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說《建國方略》是壹部實業救國的著作?
《建國方略》中對健跳的定位體現了孫中山的“實業救國思想”。 1917至1919年,孫中山傾其畢生學力著《建國方略》,系統地抒發自己的建國宏願和構想。《建國方略》由《民權初步》、《孫文學說》和《實業計劃》三篇構成。 《建國方略》是孫中山先生最重要的著作之壹,對中國社會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在中國近代思想史上占據著不可磨滅的地位。
孫中山1919年完成的《建國方略》,構建了改造和建設中國的宏偉藍圖,其中把欽州港規劃為中國“南方第二大港”,並指出“欽州位於東京灣之頂,中國海岸之最南端。此城在廣州即南方大港之西四百英裏。凡在欽州以西之地,將擇此港以出於海,則比經廣州可減四百英裏。所以直接輸出入貿易,仍以欽州為最省儉之積載地也。”
建國方略是壹個作者對未來設想的著作。就好比我們小時候回答夢想長大後做什麽?
第壹種人:提出目標,卻沒有實施計劃,實施細則。只是平時有意無意地積累相關方面的經驗。
第二種人:有實施計劃,無實施細則。為理想奮鬥過,遭遇較大打擊後放棄了。
第三種人:有實施計劃,有實施細則。鍥而不舍,永不言棄。不壹定能完全達到當初的目標,但應該也會是相當成功。
建國方略相當於第二種情況,有目標,有大致計劃,沒有實施細則。其實他的許多設想是有見地的,有指導意義。但不徹底推倒舊有的落後制度,不重新建立新的先進制度,這些都會是錦花水月,空中樓閣。
早在1919年,孫中山在所著的《建國方略》中提出:“茲擬建築不封凍之深水大港於直隸灣中,……在大沽口、秦皇島兩地之中途,清河、灤河兩口之間,沿大沽口、秦皇島間海岸岬角上”。
百年前,孫中山曾兩次來到唐山,欲在唐山沿海建“與紐約等大港口”。
而今,唐山(包括京唐港、曹妃甸港)經過39年的快速發展,已躋身世界四大港口行列,偉人夙願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