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深廣磁懸浮列車要來了,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影響
磁懸浮列車的開通,最直接影響就是提高節點城市可達性,降低運輸成本,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也可以增加節點城市對周邊城市的輻射範圍,提高其戰略地位,並帶動傳統基礎設施領域的發展,提高城市的地位,增加城市和區域之間的互動機會,促進地區經濟發展。
磁懸浮列車現狀及發展前景規劃提出全省常住人口將以年均增長約115萬的速度增長,到2035年達1.3億,同時省域空間內將預留京港澳高速磁懸浮和滬(深)廣高速磁懸浮通道。深圳到上海約1500公裏,如時速以每小時600公裏算,大約2.5小時就可以互通深滬兩市。深圳至北京約2200公裏,如果乘坐京港澳高速磁懸浮,大約3.6小時可到達北京,比高鐵要節省超壹半時間。
磁懸浮列車是壹種靠磁懸浮力來推動的列車,它通過電磁力實現列車與軌道之間的無接觸的懸浮和導向,再利用直線電機產生的電磁力牽引列車運行。由於其軌道的磁力使之懸浮在空中,減少了摩擦力,行走時不同於其他列車需要接觸地面,只受來自空氣的阻力。
我國高速磁懸浮列車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已具備了啟動高速試驗線建設和後續產業落地的基礎。作為壹種新興高速交通模式,高速磁浮列車具有速度快、啟動加速度大、爬坡能力強等優點,既可以在長大幹線交通中發揮出速度優勢,也適用於中短途快啟快停應用,大幅提升城市通勤效率,促進城市群、市域間的?壹體化?同城化?通勤化?發展。
縱觀目前我國的交通運輸業,高鐵時速最高可達350公裏,而飛機可達800-900公裏,這樣600公裏就剛剛好彌補了二者之間的速度空白。而這壹次的發布,也是我國在該項技術領域中創造出來的壹項重大突破與進步。
時速600-1000公裏的高速磁浮設計項目,也有望今年會在湖北開工。據說可能會在鹹寧落地,也會盡力爭取到在今年開工,建造成功之後,會往武漢,廣深港方向進行延伸,未來也會成為我國交通線路的壹個重要組成部分。
公開資料顯示,德國、日本等多個發達國家都在開發高速磁浮。其中,德國的高速磁浮最高試驗速度達到時速550公裏,日本的高速磁浮實現了時速603公裏的試驗速度。
磁懸浮將由地面運行控制系統控制,同時裝備了車地無線通信、在線狀態監測、大數據分析等技術,能夠實時診斷車輛、軌道、供電等多方面的故障,確保無人駕駛安全可靠。此舉標誌著中國無人駕駛的磁懸浮列車取得重大突破,也標誌著人工智能這壹黑科技成功的運用到了中國高鐵身上。隨著無人駕駛磁懸浮列車的壹錘定音,中國高鐵也正在邁入全新的時代。
從時速200公裏到今天的350公裏,到正在研發中的時速400公裏高速列車項目,我國在高鐵領域已經形成了先進的技術裝備和運用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