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擁有懸館之謎的龍虎山是在中國那個地方?

擁有懸館之謎的龍虎山是在中國那個地方?

江西龍虎山,沿著盧溪河順流而下,兩岸的千尺絕壁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天然洞穴,龍虎山壹帶流傳著這樣的說法,洞裏面藏著無字天書和金銀財寶。但是,由於這些洞穴都在距離水面20米到100米的懸崖峭壁上,因此人們無法上去看個究竟。20世紀70年代,壹些風化後的木板掉落,洞裏的秘密才露出端倪。

原來,這是壹種崖墓葬。隨著更多的封門板跌落,越來越多棺木重見天日。有的是群葬,壹個洞穴放置了十幾具棺木,也有夫妻葬,更多的是獨葬,都被放置在峭壁上的天然洞穴裏,而且都選擇了朝陽的壹面。

早在1978年,江西省就成立了專門的龍虎山崖墓懸棺考古工作隊。怎麽樣能進入絕壁上的崖洞?成為工作隊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最初工作隊設計了壹個汽油桶方案,但是成本太高。汽油桶的方案被否定後,考古隊決定用毛竹搭架子試壹試。高高的竹架讓現代人終於有了與懸棺對視的機會。考古隊首先選擇了懸棺較多的13號洞。但是,誰敢徒手沿著幾十米高的竹架爬上去呢?

當地幾位經常攀巖采藥的藥農自告奮勇。藥農從崖洞帶下來壹些壇壇罐罐和篾片,這些在藥農眼裏的破破爛爛很快被送往文物鑒定部門,整個考古隊邊整理其它的棺木,邊焦急地等待著消息。

經過國家文物局鑒定,懸棺主人生活在春秋戰國時期。

國家文物局經過碳14鑒定,發現這些文物已經有兩千六百多年的歷史了,也就是說13號洞的懸棺主人生活在我國歷史上的春秋戰國時期。

根據諸多的陪葬品,考古隊判斷,13號洞懸棺的主人是我國古代的百越民族。 春秋戰國時期,百越民族生活在今天的武夷山和龍虎山壹代。他們遇水而安,擇水而居,死後也選擇臨水而葬。

考古隊壹***發掘了18具棺木,這些棺木都是獨根的楠木制成,有房形棺、船形棺等多種樣式,大的有壹千多斤重,最輕的也有300多斤重。放置懸棺的地方,上至峰頂、下距水面或者空谷,都有數十米甚至壹百多米,而且上下左右都是異常陡峭的石壁。壹直以來,懸棺都被包裹在重重迷霧之後,而如何把幾百斤重的棺木放到懸崖峭壁之上,始終是這個千古之謎的謎中之謎。

懸棺如何被放到懸崖峭壁之上,引發種種猜測。

1997年開始,龍虎山旅遊集團面向社會懸賞30萬人民幣,招募破解龍虎山懸棺懸謎的智慧之士。

有人猜測當時使用了熱氣球。兩千多年前,有沒有熱氣球還尚待考證,試想,古人駕駛著熱氣球,拉著數百斤甚至上千斤的棺木,就算他能用熱氣球帶著棺木飛到幾十米的高空,那他怎麽樣才能把棺木放進去?

還有壹種方法是堆土說。從山下堆土至洞口,把棺木放進去後,然後再把土運走。堆土法遭到了大多數專家的反對,尤其是龍虎山地區,懸棺大多在臨水的懸崖上,顯然,堆土法無法實現。

堆土法不成立,有人提出了地質變遷說。兩千多年前,盧溪河的水位比現在高出很多,那些今天看來高高在上的洞穴當時距離水面很近,人們用船把棺木運到洞口,很輕松就放進去了。

江西省貴溪市博物館館長謝建根曾訪問了壹些權威的地質學家,專家說,在2600多年的範圍之內,地理落差那麽大,不太有可能。擡升也沒有那麽快的時間,除非出現突然的地升、山體滑坡、山體異位或者地震。

而且地質研究表明,龍虎山的丹霞地貌早在壹億年前就已經形成,在最近的三千年以內,龍虎山地區並沒有發生過大的地質變遷。因此,地質變遷造成懸棺現象的說法無法成立。

在四川麻糖壩壹個小山村裏,研究人員找到了最新線索———懸棺可能是用天車絞上去的。

20世紀80年代,上海同濟大學與江西貴溪市博物館聯合成立了壹個“中國懸棺課題組”,研究期間,謝健根和陸敬嚴教授走遍了中國11個有懸棺的省市。 終於,在四川麻糖壩的壹個小山村裏,他們有了巨大的收獲。

村裏壹位89歲高齡的老人告訴謝健根,她小的時候聽家裏的老人說過,懸棺是用天車絞上去的。那什麽工具能絞動重物?課題組聯想到了轆轤。考古發現證明,早在商周時期,古人就發明了轆轤,有的地方也叫絞車。用天車絞懸棺的話啟發了課題組,在陸敬嚴教授的帶領下,課題組搞了很多次模擬試驗。 龍虎山原來隸屬於貴溪市,後為了便於開發和管理龍虎山,進行了管理體制改革。龍虎山風景旅遊區現行的管理體制是實行鷹潭市龍虎山風景旅遊區管理委員會、鷹潭市龍虎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二塊牌子壹套人馬,集地方行政管理、風景名勝管理為壹體,由鷹潭市委、市政府賦予。

景區現轄區總面積為200平方公裏,下轄兩個鎮(上清鎮、龍虎山鎮)和壹個科級國營林場(上清林場),有村委會16個、居委會2個,自然村67個、村小組138個。景區總人口3.1萬,其中農業人口2.37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