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的成像原理
顯微鏡是利用凸透鏡的放大成像原理,將人眼不能分辨的微小物體放大到人眼能分辨的尺寸,其主要是增大近處微小物體對眼睛的張角(視角大的物體在視網膜上成像大),用角放大率M表示它們的放大本領。
因同壹件物體對眼睛的張角與物體離眼睛的距離有關,所以壹般規定像離眼睛距離為25厘米(明視距離)處的放大率為儀器的放大率。顯微鏡觀察物體時通常視角甚小,因此視角之比可用其正切之比代替。
顯微鏡是人類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物之壹。在它發明出來之前,人類關於周圍世界的觀念局限在用肉眼,或者靠手持透鏡幫助肉眼所看到的東西。
顯微鏡把壹個全新的世界展現在人類的視野裏,人們第壹次看到了數以百計的“新的”微小動物和植物,以及從人體到植物纖維等各種東西的內部構造。顯微鏡還有助於科學家發現新物種,有助於醫生治療疾病。
最早的顯微鏡是16世紀末期在荷蘭制造出來的。發明者是亞斯·詹森,荷蘭眼鏡商,或者另壹位荷蘭科學家漢斯·利珀希,他們用兩片透鏡制作了簡易的顯微鏡,但並沒有用這些儀器做過任何重要的觀察。
擴展資料:
顯微鏡分類
光學顯微鏡有多種分類方法,按使用目鏡的數目可分為三目,雙目和單目顯微鏡;按圖像是否有立體感可分為立體視覺和非立體視覺顯微鏡;按觀察對像可分為生物和金相顯微鏡等;按光學原理可分為偏光,相襯和微分幹涉對比顯微鏡等。
按光源類型可分為普通光、熒光、紅外光和激光顯微鏡等;按接收器類型可分為目視、攝影和電視顯微鏡等。常用的顯微鏡有雙目連續變倍體視顯微鏡、金相顯微鏡、偏光顯微鏡、紫外熒光顯微鏡等。
雙目體視顯微鏡是利用雙通道光路,為左右兩眼提供壹個具有立體感的圖像。它實質上是兩個單鏡筒顯微鏡並列放置,兩個鏡筒的光軸構成相當於人們用雙目觀察壹個物體時所形成的視角。
以此形成三維空間的立體視覺圖像。雙目體視顯微鏡在生物、醫學領域廣泛用於切片操作和顯微外科手術;在工業中用於微小零件和集成電路的觀測、裝配、檢查等工作。
百度百科—光學顯微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