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頭術”真的能在活體上施行嗎?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21日電(記者張尼)日前,“世界首例換頭術在遺體上成功實施”的新聞引發輿論高度關註。“換頭”這種以往在科幻作品中才能看到的場景,如今卻被搬到實。“換頭術”究竟是壹種什麽“手術”?
它有望在活體手術中成功嗎?“頭”後,“妳是“妳”嗎?就上述壹系列廣受關註的疑問,中新網記者日前采訪了業內權威專家。據媒體報道,意大利神經學家塞爾焦·卡納韋羅日前宣布世界第壹例“人類頭部移植手術”已經在壹具遺體上成功實施。
而“手術”地點正是中國,哈爾濱醫科大學 教授 任曉平參與指導了這次“手術”。據介紹,這例“手術”總***持續了18個小時,連接了切斷的脊椎、神經、組織和血管。任曉平將其命名為“異體頭身重建術”。
此前,卡納韋羅也曾透露過詳細的手術步驟:首先,新的身體將來自壹位正常腦死亡的捐獻者。手術中,捐獻者與接受者的頭部要冷卻到手術所需的溫度,以減慢人體的新陳代謝。隨後,醫生會解剖脖子周圍的組織,並用極其細小的導管連接主要血管。
之後,也是最重要的壹環,整齊的切斷脊髓,頭顱互換,並用壹種特殊的粘合劑將大腦、脊髓神經與新的身體連接起來。按照設計, 換頭後,患者會昏迷壹個月,康復則需要壹年。兩年前,卡納韋羅曾宣布,要在年內完成首例人類頭部移植手術。
準備接受手術的人是壹名天生患有脊髓性肌肉萎縮癥的患者——俄羅斯計算機工程師瓦雷裏·多諾夫。但多諾夫卻在今年上半年改變主意,表示自己現在不會做換頭術。這也意味著,他可能不會成為第壹個接受該手術的人。
那麽,此次在人類遺體上進行的“手術”完成,是否意味著未來活體手術也有望成功?對此,任曉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此次進行的“手術”為未來的實驗提供了外科學整個的手術原則、手術入路、手術解剖結構的選擇,以及各種組織的修復方法和技術。“活體的成功率要做了以後才能知道,臨床前設計的方案之後也會不斷改進。”任曉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