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簡史主要有哪些內容?
《萬物簡史》內容簡介:比爾·布萊森是壹名旅行作家,他想到寫《萬物簡史》的時候正在飛往某個外國目的地的途中,他從機艙的窗口看出去,看到下面的月光海景時,壹個念頭在壹瞬間閃過他的腦海,“帶著壹些不舒適的壓迫感”,他說,“我竟然對自己將要壹直生活在上面的惟壹壹個星球所知甚少”。例如,他不知道為什麽海水是鹹的而內陸湖不是;他不知道地球有多重,或者怎樣才能找出這個答案:蛋白質是什麽?壹個原子有多大?宇宙從什麽時候開始的?他對這些知識連最模糊的壹點概念都沒有,因此他開始對各種科學進行探索。他花了3年多時間來讀書看報,尋訪那些很有耐心、德高望重、願意回答許多特別問題的專家之後,出版了《萬物簡史》壹書。
該書內容豐富,幾乎是上天入地無所不包,讓讀者在讀後有壹種縱橫於大千世界遍覽萬物豁然開朗的感覺。從表面上看,似乎作者是在有些隨心所欲地侃侃而談,想到哪裏就講到哪裏。但實際上,全書卻是有著鮮明的線索,即圍繞著對宇宙和地球以及生命的發展演化的自然史的回顧,穿插了人類認識自然的科學史,在介紹人類到目前已經取得的關於自然界從微觀到宏觀、從無生命世界到生命世界的重要知識(甚至包括了許多最新的前沿知識)的同時,也介紹了人類認識這些知識的過程。
書中回溯了科學史上那些偉大與奇妙的時刻,引用了近年來發現的最新科學史料,幾乎每壹個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驚人。宇宙起源於壹個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得見的起點;全球氣候變暖可能會使北美洲和歐洲北部地區變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坦博拉火山噴發引發的海嘯奪走了10萬人的生命;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而那些沈迷於科學的科學家們也是千奇百怪:達爾文居然為蚯蚓彈起了鋼琴;富蘭克林不顧生命危險在大雷雨裏放風箏:卡文迪許在自己身上做電擊強度實驗,竟然到了失去知覺的地步;發現第壹批陸地動物甲龍化石的瑞典古生物學家賈維克居然數錯了手指、腳趾的數量,還把化石藏了48年,不讓別人看……比爾·布萊森似乎天生具有將枯燥的東西講得引人入勝的天才本領,在《萬物簡史》中,他用漫談的方式,通過講述各種歷史逸事把難懂的科學概念寫得生動有趣,在作者筆下幾乎每壹個科學歷程都充滿了令人驚奇和感嘆的事實。
比爾,布萊森在《萬物簡史》中介紹了宇宙哲學、古生物學、物理學、化學、氣候學、地質學的基本常識以及許多其他的知識,幾乎囊括了所有重要的科學分支,以“萬物”為名,絕非虛言。與《十萬個為什麽》這種分門別類、按條講述的科普書相比更為生動,使那些細碎的科學知識讀起來有信手拈來的感覺,且在作品內在邏輯的嚴密性的把握上,擁有壹種把各種分割的領域融會貫通的能力,這是很多專家無法匹敵的。
此外,本書在講述科學的奇跡與成就的同時,還浸潤著濃郁的悲天憫人的人文關懷。全書從科學發展史的角度對“我們從哪裏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裏去?”這壹千古命題作了極為精當的闡釋。每壹個人在閱讀此書之後,都會對宇宙萬事萬物和萬千生命比以前有更多的了解,對生命、對人生、對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產生全新的感悟。《萬物簡史》最大的特點就是,通篇把人類認識自然界這壹過程與自然界自身的不可思議結合起來說,這樣既沒有貶低人類認識自然的能力,也會令人有壹種敬畏自然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