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層有哪些協議?
RS-232-C\x0d\ RS-232-C是OSI基本參考模型物理層部分的規格,它決定了連接器形狀等物理特性、以0和1表示的電氣特性及表示信號意義的邏輯特性。 \x0d\ RS-232-C是EIA發表的,是RS-232-B的修改版。本來是為連接模擬通信線路中的調制解調器等DCE及電傳打印機等DTE拉接口而標準化的。現在很多個人計算機也用RS-232-C作為輸入輸出接口,用RS-232-C作為接口的個人計算機也很普及。 \x0d\ RS-232-C的如下特點:采用直通方式,雙向通信,基本頻帶,電流環方式,串行傳輸方式,DCE-DTE間使用的信號形態,交接方式,全雙工通信。RS-232-C在ITU建議的V.24和V.28規定的25引腳連接器在功能上具有互換性。 \x0d\ RS-232-C所使用的連接器為25引腳插入式連接器,壹般稱為25引腳D-SUB。DTE端的電纜頂端接公插頭,DCE端接母插座。 \x0d\ RS-232-C所用電纜的形狀並不固定,但大多使用帶屏蔽的24芯電纜。電纜的最大長度為15m。使用RS-232-C在200K位/秒以下的任何速率都能進行數據傳輸。\x0d\ RS-449\x0d\ RS-449是1977年由EIA發表的標準,它規定了DTE和DCE之間的機械特性和電氣特性。RS-449是想取代RS-232-C而開發的標準,但是幾乎所有的數據通信設備廠家仍然采用原來的標準,所以RS-232-C仍然是最受歡迎的接口而被廣泛采用。 \x0d\ RS-449的連接器使用ISO規格的37引腳及9引腳的連接器,2次通道(返回字通道)電路以外的所有相互連接的電路都使用37引腳的連接器,而2次通道電路則采用9引腳連接器。 \x0d\ RS-449的電特性,對平衡電路來說由RS-422-A規定,大體與V.11具有相同規格,而RS-423-A大體與V.10具有相同規格。\x0d\ V.35\x0d\ V.35是通用終端接口的規定,其實V.35是對60-108kHz群帶寬線路進行48Kbps同步數據傳輸的調制解調器的規定,其中壹部分內容記述了終端接口的規定。 \x0d\ V.35對機械特性即對連接器的形狀並未規定。但由於48Dbps-64Kbps的美國Bell規格調制解調器的普及,34引腳的ISO2593被廣泛采用。模擬傳輸用的音頻調制解調器的電氣條件使用V.28(不平衡電流環互連電路),而寬頻帶調制解調器則使用平衡電流環電路。\x0d\ X.21\x0d\ X.21是對公用數據網中的同步式終端(DTE)與線路終端(DCE)間接口的規定。主要是對兩個功能進行了規定:其壹是與其他接口壹樣,對電氣特性、連接器形狀、相互連接電路的功能特性等的物理層進行了規定;其二是為控制網絡交換功能的網控制步驟,定義了網絡層的功能。在專用線連接時只使用物理層功能,而在線路交換數據網中,則使用物理層和網絡層的兩個功能。X.21接口用的連接器引腳也只用15引腳電氣特性分別參照V系列接口電氣條件的V.10和V.11。數字網的同步都是從屬於網絡主時鐘的從屬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