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前汶川地震15位跳傘勇士,4999米高空生死盲跳,妳還記得嗎?
在15位身穿軍裝的戰士,將醞釀壯誌與無悔的 遺書 送交上級後,他們邁著堅定的步伐,走上了拯救生命的飛機。
500米、1000米、3000米......當飛機升到 4999米高空 時,這15位英雄縱身壹跳,開始了壹場意義非凡的生死行動。
這就是2008年 汶川地震 中的15名勇士,他們冒著生命危險,為萬千百姓帶去了溫暖和安全。這15位英雄當時都做了什麽?後來又都怎樣了呢?
2008年5月12日 ,山搖地晃,樓崩樹折,在天地的怒吼和人類的慘呼聲中,壹場以四川省汶川為中心的8級大地震席卷千裏。
此時緊鄰重慶的湖北省也是地震山搖,震感清晰十足。位處孝感的 空降兵15軍 氣氛立馬緊張起來,軍長王維山陷入了深深的震撼與擔憂中。
這不是壹般的天災,很可能要出大問題! 在預感到地震的嚴重性後,出於軍人的敏感,他壹聲令下,15軍立即陷入了全軍備戰狀態。
15軍這支部隊 歷史 悠久且輝煌,在轉型空降兵前,它是抗美援朝戰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 “千歲軍” ,培養出了邱少雲、黃繼光等諸多悍不畏死的戰鬥英雄。即便建國前,在解放戰爭的中原地區,它也有著不俗的戰績。
直到 1961年4月 ,這支陸地稱王的部隊結束了它的陸戰生涯,在支持祖國空降兵種建設的道路上當起了急先軍。
從跑到飛並不是壹蹴而就的,也少不了摔跟頭,從資金到人才,從技術到經驗,這些都是 探索 路上不可避免需要積累的財富。
在不斷的訓練中,15軍總結出了自己的口號: 通過“地面苦練”和“空中精跳”,腿部需要經歷“三腫三消”,才能最終“沖上雲霄”。
正是在這種艱苦的訓練下,我國空降兵逐漸由少變多,走上正規化道路。而這支部隊的出現,讓我國無論在作戰戰備還是救災搶險上,都有了更多的底氣。 去年的河南洪災、前年的湖北黃梅縣大壩決堤,都能看到空降兵們第壹線支援的身影......
14年前的汶川地震,在交通、通訊全部阻斷的情況下,分發物資、溝通各地、建立站點、拯救群眾......
這些工作自然少不了從天而降的“天神”們。所以在地震發生的第壹時間,全體官兵全部做好了奔赴戰場的準備,更是將生死置之度外,提前寫好遺書,準備冒死救援萬千受災群眾!
在大地震發生的第二天淩晨,空降兵研究所所長 李振波 便接到指令,立即組織並指揮尖兵突擊隊,趕赴震中茂縣,執行其他兵種力所不能及的特殊任務。
此時由於強力地震的影響,受災最嚴重的 茂縣、北川 等地,無論是道路還是通訊,已經全部中斷,甚至時不時的余震,更是威脅著試圖挺進險地的救援隊伍的生命安全,空降兵成了最迅速也是唯壹壹支能夠參與救援的隊伍。
大災面前,時間就是生命。 在清楚了形式和自身重要性後,李振波沒有絲毫猶豫,立馬篩選聚集100名精銳空降兵戰士,他們各自折疊背負好了自己的降落傘,喊著“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第壹”的口號,和40噸緊急籌措的物資壹起飛往第壹線。
此時茂縣已經與外界 失聯 近壹天,全國人民都為之擔心,在時間就是受災群眾生命的前提下,這支突擊隊很想立即跳到災區,開始救援與通訊重建等工作。
茂縣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四周都是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所以飛機最低也只能維持在5000米左右的高空位置,空降兵們必須從這個高度跳傘下去開始救援,這無疑幾何倍數的加大了空降兵們的降落難度!
這是空降兵隊伍成立近60年來,第壹次以空降形式參與到非作戰任務中來。 更讓這100人緊張的是,他們平常訓練基本都是在數百米高空進行跳傘工作。現在高度提升近10倍,能不能保證自身安全降落地面,無論是他們自己還是部隊,心裏都沒底。
更何況現在茂縣建築裝置幾乎全部損毀,地面根本沒有任何標識,也沒有任何指導,甚至連具體氣象條件都處於不明狀態。貿然執行空降任務,很可能會直接撞上附近高山崖壁,或者直接落入險地,死傷幾率極高!
可不管怎麽樣,人民群眾的安全才是第壹位。 抱著有去無回的慷慨壯誌,這些空降兵們準備立即跳下去執行任務。
就在他們已經做好心理建設的時候,天不遂人願,任務暫停了。當天上午茂縣天氣並不好,狂風暴雨閃電雷鳴,大大增加了飛機飛行難度。在飛機從 8000多米高空 ,穿破烏雲下降到6200米後,機身已經結滿冰霜,不僅外窗模糊,看不到外部情況,就連艙門都打不開了。
這樣下去,很可能就是機毀人亡的命運。 不僅災民救不到,機上上百條生命也將白白葬送。在8次下降嘗試失敗後,李振波只得下令重新返航,暫停救援任務。
早在飛機奔赴茂縣的路上,李振波便開始思考空降方案。面對當地復雜的地形,極端的天氣以及5000米高空 寒冷缺氧 的挑戰,他不得不慎重慎重再慎重。雖然是抱著必死決心來的,但他不想有哪怕壹點的無謂犧牲。
“茂縣地形太復雜,能調控方向,就意味著可以選擇壹個好的降落地點。” 在反復思慮和觀察具體情況後,李振波決定采用可調節方向的翼形傘進行空降任務。
方向確定後,李振波立馬緊急調配了25面 翼形傘 。壹切準備就緒,接下來就是人員的選拔。
面對威脅生命的任務,大家雖然心中都有畏懼,但責任感和隊友情同時讓他們更加積極,全部都踴躍報名,想要做那第壹個敢死之人。
李振波很清楚任務的難度和危險系數,他第壹個加入了這支充滿危機的隊伍。 在經過篩查後,他又挑選了22名精通翼形傘操作的戰士組成勇士隊。其中有14人和他參與第壹場空降行動,剩余7人編入預備隊,擔任此次的跳傘指導任務。
壹切準備就緒,只等壹個好時機。 5月14日 上午,持續了數天的陰雨天氣終於結束,天空放晴,正是執行任務的絕佳時機。
機不可失,此時距離黃金救援時間的72小時已經過半,壹刻都不能耽誤。上午11點37分,隨著飛機騰空,機上的15位勇士全都壹臉嚴肅,做好了隨時空降的準備。
這其中年齡最大的便是48歲的領導李振波,他已經超過了部隊45歲的空降年齡限定。 但他不希望自己只是眼睜睜的看著手下戰士們沖鋒陷陣,冒死前行,他想做他們的領頭人,和他們壹起承擔將要面臨的危險與困難。
所以在挑選隊員時,他第壹時間將自己列入其中。他給的理由也很軍人: 壹我的經驗比妳們足,二我是領導,三這是命令!
在他的堅持下,他成功加入這支 “敢死隊” 。而在執行任務時,他也成了領頭第壹個跳下飛機的勇士!
其他14人的名字分別是 於亞賓、任濤、李玉山、向海波、雷誌勝、趙四方、劉誌寶、趙海東、郭龍帥、李亞軍、劉文輝、王磊、王君偉、殷遠。
面對即將挑戰的危險,他們全都緊張萬分,卻又各自有著各自的堅持。比如年齡最小的 向海波 ,他當時只有23歲,正是 社會 上大學畢業,享受生命的最好年級。但他卻不希望自己的壹生屢屢無為,他想要為祖國為人民做些什麽,留下自己的痕跡。面對他的再三堅持,本來拒絕他參與此次任務的李振波,最後時刻也同意了他的加入。
他們中有人上陣前給父母妻兒做了 “最後的道別” ,將銀行卡號反復告知家人知曉。也有人給恩愛的女友打了預防針:“搶險救災有壹定危險,假如我回不來了,別哭,等那裏建好了,去四川看看我。”
而這場任務中感觸最深、情緒最激烈的便是 任濤 了。因為他家就在四川震區,上戰場前他已經從妻子那收到了悲痛萬分的消息:他家在地震中被夷為廢墟,母親也因此受了重傷在醫院接受治療,祖母更是沒能挺過這壹關,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總之,懷著各種各樣的願景和抱負,這15位勇士***同為著拯救民眾、搶險救災這壹個目標而努力。在隊長李振波跳下飛機後,其他隊員懷著澎湃的情緒,依次跳了下去。
“怎麽有這麽多高壓線!”顯然,第壹個跳下機艙的隊長李振波隱約看到了地面的情形,他也沒想到茂縣的情況這麽復雜。
懷著忐忑的心情,在缺氧頭暈、嚴寒侵襲的情況下,他強忍著經歷了1500米的下墜過程,在3500米高空準備打開翼形傘,可 這時卻發現他背著的降落主傘出現問題,根本就打不開。 好在憑借30多年的經驗,他沒有驚慌失措,在距地面700米時,他沈著冷靜地拉開了另壹邊的備用傘。
和李振波遇到相同情況的還有 王君偉 ,好在他們都打開了備用傘,有驚無險地落到了地面上。雖然在落下後,樹枝將李振波的腿刺穿、雷誌勝的右腿也撞到石頭上。但基本問題不大,他們還有足夠的能量去做接下來的任務。
“解放軍來了!我們有救了!” 這15位勇士還沒有完成任務,第壹時間便起到了激勵人心的作用。無論是受傷的還是忍饑挨餓的老百姓們,立馬有了主心骨,也有了與死神抗爭下去的勇氣。
而此時受傷的李振波也並沒有停下來養傷,身為隊長的他,馬不停蹄地便奔赴茂縣縣城,直接聯系到了當地政府。在獲知茂縣具體情況後,他將消息第壹時間傳給了外面的 指揮部 。
不僅如此,面對極為復雜的空降環境,為避免過大損失,他們建議取消其余空降兵空降計劃, 由他們15人去做這場引導空援的重要任務!
這可不是件輕松的差事,這15位英雄花費了整整7天7夜的時間,徒步220公裏,翻越3000米以上海拔的山峰4座,前後途徑了7個鄉鎮、55個村落探察具體受災情況,為指揮部第壹時間提供了重要災情信息,並引導空投物資、建立臨時機場, 直接間接拯救了10多萬的災民。
值得壹提的是,僅執行任務的第二天,他們便排除了有決堤風險的兩個水電站,同時救出被困在附近的106名中外遊客以及47名美術學院師生......
直到5月19日,這15位勇士才從忙碌中解脫,離開茂縣,重返隊伍。 此時的他們衣衫襤褸,疲憊不堪。在突然放松後,幾乎所有人都沒有扛住,病倒在了病床上。病好後他們回歸部隊,各自開始了自己新的任務和生活。
時隔12年,直到 2020年9月17日 ,在空降兵成立70周年的慶典上,這15位勇士再次聚首。回顧過往,全都露出了會心的笑容。
他們中大部分人已經復員退伍,分布在天南海北,做生意、當警察等等,幹的工作也是各不相同。 當年的15人,就只有李振波、於亞濱、殷遠、向海波和李玉山五個人仍在軍隊中。 其中仍在原單位任職的李振波,在2021年便退休回家養了老。
15人中的李亞軍最讓人羨慕,因為汶川地震的這次救災行動,他得到了當時參與救災的壹名女大學生青睞。災後女生主動追求,甚至奔赴李亞軍家鄉看望其父母,兩人最終走到壹起,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雷誌勝復員後回到家鄉街道辦事處工作,過著平凡而又忙碌的生活。對此他十分知足,樂在其中。
趙海東回到部隊後的半年便退伍回家,當了老家陜西榆林市的壹名公路管理員。
郭龍帥退伍後轉業到交通運輸局工作;王磊則在遼寧的退伍軍人培訓基地做老師;王君偉去了四川樂山警局當壹名警察;任濤當貨車司機,跑起了長途運輸......
留在部隊中的於亞賓在空降兵某部引導隊當隊長;殷遠在空降兵某大隊壹營二連當班長;李玉山在部隊做上了傘訓主任的職位;最年輕的向海波也在空降兵某部當引導隊的文書。
雖然如今他們已經不在同壹個部隊,分散在不同地域。但相信無論何時,他們都不會忘掉2008年那段刻骨銘心的救援經歷。也希望他們初心不改,在各自的崗位繼續散發璀璨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