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翟誌剛已在軌工作100天

翟誌剛已在軌工作100天

翟誌剛已在軌工作100天

 翟誌剛已在軌工作100天,翟誌剛憑借著壹己之力成功帶火了整個宇航員“天團”,樂觀、幽默的他還被網友們親切地稱呼為宇宙“梗王”。翟誌剛已在軌工作100天。

 翟誌剛已在軌工作100天1

 神舟十三號乘組進入空間站已超3個月,加上此前的神舟七號任務,翟誌剛累計在軌工作已達100天。2008年,神舟七號飛天,翟誌剛成為我國首位出艙的航天員;此次神十三飛行任務,他又已完成兩次出艙任務,成為目前出艙次數最多的中國航天員。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2021年12月26日18時44分,神舟十三號航天員葉光富成功打開天和核心艙節點艙艙門,航天員葉光富於18時50分、航天員翟誌剛於19時37分,身著我國新壹代“飛天”艙外航天服,先後從天和核心艙節點艙成功出艙,後續將協同開展空間站艙外全景相機C擡升、自主攜物轉移驗證等操作。期間,駐守艙內的航天員王亞平配合地面操控機械臂,支持兩名出艙航天員開展艙外作業。

 據了解,實施艙外作業正在成為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工作常態。後續,中國航天員將開展次數更多、更為復雜的出艙活動,為空間站順利完成建造及穩定運營提供有力支持。

  翟誌剛創紀錄第三次

 北京時間12月26日晚,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進行第二次出艙活動。

 18時44分,航天員葉光富打開艙門,並率先出艙,終於有機會說出了那句:“我已出艙,感覺良好!”

 這也代表著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都執行了出艙任務。

 隨後,翟誌剛也成功出艙,這也是他第三次出艙,創下中國航天員新紀錄!

 2008年的神舟七號任務中,翟誌剛在劉伯明和景海鵬的配合下,進行了我國航天史上的第壹次出艙任務,壹度還遇到“火情”。

 11月7日第壹次出艙活動以來,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先後開展了在軌醫學檢查、空間實(試)驗、空間站平臺巡檢與日常照料等各項工作,進行了緊急撤離、醫療救護等科目的在軌訓練,圓滿完成了“天宮課堂”首次太空授課。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空間站組合體運行穩定。

  出艙危險嗎?

 考慮到11月15日俄羅斯發射DA-ASAT導彈摧毀Kosmos-1408衛星制造了大量空間碎片,國際空間站壹度推遲宇航員出艙活動,有小夥伴擔心,我們的航天員這次出艙會不會有危險?

 美國人說俄羅斯反衛星試驗制造了1500塊可追蹤的大碎片,其實就算沒有Kosmos-1408這件事,圍繞著地球飛速旋轉的太空垃圾也並不少。

 據歐洲航天局(ESA)2019年的估算數據,在環地球軌道有34000個大於10厘米的碎片,1~10厘米的碎片約90萬個,而1毫米~1厘米大小的碎片則超過1.28億個!相比之下,Kosmos-1408那1500塊殘片實在是算不了什麽。

 別看絕大多數太空垃圾都是壹丁點大,它們的破壞力可壹點也不小。

 假設壹顆8克重的小螺釘,它以7.68公裏/秒的相對速度與空間站側向碰撞,會發生什麽呢?我們通過動能定理可以算出這顆小螺釘的撞擊動能達到23.6萬焦耳,是AK47子彈的118倍!這樣的小東西要是擊中空間站,很可能將艙體擊穿。

 航天員出艙時都會穿著白色厚重的艙外航天服,這套服裝就像壹艘微型載人飛船,它不僅為航天員提供呼吸用的氧氣、合適的溫度和氣壓、散熱和吸收廢水廢氣,還能為航天員提供全方位的保護:艙外航天服可以抵擋壹定劑量的宇宙射線和微流星的撞擊。

 微流星大多是由彗星噴發出來的細微顆粒,它們的體積和質量大多非常小,所以即便速度很快,它的撞擊動能也不是很大,能夠被航天服吸收化解。

 與微流星相比,許多太空垃圾是金屬顆粒,即便壹粒0.08克、如芝麻壹般大的太空碎片,它的撞擊動能也與AK47步槍發射的子彈相當。要是被這顆太空碎片擊中,不管是航天服的什麽位置,都將引起航天員受傷、航天服漏氣失壓,幾分鐘內威脅航天員生命安全。

 歐空局曾經用航天服材料做過實驗,結果證明沒有航天服能扛得住小碎片襲擊,任何壹次撞擊的後果都極其嚴重。

 如此說來,航天員每壹次出艙活動都是在賭?他們時刻冒著失去生命的危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對的,但有點兒誇張。

 太空中的確有數以億計的大小碎片,這些碎片都以極快的速度飛行,被它撞上了大概率會受傷,但是撞上的概率卻極低——因為太空太廣闊了。

 2021年5月,國際空間站在壹次例行檢查時發現機械臂上有壹個小洞。經過分析,科學家們認為這個小洞是由壹粒芝麻大小的太空碎片造成,好消息是,機械臂還能用,沒有傷筋動骨。

 翟誌剛已在軌工作100天2

 神舟十三號乘組進入空間站已超3個月,加上此前的神舟七號任務,翟誌剛累計在軌工作已達100天。

 中國神舟十三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升天的消息刷遍全網,網友們紛紛戲稱,“宇宙的盡頭是東北”。

 這個梗出自於神舟七號、十三號航天員翟誌剛。

 身為東北人,翟誌剛幾乎壹張口就有東北“那味”,不管是接受媒體采訪時,還是面對央視鏡頭,他都毫無偶像包袱,壹個梗接著壹個梗,壹個包袱接著壹個包袱。

 比如,當被問到神七執行出艙任務是什麽感覺時,他挑起眉毛,揮舞起雙手,演示了壹下“好像被人從屁股後面咣的壹腳,正面提到了反面”的情景。

 他還惟妙惟肖地描繪了太空的景象,“我順著腳底下往下壹看,我的天啊,這咋深,太深了,老遠了、深不見底啊!我可得抓住啊……”

 甚至他還擔心起地球來,“地球也在天上懸著,我都怕地球從空中飄跑了。”

 結果,翟誌剛憑著壹己之力成功帶火了整個宇航員“天團”,樂觀、幽默的他還被網友們親切地稱呼為宇宙“梗王”。

 那麽“梗王”究竟是如何煉成的呢,又是為何兩度踏足宇宙呢,讓我們壹起來看看吧!

  從小就有壹個“飛天”的夢想

 小時候的'翟誌剛只從書本裏見到過宇宙飛船的樣子,那時候,美蘇兩國展開太空競賽,幾乎是不分先後地研發出航天飛船,建設了空間站。

 可剛剛從經濟建設中恢復過來的中國,仍然是壹窮二白,別說飛船了,連飛機也很少。

 翟誌剛的父母就是黑龍江的普通農民,父親靠耕作為生,母親平常賣些炒貨補貼家用。作為家裏的第六個孩子,翟誌剛從小就體會到生活的艱辛。

 先是經歷了父親早逝,家裏的頂梁柱壹下倒了,不僅沒了生計,壹家人連吃飯都成問題。母親是個堅強的女人,她寧願自己辛苦點也要供著孩子去讀書,靠知識改變命運。

 母親的觀念深深影響了翟誌剛,他幾乎是從懂事時起就幫著家裏做家務,常常是壹邊寫完作業,壹邊趕緊給爐腔燒熱,這樣炒瓜子的時候就能節省不少時間。

 可母親每天起早貪黑實在是太辛苦了,不僅累折了腰,還落下了壹身的病痛。

 翟誌剛心疼母親,曾經想要輟學,給母親打下手。沒想到壹向溫和的母親竟然發了大脾氣,她氣得渾身都顫抖,含著淚對翟誌剛說:

 “誌剛,我不要妳來幫我,妳不上學,以後能有啥出息?我當了壹輩子‘睜眼瞎’,就吃虧在沒文化上,現在妳也要當‘睜眼瞎’嗎?好好去念書,以後媽等妳過好日子哩!”

 在母親的教導下,翟誌剛摒棄了其他雜念,壹心把書給讀出來。

 1985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長春飛行學院,成為了壹名大學生。這個結果也讓勞累了壹輩子的母親紅了眼睛,臨行那天,她沒有出門去炒瓜子,而是找鄰居借了“巨款”,只為了給翟誌剛買壹個能裝行李的大提包。

 在母親依依不舍的目送下,翟誌剛踏上了前往長春的火車。在大學裏,他接觸到了以前只有在書本上才能看到的飛機、飛船,大開了眼界。

 而他內心深處關於“飛天”的夢想也越來越清晰。1998年時,他憑借著過硬的技術能力、強悍的身體素質,成為我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的14名成員之壹。

 而他的“飛天”之旅才剛剛開始。

  兩次備選,多次歸零,只為了五星紅旗在太空飄揚

 從飛行員到航天員,翟誌剛最明顯的感受,就是訓練強度大了好幾倍。

 有壹次訓練的時候,他要坐在旋轉椅上,經歷高速顛倒、旋轉。如果妳坐過遊樂園裏的過山車就能明白這種失重的感覺,不過遊樂園裏的項目長達幾分鐘,在宇航員訓練室裏可都是按小時起步的。

 所以,當翟誌剛坐上旋轉椅時,他就屏住了呼吸。因為,能夠忍受住高速失重狀態下的身體壓迫,那麽在未來面臨宇宙飛船的極速上升和下落時,都能更加保險。

 可很快,他就發現這次的訓練強度比之前的都要大,幾乎每壹秒都要經受住8個G的重力加速度,這就相當於把壹個人栓到溜溜球上,然後揮舞手臂高速旋轉。

 如果是普通人的話,可能壹下就受不了,絕對要放棄接下來的訓練了,但翟誌剛咬緊牙關,始終沒喊停,並且在最終離開座椅時盡可能保持住平衡。

 不過,耐力訓練結束後,後面的訓練更加“慘無人道”。

 比如,宇航員還被要求前往水下進行適應性訓練。因為太空都是真空的,所以簡單地行走、說話都成為問題,為了更好地幫助宇航員適應太空環境,模擬訓練必不可少。

 水體就是壹個近似的真空環境。等進入訓練室後,宇航員們會發現周圍都是漂浮的物體,如果想稍稍擡壹下手,也會有強烈的壓迫感,這些都是來自水壓的影響。

 適應性訓練就是維持對身體的記憶。宇航員們在水下壹呆就是7、8個小時,只有憑借著超人的毅力與意誌才能完成訓練任務,等到被拉出水面時,他們往往已經累到虛脫了。

 翟誌剛就曾經因為呆的時間過長,結果連吃飯的碗都端不住、筷子都使不上力氣。

 在這樣日復壹日的“魔鬼”訓練中,翟誌剛迅速成長成為壹名優秀的宇航員,他的身體素質永遠是隊裏最好的壹個,專業技能和業務水平方面也同樣拔尖。

 所以,在楊利偉被選為神舟五號的正式人選後,翟誌剛就作為備份人員,隨時等待著候補上場的召喚,甚至到火箭發射前的最後壹秒,都在為飛向太空做準備。

 這次備份經歷給了翟誌剛更大的信心,他相信自己下次壹定可以登上飛船。

 時間來到2005年,翟誌剛憑借著出色的訓練成績再次進入選拔者的視野,但最終機會女神仍然沒有眷顧他,他再次成為了備份人員,重復了上壹次的經歷。

 這時的他已經是隊伍裏的老前輩了。面對這些年輕的後輩們,他從來不擺前輩架子,反倒是事必躬親,對後輩們提出的問題也往往是傾囊以授、有求必應。

 就這樣,他順利完成了自己的備份任務,也贏得了宇航員大隊的壹致贊譽。

 在神舟七號選人環節中,翟誌剛當之無愧地被選拔為指令長,並肩負著壹項異常光榮的使命:太空行走,讓五星紅旗飄揚在太空中。

 當身穿航天服的翟誌剛走出飛船,展開鮮艷的五星紅旗時,鏡頭前億萬觀眾都熱淚盈眶,兩次備選,多次歸零,這個男人登上飛船,只為了五星紅旗在太空飄揚。

  知天命之年,再次踏上探索宇宙的旅途

 翟誌剛的傳奇並沒有止步於此,神七順利返航後,他依然堅守在訓練第壹線。

 他幾乎保持著和年輕時壹樣的訓練強度,每天不間斷,日復壹日地進訓練艙,從旋轉到入水,再到出水,每壹步他都力求完美,只為了能盡可能適應真實的外太空環境。

 壹年、兩年、三年、六年……整整十三年時間,翟誌剛都不改初心,將汗水拋灑在訓練室內,只為了再次登上飛船,踏向太空。

 他持之以恒的理想最終也獲得了回報。神舟十三號公布正式人員時,時年55歲的翟誌剛赫然在列,而他的另外兩位同伴不過都是80後。

 這壹路走來,翟誌剛經歷了無數誤解,很多人都疑惑,“已經去過壹次太空了,體驗過宇宙飛船的感覺,為什麽還要這麽拼命,只為了再登壹次飛船呢?”

 在面對這樣的困惑時,翟誌剛的回答始終不曾變過。

 在宇航員的身份之前,他首先是壹名人民解放軍,面對祖國、人民的召喚,他毫不猶豫將個人安危放在身後,並且寧願為之付出五年、十年的努力也矢誌不渝。

 所以,他說,“黨和人民給予我們崇高榮譽,祖國托舉我們飛上太空,我們唯壹的使命就是為國出征,只要黨壹聲令下隨時準備再上太空!”

 在神舟十三號的發射現場,翟誌剛大踏步朝前走去,他的步伐中不見歲月的痕跡,卻傳遞出壹股子青年人的朝氣,讓人壹見就為之振奮不已。

 所以,當記者問到他“如何看待長達6個月的太空之旅”時,翟誌剛哈哈壹笑,沖著話筒擲地有聲地說出壹句,“我們信心滿滿!”

 或許,對於翟誌剛來說,這又是壹次新的嘗試,廣袤的宇宙在等待著他,連網友們最期待的“金句”也正在路上,醞釀著要和大家見面。

 翟誌剛已在軌工作100天3

 據人民網報道稱,神舟十三號乘組進入空間站已超3個月,加上此前的神舟七號任務,翟誌剛累計在軌工作已達100天。

 2008年,神舟七號飛天,翟誌剛成為我國首位出艙的航天員;此次神十三飛行任務,他又已完成兩次出艙任務,成為目前出艙次數最多的中國航天員。為“宇宙級梗王”點贊!

 2008年9月25日至27日的神舟七號飛行任務中,擔任飛船指令長,是第壹位出艙活動的中國人 。

 北京時間2021年10月16日0時23分,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翟誌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11月7日20時,據央視新聞消息,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翟誌剛已經出艙 。12月26日,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正在進行第2次出艙活動 。

 12月27日0時55分,經過約6小時,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圓滿完成第二次出艙全部既定任務,航天員翟誌剛、航天員葉光富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艙,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