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米蘭·昆德拉的壹生是怎樣的呢?

米蘭·昆德拉的壹生是怎樣的呢?

米蘭·昆德拉,1929年生於捷克布爾諾市。父親為鋼琴家、音樂藝術學院的教授。童年時代,他便學過作曲,受過良好的音樂熏陶和教育。少年時代,他開始廣泛閱讀世界文藝名著。青年時代,他寫過詩和劇本,畫過畫,搞過音樂並從事過電影教學。總之,用他自己的話說,“我曾在藝術領域裏四處摸索,試圖找到我的方向。”

50年代初,昆德拉作為詩人登上文壇,出版過《人,壹座廣闊的花園》(1953)、《獨白》(1957)以及《最後壹個五月》等詩集。但詩歌創作顯然不是他的長遠追求。最後,當他在30歲左右寫出第壹個短篇小說後,他確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從此走上了小說創作之路,最後成為了捷克著名小說家。

1967年,他的第壹部長篇小說《玩笑》在捷克出版,獲得巨大成功,連出3版,印數驚人,每次都在幾天內售完。作者在捷克當代文壇上的重要地位從此確定。但好景不長,1968年,蘇聯入侵捷克後,《玩笑》被列為禁書。昆德拉失去了在電影學院的職務,他的文學創作難以進行,在此情形下,他攜妻子於1975年離開捷克,來到法國。

移居法國後,他很快便成為法國讀者最喜愛的外國作家之壹。他的絕大多數作品,如《笑忘錄》(1978)、《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輕》(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國走紅,然後才引起世界文壇的矚目。他曾多次獲得國際文學獎,並多次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

除小說外,昆德拉還出版過3本論述小說藝術的文集,其中《小說的藝術》(1986)以及《被叛賣的遺囑》(1993)在世界各地流傳甚廣。

昆德拉善於以反諷手法,用幽默的語調描繪人類境況。他的作品表面輕松,實質沈重;表面隨意,實質精致;表面通俗,實質深邃而又機智,充滿了人生智慧。正因如此,在世界許多國家,壹次又壹次地掀起了“昆德拉熱”。

昆德拉原先壹直用捷克語進行創作。但近年來,他開始嘗試用法語寫作,已出版了《緩慢》(1995)和《身份》(1997)兩部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