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八月桂花開的歷史淵源

八月桂花開的歷史淵源

農歷八月,古稱桂月,此月既是賞桂的最佳時期,又是賞月的最佳月份。

芳香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與我國人民的文化生活聯系在壹起。

許多文人吟詩填詞來

描繪桂花、頌揚桂花,甚至把桂花加以神化。

“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月宮系列神話,已成為歷代膾炙人口的美談;而借喻仕途得誌、飛黃騰達的“蟾宮折

桂”,更是壹般文人墨客向往的目標。

以下根據秦漢至唐宋的有關典籍,介紹這些神話故事的主要內容:

“嫦娥奔月”此傳說最早出自《歸藏》。

這是壹部約成於戰國初年的上古典籍。

書中有曰:“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精。”以後,西漢劉安撰《淮

南子》(公元前2世紀)等典籍中多有征引,內容更為詳盡,主要是增加了壹段嫦娥變蟾蜍可能算是對嫦娥的壹種懲罰。

“吳剛伐桂”。

這壹傳說引自唐代式撰《酉

陽雜俎》(860):“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

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壹人常斫之,樹創隨合。

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桂樹的

“樹創隨合”,即砍樹的創傷很快愈合,隱喻著月亮的陰晴圓缺,意味著月亮的再生和永生因此,在這個傳說中,月亮和桂樹是兩位壹體的,桂樹能與月亮壹樣象征

長生。

“蟾宮折桂”。

壹說見自《晉史》。

據該書載稱:“郤

詵對策第壹,武帝問之曰:臣今為天下第壹,猶桂林壹枝。”泛指歷代文人喜愛桂花,簡直到了如醉似癡、夢寐以求的程度。

宋代與蘇軾交遊唱和的僧仲殊有詞贊美

桂花曰:“花則壹名,種分三色,嫩紅、妖白、嬌黃。

……許多才子爭攀折。

常娥道:三種清香,狀元是紅(丹桂)、黃為榜眼(金桂)、白探花郎(銀桂)。”意

指用攀桂、折桂來借喻科舉及第的頭、二、三名。

同受上述神

話故事的影響,歷代文人墨客和達官顯貴,在官邸宅園引種桂花也十分普遍。

唐代柳宗曾自湖南衡陽移桂花十余株載植在零陵所住精舍。

顧德在任宰相的二十年間收

集了大量桂樹,選後引種到洛陽郊外他的別墅所在地。

白居易曾任杭州、蘇州刺史,曾將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帶到蘇州城中種植,他不僅自己種桂,還想他日能在月宮

植桂。

有詩詠日:“遙知天上桂花孤,試問嫦娥更要無;月宮幸有閑田地,何不中央種兩株”。

魏晉以來,文人詩詞詠桂成風,名句佳作頗多。

突出了桂花的名品和奇香,亦有借花寓情,抒發感情的。

“獨占三秋壓眾芳,何誇橘綠與橙黃。

自從分下月中秋,果若飄來天際香。”由宋代詩人呂聲之所作。

他稱桂花是三秋期間的領銜花木,有著不凡的淵源(月中種)和異異乎尋常的奇香(天際香)。

“亭亭巖下桂,歲晚獨芬芳。

葉密千層綠,花開萬點黃。”這是壹首很有名氣的詠桂詩,由宋代理學大師朱熹(1130—1200)所作。

語言自然樸實,短短

二十個字,就把桂花的生態習性(生於巖嶺間)、物候表現(花開仲秋節)以及挺拔的主幹、層疊的枝葉和稠密的花朵,描繪得淋漓盡致。

“月待圓時花正好,花將殘後月還虧。

須知天上人間物,同稟清秋在壹時。”由宋代詩詞並佳的朱淑真所作。

她運用委婉、細膩的筆法,表達優美的客觀事物和個人

的內心世界。

農歷八月十五月圓之日,正是桂花盛開之時;花好月圓是家人團聚和生活幸福美滿的真實寫照。

而花殘月虧則是人事滄桑的另壹側面。

桂花除了名品和奇香外,她的品格也是歷代名人贊賞不絕的。

例如,南宋愛國名相李綱最喜愛桂花,他抗金壯誌未酬,晚年退居福州,其書齋就命名為《桂齋》,

而且親植桂花以明誌。

在兩首題木犀的《采桑子》中詞雲:“幽芳不為春光發,直待秋風,直待秋風,香比余花分外濃。

步搖金翠人如玉,吹動瓏璁,吹動瓏璁,恰

似瑤臺月下逢。” “枝頭萬點妝金蕊,十裏清香,十裏清香,介引幽人雅思長。

玉壺貯水花難老,凈幾明窗,凈幾明窗,褪下殘英簌簌黃。”

其後,晚清民族英雄林則徐在福州西湖荷亭邊重修李綱祠時,在祠旁築了壹個讀書處,也題名為《桂齋》,以表繼承李綱的愛國遺誌。

桂花是木犀屬(0 *** anthus)植物中的代表物種,其民間栽培,始於宋代,盛於明初。

全世界現已發現32種,我國有27種之多,我國是世界木犀屬植

物的分布中心。

桂花不僅有極高的園林生態價值,而且在開發食品方面(桂花糕、桂花湯圓、月餅、桂花茶、飲料、桂花酒等);在化工方面(提煉自然、桂花香

精、香水、香皂、香包);藥材(桂花、根、桂籽、葉,都可入名貴中藥);退耕還林(壹些生長快、抗逆能力強的桂花新品種產業化開發使之價廉物美)等方面有

巨大的開發價值(特別是四季桂品種群的品種,在園林方面還是空白)。

古代桂花象征勝利、崇高、友好、吉祥。

古有仕圖得誌者,飛黃騰達者謂之折桂。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桂花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和鮮明的民族特色,通過

挖掘豐富的桂花文化,傳承邀月賞桂的古老民俗,把賞桂與旅遊節慶活動結合起來。

突出桂文化的獨特性,營造了高雅、熱烈、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與此同時,

有關城市每年舉辦桂花節,以花為媒,繁榮經濟,推動了旅遊事業的發展,促進了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建設步伐。

八月桂花香

今天從主樓前走過,忽然壹縷幽香飄來,驚喜,是桂花!深呼吸,捕捉著這若有若無的幽香,壹陣眩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