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辭舊迎新」貝索斯卸任亞馬遜CEO:我退休了…我裝的

「辭舊迎新」貝索斯卸任亞馬遜CEO:我退休了…我裝的

貝索斯這次卸任CEO,並沒有徹底退休的意思。

畢竟上壹次他辭職後,就創辦了亞馬遜...

雖然這份郵件明面上就是走個程序,但背後的大致意思是:我又要搞事了。

(比爾蓋茨&拉裏佩奇:這波操作我們熟)

(光頭貝,妳是多“excited”...)

從這幾句話就可以看出來,有些人表面上想要辭職,背地裏只是再就業。

人家只是想花更多的時間給新計劃整活(經典復刻,情景再現,It's always Day 1)。

這壹次,貝索斯依舊準備搞壹個大動靜,以大型財團為目標橫跨多個領域。

Blue Origin

Blue origin藍色起源是貝索斯旗下的壹家太空商業公司,致力於太空事業的研究和開發,將人類送上月球。

目前來看,貝索斯應該會回歸他心心念念的太空事業(畢竟從小有壹顆太空人的心,熱衷於砸錢開發宇宙飛船)。

連網友都忍不住吐槽,要不是妳天天忙著賣 遊戲 機漫畫,或許妳的火箭早就登月了。

人類的未來很可能會在太空,因此在太空事業上下了血本的人真的不在少數(SpaceX、ULA)。

就在18年,包括Blue origin在內的6家美國太空公司,還和NASA建立了公私合作夥伴關系,開發10大“引爆點”技術。

而在不久之前,貝索斯還以自己母親的名字命名了新格倫火箭回收船。

在未來的計劃裏,Blue origin可能還是會圍繞火箭及相關的研發進行。

Bezos Earth Fund

貝索斯地球基金的建立主要是用來應對氣候變化的問題,以保護地球環境。大部分資金主要用於資助科學家研發以及壹些非政府組織的活動。

其實在貝索斯之前,美國的壹些 科技 巨頭都已經加入到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列中來,特別是在“退休”之後,更加致力於慈善事業和環境研究。

比如貝索斯的“老鄰居”比爾蓋茨,還和他壹起成立了突破性能源風險投資公司(BEV);投資10億美元給能源 科技 ;呼籲美國組建專門機構應對氣候變化;和歐盟簽署投資基金;投資泰拉能源(TerraPower)等。

The Washington Post

說起來,貝索斯對《華盛頓郵報》大概是真愛。

首先,他沒有通過Amazon收購,而是以個人名義自掏腰包花費2.5億美元將這家虧損近5000萬美元的報紙收入囊中。

收購之後,貝索斯還註入了大量資金用於招人,安排大量的軟件工程師幫助《華盛頓郵報》實現數字轉型。按照貝索斯自己的說法,他想嘗試 探索 互聯網時代下傳統媒體轉型模式。

順便壹提,股神巴菲特同樣也是《華盛頓郵報》的股東,投資《華盛頓郵報》獲利91倍的案例可謂經典詠流傳。

面對偶像突如其來的贊賞,這不得商業互吹壹波?貝索斯:“巴菲特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我讀過他所有的書。”

貝索斯卸任CEO後,如果他還有心繼續栽培《華盛頓郵報》這個自己壹手拉扯大的好苗子,跟巴菲特強強聯手,美國未來幾年的熱搜估計又得裂開。

關於貝索斯,他本人的經歷就是壹段傳奇——

1964年,貝佐斯出生在美國新墨西哥州,對 科技 技術展示出濃厚的興趣,並將車庫改造成實驗室,自制警報裝置。

青少年時,全家搬去邁阿密。高中時期沈迷電腦研究;開始第壹次創業成立夏校教4-6年級學生。

高中以全校最優生的身份畢業,並萌生保護地球資源的想法。

進入普林斯頓,決定學習CS專業,並最終以summa cum laude(最優等)的成績獲得了計算機科學與電子工程專業學士學位。

畢業後,他在國際貿易公司Fitel待過,又在信孚銀行擔任過副總裁,後來去了肖氏對沖基金並成為肖氏對沖基金最年輕的副總裁。

他感覺有錢人的快樂過於枯燥,1994年,他跳槽出來,搬到了西雅圖,創建亞馬遜,開始追求夢想。

創業之初,他到處尋找投資人,開了60多場融資會議,連自己的爹媽都找來投資。勉強獲得了100萬美元的起始資金。

壹開始亞馬遜只是壹個賣書的電商平臺,但是貝佐斯堅持要在亞馬遜上賣更多不同類別的商品,因為他堅信互聯網會改變人們的生活。“I want to sell everything people want."在運營早期,亞馬遜團隊就已經開發出了簡單又獨特的推薦算法。

1997年,亞馬遜在納斯達克上市;

2000年的時候,互聯網泡沫破裂,公司又跌入谷底;

2001年,亞馬遜開始降低商品價格,追求更低的價格,更多的銷量;

2004年,亞馬遜將源源不斷的現金流投入到創新和其他有利於公司發展的業務;

2006年,AWS雲技術上線,現在AWS已經從過去的創新成為了今天的標配,是全世界最大的雲技術平臺;

2014年,電商,AWS和prime會員系統已經成為了亞馬遜的三大支柱;

再到現在,與其他FAANG壹起被稱為全世界最大的互聯網公司。

貝佐斯壹直強調:

- 客戶永遠是第壹位(Customer Obessesion)

- 創新並且簡化

- 長期發展往往比短期利益重要

有時也不能壹味的相信數據分析的結果,因為長遠的決策不能只靠算法。

創新其實不止是技術上的進步,也意味著承認自己的不完美。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 數據分析和計算機科學都是亞馬遜成功道路上至關重要的壹步

眾所周知,貝索斯滿懷著“興奮”的心情(沒錯,他自己說的),將自己壹手帶大的Amazon交給了安迪·賈西。

貝索斯:妳已經是壹個成熟的公司了,要學會自己整活了。

Amazon:所以愛會消失對嗎?這26年,終究是錯付了!

那麽,離開了老父親的Amazon,未來將何去何從呢?

過去的幾年裏,亞馬遜的股價壹直處於穩健增長的狀態。特別是從去年開始,直速上升的趨勢也是相當不給疫情面子。

有人預言亞馬遜的增長將趨於緩慢;也有人預言交接後的亞馬遜可能會整段垮掉。

雖然眾說紛紜,但TD君和大家壹樣,也非常期待接手後亞馬遜未來的表現!

亞馬遜這麽多年來能夠壹直立於不敗之地,主要得益於它的 數據分析 和 計算機科學 。

這次的接班人安迪·賈西也是Amazon的元老級人物,在加入亞馬遜的24年裏,安迪壹直服務於雲計算服務平臺AWS。

從去年amazon的財報公告顯示,雲計算業務較上年同期增長28%,亞馬遜的經營性收入中有52%來自AWS。由此可見,這位老哥也是個狼人。

而在去年的疫情中,電商業務強勢推動了壹波亞馬遜的股價,其核心技術就需要使用 數據分析 。

數據科學為產品策略提供參考

數據科學在電商領域最廣泛的運用就是推薦算法。(天天刷TB、DY的大家應該都深有體會,而亞馬遜就是使用推薦算法的鼻祖之壹)。

“在電商領域,數據科學通過捕捉和整合消費者的線上行為、生命事件、購買驅動力、互動方式和其他更多信息,使企業更了解消費者。”

有了數據算法,電商企業可以對消費者行為有更加清晰的認知,從而為產品改進提供比較直觀的參考,幫助產品團隊實現合理的預測,制定更好的營銷策略:

用戶群體畫像是?

產品定位是什麽?

價格是否合理?

產品供應的時間節點?

怎樣促使用戶購買產品?

作為壹個數據科學家/數據分析師,在得到數據後,妳需要比妳的公司更加具有洞察力,妳得帶著他們走。

優化內容推薦提高用戶體驗

在很早之前,TD君這種正直的男孩子,也被首頁推薦過女裝(購物體驗極差)!

未來的趨勢是倡導個性化,對於電商來說,妳必須要比妳的消費者更加了解他們。

因此,基於消費者的興趣愛好和購買行為作出精準合理的內容推薦,就必須依賴於數據科學的算法。

壹般來說,通過推薦算法來關聯產品相關的多個屬性,再根據消費者的習慣,將屬性與消費者進行配對,從而提供個性化的產品推薦,大大提高用戶的瀏覽體驗。

每個消費者的習慣都是不壹樣的,這也意味著當用戶達到壹定量級後,海量的數據也將隨之產生。

數據分析師就需要用算法思維在這海量的數據中挖掘並清洗出最有價值的信息,使用技術針對每個人做出特有的推薦,從而形成千人千面。

03

人工智能的運用

壹家巨型互聯網公司的數據科學家可能還會負責人工智能的部分,人數不多,主要負責研究深度學習,人工智能(比如亞馬遜Alexa,微軟小冰)等最前沿產品。

需要註意的是,人工AI對學歷要求非常高,至少得是碩士。

數據科學專業畢業後,就業方向廣、薪資高。

想要在這個領域發展,就必須有過硬的學歷背景。

指不定哪壹天就變身CEO,走向人生巔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