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喀什重大天氣氣候事件對棉花杏樹影響的評估:喀什氣候
1 重大天氣氣候對棉花生產的影響評估
2010年喀什棉花出苗以後氣象條件較差,災害性天氣頻發,對棉花生長發育影響極大。蕾期的氣象災害主要有:階段性低溫冷害、沙塵、冰雹、局地暴雨和洪水等。受低溫和≥20℃積溫減少影響,喀什棉花生育期推遲,長勢偏弱,伏前桃大幅度減少,造成棉花減產。
1.1階段性低溫冷害
2010年5-6月低溫多雨,棉花生長發育進程緩慢,出現了階段性延遲型冷害。據氣象資料統計,2010年棉花苗期出現兩次階段性低溫冷害:第壹次是5月5日-9日,氣溫大幅度下降,最低氣溫降到9℃;第二次是6月6日-11日,氣溫再次下降,最低氣溫降到11℃,低溫造成棉花長勢差、苗弱、發育遲緩,6月10日,棉花進入現蕾期(比歷年偏晚7天),7月上旬進入開花期,沒有達到5月蕾6月花的高密度栽培模式的技術指標。
1.2沙塵天氣
棉花苗期沙塵天氣持續時間長,其中4月沙塵天氣在12~18天,光照時間減少了17-50小時。沙塵天氣造成棉花光合作用減弱,棉苗生長受到嚴重影響,長勢較差。
1.3冰雹天氣
2010年5-7月,伽師縣、嶽普湖縣、英吉沙縣、巴楚縣、葉城縣、疏附縣、麥蓋提縣等多處遭受冰雹災害,其中伽師縣、嶽普湖縣、英吉沙縣多次出現冰雹災害性天氣,棉花受災嚴重,損失較大。
1.4局地暴雨洪水
2010年5月-7月,伽師縣、嶽普湖縣、英吉沙縣、巴楚縣、葉城縣、疏附縣、麥蓋提縣、澤普縣遭受局地暴雨、洪水等災害,其中7月29日提孜那甫河發生特大洪水,致使麥蓋提縣、澤普縣棉花成災面積達到1.4萬(667m2)。
1.5≥20℃積溫偏少,伏前桃銳減
氣溫偏低、熱量不足、生育期推遲。據統計。花鈴期溫度偏低1~2℃,≥20℃積溫比歷年同期減少250d?℃,比2009年減少580d?℃,使20℃有效熱量天數比歷年和2009年分別減少12天、29天,造成棉花生育期比歷年偏晚7天,比2009年偏晚15天,全區平均伏前桃數為0.4個,比歷年減少1.3個,有相當部分棉田棉花伏前桃數為0。
對此,我們走訪了部分種棉大戶,他們反映的意見比較壹致,主要認為是氣溫低、下雨多、氣象災害多原因,造成棉花長勢不好,籽棉產量比2009年減少50~100kg/667m2。
2010年,在棉花生長發育的關鍵期4月-7月,上述不利的天氣氣候事件,對喀什地區棉花生產造成了難以彌補的損失,說明在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接連不斷發生的重大天氣氣候事件對喀什地區棉花產業帶來了很大影響,應當引起有關部門的關註,要積極采取措施來應對不利天氣氣候因素對棉花生產的影響。
2 重大天氣氣候對杏樹影響評估
2.1大雨
2010年3月22日-24日,除偏東的巴楚無降水外,偏北和偏南地區普遍出現中量以上降雨,其中喀什市降水量9.5mm、疏附縣12.3mm、疏勒縣9.9mm、英吉沙縣13.2mm、嶽普湖縣9.7mm、莎車縣6.4mm、澤普縣7.7mm、葉城縣8.3mm。大雨把部分花朵打落。
2.2大風
2010年3月28日,新疆偏北、偏東各地普遍出現了7~8級大風天氣,個別地方風口風力達到9~10級,偏南各地風力為5級。強大風天氣造成部分花朵被吹落。
2.3低溫霜凍
杏樹開花期間平均氣溫在10℃左右,比去年同期偏低3℃左右,3月19日平原各地平均氣溫尚在20℃以上,23日平均氣溫降至4℃左右,低溫天氣(平均氣溫在4~8℃)持續了3天,3月28日出現強冷空氣入侵,全區普遍出現大風天氣,29日淩晨英吉沙縣、嶽普湖縣、莎車縣、麥蓋提縣出現降溫霜凍天氣,最低氣溫分別降到-0.2℃、-0.2℃、-1.3℃、-1.5℃,3月30日平均氣溫才恢復到10℃以上。低溫、霜凍直接影響到杏樹花粉的活力和質量,造成花粉發育不良,授粉能力和授粉率下降。
2.4沙塵天氣
3月29日出現強沙塵天氣,至4月5日平原各地維持浮塵天氣,杏樹開花、授粉期間浮塵天氣日數達到8天,授粉期間日照時數比去年同期減少13~17小時,花蕾、花柱受強沙塵的汙染也直接影響到花粉的活力和質量。
降雨、低溫、大風、霜凍和沙塵相繼在杏樹花期接連出現,嚴重影響到杏樹開花、花粉的發育和授粉,杏子座果率有較大幅度的下降,壹般在30%~50%,最大降幅在60%以上,導致了喀什地區2010年杏子大幅度減產。
3 應對措施
2010年的重大天氣氣候事件對喀什的兩個重要產業棉花和杏子都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面對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要積極主動地去應對,特別是在極端的天氣、災害頻繁發生的時候。怎麽樣提高防禦能力,就顯得至關重要。
(1)加強極端天氣的監測預報預測能力,提高重大氣象災害預報的準確率和時效性。
(2)完善氣象應急體系,推進氣象災害和極端天氣預警信息發布能力建設。
(3)認真研究氣候變暖對主要經濟作物的生產能力和波動性的影響,最大限度的減少氣象災害給農業生產帶來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