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煲機煲機是什麽意思
應該很多人對煲機這個詞比較陌生吧,它是指音箱和耳機的磨合期,煲機是壹種快速使器材老化穩定的手段和方法。很多電子元件在沒有煲機前,其性能都不是特別穩定,需經過壹段時間的煲機才可以慢慢的穩定下來。那是不是所有電子元器件都需要煲機呢?是不是壹臺機器只煲壹次呢?接下來就讓我們壹起來了解下吧。
壹定要煲機嗎?
煲機是人為的以非正常使用的方式加速器材進入成熟期的過程,壹般是讓器材連續工作壹定的時間。而未“煲”過或未“煲”夠火候兒的音箱和耳機,聲音的特點可以用“緊、冷、硬、粗”四個字來形容,而“煲”後的產品則醇和、順滑、細膩很多,仿佛發酵不全的新酒與陳年佳釀相比壹般,它們的“味道”還是大不壹樣的。
這個"煲”字用得可是形象貼切的緊,意思是要著意伺弄,不宜“炒”、不宜“炸”,更不宜“燒”,而是要文火慢燉,慢功出細活。
雖然骨灰級的發燒友有專門的可縮短時間的“煲機”過程和相關方法,但是壹般的音頻器材使用者或低端用戶也可以不刻意模仿“煲機”的做法,每日聽它幾個小時,順其自然地使用,經過幾個月以後,大抵也就完成了“煲機”的過程,進人了靚聲階段。而使用中高檔的音頻器材的朋友和挑剔的用戶則可以有意的來將自己心愛的產品煲它壹煲,待到山花爛漫時,聽在叢中笑。
壹臺機器只煲壹次嗎?
若是已經用過了壹兩年,完成了煲機的音箱或耳機產品,每次聽音,進入好聲的時間也起碼要在開機壹刻鐘以後,這段時間也可以說是產品需要的預熱時間。換句話說,完成了磨合的音響也要回火壹下才可進入較佳的狀態,發出好的聲音,這很有些像運動員比賽之前的熱身運動壹樣。
低檔音頻器材的這種變化是不明顯的,而發燒級和中高檔器材則能被專業人士壹耳聽悉,而且,越是重磅型的、大功率的產品越要預熱長壹點時間才能成熟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