種因素結合在壹起,學生在背誦積累中除了受到以上諸方面的訓練之外,能積累詞匯、形成語感,還能受到情感上的熏陶感染、文化氣息的浸潤,在潛移默化中掌握對聯的特點,不知不覺間提高語文素養。厚積而薄發,博觀而約取。不斷積累,強化記憶,用時才能信手拈來,不費工夫。

教學中,筆者曾作過詩文積累與對聯創作的嘗試。如出上聯:松郁郁。學生積累過杜甫的《蜀相》,由“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兩句,很快對出“柏森森”。再如根據李商隱的《夜雨寄北》的後兩句“何當***剪西窗燭,***話巴山夜雨時”擬壹上聯:“西窗剪燭聽夜雨”,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積累過的詩詞對出下聯。因為學生積累過陶淵明《飲酒》中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背誦過李清照《醉花陰》中的“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等詩句,所以很自然地就能對出“東籬采菊見南山”、“東籬把酒思遠親”等下聯。可見,有了豐厚的詩文積累作為底子,作對方能得心應手。

二、巧訓練

長春版教材中安排有專門的屬對訓練。除此之外,在日常教學中可靈活安排。

串聯題目。如長春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18課是《古代神話六則》,其中包括《盤古開天地》《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刑天舞幹戚》《誇父逐日》《鯀禹治水》。學習這篇課文,可以做這樣的訓練:“妳發現了嗎,有些文章或故事的題目可以組合成對聯。如用‘精衛填海’做為上聯,妳能想到哪些文章或故事的題目做為下聯?”這樣的訓練著眼基礎,符合教材及學生現狀,具有趣味性,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靈感,同時在考察學生對對聯形式上的掌握的同時,也可考察學生對課內外神話寓言故事的涉獵和了解。

完善板書。板書是教師對壹堂課教學內容的“濃縮和精華”,反映了教師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機智。在板書設計中,適度引入對聯,可以給學生以鮮明的記憶。

筆者曾積累了《木蘭詩》的壹則板書設計——

上聯:替父從軍別具英雄氣概

下聯:辭官還鄉彰顯女兒情懷

橫批:忠孝兩全

這副對聯,兼顧了木蘭“替父從軍”“歸朝辭官”兩個情節,很好地概括了木蘭這壹巾幗英雄的形象。教學時,可以在板書上恰當“留白”,要求學生根據教學內容予以補充和完善,從而考察學生詩文內容的整體把握及人物形象的認識。

概括內容。歸納概括能力是壹種重要的思維品質。而對聯的重要特點就是言簡意賅,概括力強。在教學中,可以有意識地運用對聯訓練學生的這方面能力。如根據《醉翁亭記》的學習,完成對聯。上聯是:流連乎?山水秀麗。這是在全文內容整體把握的基礎上,考查學生是否理解了文章的主旨,體會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對聯中運用了虛詞,這和原文壹脈相承。設問的語氣,有利於學生在近於壹問壹答的吟哦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在課文學習的基礎上,提煉概括,學生的作對快捷而豐富。如:“陶醉也,百姓安康”、“欣慰也,政治修明”等等。

以上指的是孤立的篇章間單獨的訓練。隨著年級的升高,能力的提升,可逐步實施綜合訓練。下面筆者結合平時命題中的對聯試題來舉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