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冉給我們的感受2000字
有意思的是,在標題上,優質壹詞加上了引號。其實,這壹做法無可厚非。但其背後的邏輯卻是可以說道說道。我覺得,用引號是想要表達幾個層次的意思。壹是,優質壹詞有時間限制,也是說在毛冉為判處死刑之前,她是毋庸置疑的優質女生;二是,法院判處死刑之後,在說她是“優質女生”就有點問題,因為優質在人們的觀念中是個褒義詞。無論是誰,在看到這個標題以後,都會有或多或少的疑惑。三是,死刑的結果是鐵壹般的事實,我們不能否定法院的判決,就只能回頭重新思考“優質”的含義和價值。
當警局把毛冉販毒的事情告知其家人的時候,毛冉媽媽的說:“妳們是不是搞錯了,這不可能!”為什麽呢?毛冉自小聰慧,從小學到大學壹直的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小學時期對英語興趣日濃,自學初中英語,15歲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西安重點高校。在同學、街坊和家人眼中,是當之無愧的榜樣。畢業後,勤奮刻苦,短短幾年時間進入公司高層,取得同齡人難以企及的成績。所以,她參與販毒的確讓人費解。 可是,她的確的優質的,是成功的。做學生就要有好成績,做工作就要有好工作。優秀就是什麽都比別人好,成功就是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情。這不正是我們現在主流的價值認同嗎?分分學生的命根,分數覺得命運,那麽成績當然的優質的,也是成功的。這幾年,大學生就業難,就業競爭壓力大,能找壹份好工作當然是成功的,也說明是優秀的。毛冉符合社會壹切對成功和優質的標準,所以,“優質女孩”的桂冠非她莫屬。
可是,現實是殘酷的。毛冉,參與販毒,供認不諱,判處死刑。這讓她的父母、家人、同學,所有認識她的人和不認識她的人陷入精神困境:優質女孩和死刑犯,兩個概念何以同時出現在壹個人的身上。我們不能再用“優質”來形容毛冉,卻又找不出更合適的詞,那就在優質上加上引號吧。
疑惑,我們很疑惑。到底哪裏出了問題。法院判決死刑,這壹事實無可更改。問題的癥結應該不會是在法院、法律體系和司法體系。因為毛冉供認不諱,承認所有的犯罪事實。協助主犯OBI(外國人,由於毛冉袒護逃跑)從境外販運上千克海洛因;毛冉承擔所有責任,這壹切足以判處死刑。結果已經確定:毛冉必將被執行死刑。現在,再討論毛冉該不該判處死刑已經沒有什麽意義。若想從這件事中,找出壹些有價值的東西。我們就必須要回過頭來好好分析分析。
問題就出在“優質”上,我並不是說這個詞有什麽不對,而是說,我們使用這個詞的潛在邏輯很危險。首先值得壹提的是,優質這個詞到底該怎麽用?《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中這麽解釋:形容詞,屬性詞。意思是質量優良,如優質皮鞋、優質服務。優質是在說質量狀況,而質量是商品的壹個屬性,也是就說優質壹般是來形容商品的。我們可以說,優質的鋼材,是因為這個商品裏面的純鐵的含量達到壹定的標準,如95%;還有其柔韌度達到壹定的標準,還有其耐腐蝕性達到壹定的標準等等。這些外在給定的標準就是使用優質的前提,達到標準就是優質的商品,沒有達到就是殘次品。
倘若,用“優質”來形容人,問題可就復雜了。我們常說:優質女生,優質男友之類的話。很多人以為這是不言自喻的,這樣說沒有什麽問題。在語言學上,語言使用習慣的改變,是人們潛在思維習慣和價值認知的變化的表現。我們用“優質”來形容人,就潛在的把人“商品化”。事實上也是這樣,從微觀角度看,評價壹個人如何,我們現在喜歡用“標準”,如收入、職業、社會地位、外貌諸如此類的衡量標準;要是學生,就喜歡用“成績、特長、獲獎次數等。前段時間,在網絡走紅的“五道杠”不是就最好的說明。從宏觀角度看,國家的政策方針、各種制度和體系全部量化等等,用紛繁復雜的標準衡量壹切,如教育制度及高考制度:分數說明壹切,壹考定前途。高校擴招,大規模的建設高校。大學生,所謂的人才,在標準化的專業設置,課程設置和學分制下,由國家聯合高校批量“生產”人才。這壹切都無可厚非,這是國家現代化過程中不能回避的重大問題。現代化的本質就是標準化、統壹化,優化組合,提高效率。所以,在現代社會中,不僅是商品,人也必須被量化,標準化。
但是,人就是人,不是商品。這是不可回避的事實。過分強調外在給定的標準,忽視內在“心靈”的引導和啟迪,最終會導致人的異化和心理的變態。現在網絡上風行的“炫富”行為就是這壹表現。為什麽呢?成功的定義很多,那說有錢就是成功是可以接受的,也就是說只要妳有錢,妳就是成功的;即使妳是富二代,那也是因為妳成功地選擇了好爹。根據馬斯洛人需求層次理論,每個人都需要較高層次的需求——認同感,而認同感來源於成功,成功來源於財富,所以,“炫富”就能得到認同感。這就是炫富的潛在邏輯。同時,不幸的是:人在炫富的同時,也就把自己等同於商品。人與商品,孰優孰劣,不言自明。當然炫富所引起的社會影響也是弊多利少。炫富現象只是“人異化”和心理變態的壹種表現,而毛冉的成功觀和愛情觀是其另壹表現。在節目裏,我們可以觀察到這樣壹個讓人費解的對比:在和記者交談的很長壹段時間裏,毛冉壹直面對微笑,詳細說明了其走上不歸路的種種心理路程和行為,即使在談及“死刑”的時候就像是兒戲壹樣;但是,在談及她考取“法律碩士”失敗經歷的時候,毛冉竟然忍不住啜泣。輸壹次,難道還沒有死刑給她的打擊大?這讓人匪夷所思。可是,仔細分析壹下,毛冉做出這樣的反應也是情理之中。從小到大,成績壹直名列前茅。在考場上,無往不勝。勝利的喜悅、認同感、榮譽感使她堅信優秀才是成功,要想得到別人更多的認同和贊譽就必須更加優秀,也就堅決不能失敗。社會主流的成功觀和價值觀給了我們壹個不合理的標準,給毛冉壹個錯誤的信息,而毛冉卻將這個錯誤發揮到極致,這就是她的悲劇性。而最終把毛冉推上不歸路的是:愛情,建立在這種畸形人生觀的上愛情。毛冉不允許自己失敗,這是她心中不能觸碰的底線。即使在發現男友OBI在利用她販毒的時候,毛冉依然相信她的愛情是最真摯的,不用懷疑的。之後的種種事實,雖然壹次又壹次的暴露OBI的本來面目,而毛冉卻依然選擇逃避,掩耳盜鈴。所以,在壹次又壹次的販毒過程中,毛冉也是有壹個受害者變成參與者,造成犯罪事實。而讓人驚訝的是,即使被捕審訊的情況下,毛冉依然選擇袒護OBI,最終主犯被釋放逃跑,毛冉承擔主要責任,判處死刑。
如果壹個人只是用外在的標準衡量自己,不斷的追求和外在的標準保持壹致,忽略內心的真實感受和人本信仰,就註定是悲劇。也可以這麽說,毛冉的悲劇是社會主流價值觀的缺失,教育的缺失,也是當代中國人的缺失。
我們到底缺失了什麽?答案是:人文精神。千年前的李白,把酒狂吼“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這是李白信仰的源泉。獨特性才是人最本質的東西,相對於外在的統壹性。我們應該在外在統壹性重壓下,奮力追求個性化、獨特性的東西,率性而為。這是最基本的人文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