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轉發別人發的不實信息違法嗎

轉發別人發的不實信息違法嗎

違法

壹、不知情轉發謠言犯法嗎,怎麽處罰

違法,涉嫌誹謗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

第壹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壹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壹款規定的“捏造事實誹謗他人”:

(壹)捏造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絡上散布的;

(二)將信息網絡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內容篡改為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絡上散布的;

明知是捏造的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情節惡劣的,以“捏造事實誹謗他人”論。

二、轉發量系實證研究確定

最高人民法院新聞發言人孫軍工介紹,近年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的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日漸增多,特別是利用互聯網等信息網絡進行造謠誹謗等違法犯罪現象比較突出。出臺司法解釋目的是結合新型犯罪方式的特點,對刑法相關條文的法律適用依法進行解釋,為在司法實踐中準確懲治相關犯罪提供明確的司法解釋依據。

鑒於此,兩高進行了壹年多的深入調研,對存在問題進行了系統梳理,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並借鑒其他國家通行的法律規制原則,經反復研究論證,制定了這部司法解釋。孫軍工表示,設置轉發量,是考慮到轉發信息會造成多人瀏覽該轉發信息的後果,對於數字的確定,是經過實證研究和專業論證而確定的。

司法解釋對利用網絡

“捏造事實誹謗他人”及實施誹謗行為“情節嚴重”的認定,利用網絡實施誹謗犯罪適用公訴程序的條件,利用信息網絡實施尋釁滋事、敲詐勒索、非法經營等犯罪的認定,嚴厲打擊信息網絡***同犯罪等問題進行了明確規定。該司法解釋通過厘清信息網絡發表言論的法律邊界,為懲治利用網絡實施誹謗等犯罪提供明確的法律標尺。

三、按規定,朋友圈散布謠言是否構成誹謗罪的,需要滿足以下的條件:

1、行為人是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並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

2、行為人明明知道自己的行為會發生損害他人名譽的危害結果

3、行為人客觀上實施了捏造並散布某種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4、行為人侵犯的是他人的名譽權、人格尊嚴權。

不過,朋友圈本身就帶有傳播信息的性質,跟實際誹謗的表現不同。

四、如果有以下嚴重情節,即會涉嫌構成誹謗罪:

1、同壹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500次以上

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精神失常、自殘、自殺等嚴重後果

3、二年內曾因誹謗受過行政處罰

4、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二十五條 對於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秩序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