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現在玩音響的人為什麽那麽少

現在玩音響的人為什麽那麽少

70後,正好經歷了音響(特指組合音響)從興起到繁榮,再到比較小眾的過程,可以說音響的發展史就是中國經濟的發展史。80年代以前,不管是音樂的音源還是播放設備,都處於匱乏狀態,音源(唱片、磁帶)質量不高,播放設備音質也不高,隨著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期,易攜帶的日本磁帶收錄機大量流入,中國迎來了壹次流行音樂高潮,圍著收錄機聽音樂成為中國人日常娛樂活動。

到了80年代後期,日本組合音響的流入中國,人們發現高品質的聲音對音樂享受的影響不可同日而語,於是脫離音樂範疇,開始對聲音品質本身的追求,就是要音源和播放設備器材最大限度地保持不失真(HlFl),這就是所謂的音響發燒,大概過程是從日本的高檔組合,過渡到歐美名器,

在90年代中期達到了最頂峰,期間各種玄學充斥其中,我了解最極端的事例,是有壹個人花了幾十萬弄了壹套音響,精心擺設放置在壹個房間裏,平常就打開門縫聽,還有更多的就是播放壹個打碎杯子的片段,問是不是聽起來和真的玻璃打碎壹樣,

還有的人聽唱片,不但分辨的出各樂手前後左右,還言之鑿鑿的說,聞到了琴弦上的松香味, 這遠遠超出了普通人的極限。

到了90年代後期,由於技術的進步,花不多的錢買的設備,就可以讓聲音達到普通人比較滿意的程度,人們把註意力回歸到音樂本身,而不是對器材和音質的極致追求,音響發燒自然就慢慢的小眾化

更為重要的是,50-70年代的很大壹批人,恰恰因為社會物質匱乏,很多有自行組裝收音機擴音機等簡單電器的經歷,九十年代玩音響時,不管從經濟上還是技術背景上剛好能夠承受,所以音響發燒有很強的群眾基礎。

相對富裕時代的80後90後,很少有用電子元件組裝電器的基礎技術經歷,更喜衷用成品套件(主板、顯卡、處理器等)diy更貴娛樂性更強的電腦,甚至於後期熱衷於更燒錢汽車改裝,對音響興趣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