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彩虹大橋的建築特點
天津開發區彩虹大橋(以下簡稱彩虹大橋)位於天津市東南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內薊運河和永定新河匯合處三河島下遊200m的北塘口。建橋前,開發區內公路網不健全,南北向的幹線太少,除津塘高速公路外,其余公路等級低,致使公路交通南北不通,造成道路交通壓力太大,嚴重約制了開發區的發展,為此由開發區總公司投資修建彩虹大橋,把塘沽、開發區、稅區和漢沽連接起來。
彩虹大橋主橋采用164.7+168+164.7m簡支下承式系桿鋼管混凝土拱橋。該橋采用拱腳與橋墩完全分離的簡支下承式柔性系桿剛性拱,為國內首次采用的橋梁結構型式,國外資料也未見到有關大跨度鋼管混凝土簡支拱橋的報導,其計算跨度160m也是國內下承式柔性系桿拱橋的最大跨度。
國內近年來相繼建成的大跨度下承式鋼管混凝土系桿拱橋十余座,均是以拱肋和墩身相接的剛架系桿拱橋,不能滿足軟基沈降的技術條件。大跨度無推力的下承式鋼管混凝土簡支拱橋,其設計構思是在該拱橋兩拱腳下設置支座,在兩拱腳之間設置強大的系桿以平衡拱的水平推力,這樣該拱橋和簡支梁橋壹樣沒有水平推力,屬於內部超靜定而外部靜定的結構體系。故此該橋型具有拱橋的較大跨越能力和簡支梁橋對地基及溫度變化適應能力強的雙重特點,而且還具有建築高度低、受力合理、能夠充分發揮不同材料的優勢、建築材料用量相對較少和施工速度快等優點,在沿海軟基、平原地區是具有較強優勢的壹種橋型。
彩虹大橋是天津市重點工程之壹,亦是天津市的重點科研項目。大橋由鐵道部第三勘察設計院設計,中鐵十八集團有限公司五公司施工,天津開發區市政公司監理,天津大學、鐵道科學研究院和天津港灣研究所承擔科學試驗工作。該橋於1996年6月開工,1998年11月完工。該橋獲得了天津市科技進步獎、建設部和天津市優秀設計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