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竹的文化象征
提及文化,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到文字、藝術、科學等等,但文化的產生和發展離不開定的自然生態環境,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地理氣候、動植物資源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其中對中國文化影響最深的植物資源中,非竹莫屬。英國學者李約瑟說得好,東亞文明乃是“竹子文明”。
竹還是高雅、純潔、虛心、有節的精神文化象征,古今庭園幾乎無園不竹,居而有竹,則幽篁拂窗,清氣滿院;竹影婆娑,姿態入畫,碧葉經冬不雕,清秀而又瀟灑。古往今來,“人生貴有胸中竹”已成了眾多文人雅士的偏好,常借梅、蘭、竹、菊來表現自己清高拔俗的情趣,或作為自己品德的鑒戒。
中國是竹的故鄉。全世界約有100至1000多種竹子,而中國有37屬約500種,以四川地區為主。不僅竹類竹質資源豐富,而且養竹用竹歷史悠久。壹首古老的民歌《彈歌》唱道:“斷竹、續竹、飛土、逐肉。”說明早在7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已用竹子制作箭頭、弓弩等武器,用於娛樂、捕獵或戰爭了。竹與人類的文化生活結下不解之緣,在中華民族的日常衣、食、住、行中,到處都有竹的倩影。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曾感嘆地說:“食者竹筍、庇者竹瓦、載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真可謂不可壹日無此君也。”
竹:彰顯氣節,雖不粗壯,但卻正直,堅韌挺拔;不懼嚴寒酷暑,萬古長青。
竹是君子的化身,乃“四君子”中的壹份子。
竹、梅花和松是“歲寒三友”,代表著堅持,讓不少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