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女足歷史上最偉大的10號,如果不踢球她就去造汽車了

女足歷史上最偉大的10號,如果不踢球她就去造汽車了

她在中國女足國家隊穿了15年10號球衣;

她在1999年女足世界杯對陣挪威時的兩個進球至今被稱作“能寫進教科書的經典射門”;

她是“鏗鏘玫瑰”的代表人物之壹——劉愛玲;

在說起年輕時代的輝煌時,她笑得風輕雲淡,“其實都是我應該做的事情啊。”

初綻,壹雙手套帶來的溫暖

劉愛玲與北京女足、中國女足的緣分要追溯到1985年,那壹年,她代表湖北女足第壹次參加全國女子足球邀請賽,當時18歲的劉愛玲在比賽中的表現給北京女足教練商瑞華留下極深的印象。

商瑞華遠赴湖北,找到劉愛玲,希望能將這塊“璞玉”帶回北京隊。

面對奔波千裏的商瑞華,劉愛玲的家人有些猶豫,“家裏人覺得足球是男生練的項目,而且當時我快中專畢業,要分配工作了。那時候覺得去工作比較好,因為待遇不錯,而且離家近。”

最後,劉愛玲還是選擇跟著商瑞華來北京女足,因為“後來老師、教練都來做工作,我和家裏人就想,要不……去看看吧”。這個決定改變了劉愛玲的命運——如果沒有商瑞華,或許她會成為湖北二汽廠的壹名工人。這個決定也是中國女足的幸運,不然後來女足界也不會有“得劉愛玲者得天下”的說法。

劉愛玲至今還記得商瑞華教練的關懷

剛來到北京隊的劉愛玲當然不會預想到後來發生的壹切,她很快就發現不太適應北京隊的節奏,“之前我在湖北二汽體校踢球,專業隊和體校肯定是不壹樣的,在北京隊壹天3練,確實覺得不適應。而且在隊裏壹周都不能外出,只有周日放假,周三晚上可以出去買點東西。”

劉愛玲性格內向,在離家千裏的北京,人生地不熟的她開始想家了,“剛開始想過放棄,想回家。”商瑞華很快發現弟子情緒低落,劉愛玲至今還記得當時教練給予的關懷,“每星期放假時,隊友們都回家了,商指導周日就帶我去他們家吃飯,還給我買了壹雙手套,冬天訓練的時候很冷,戴上手套就感覺好壹些了。”

外界都認為女足條件艱苦,劉愛玲回想起當年卻帶著笑說:“其實也還好,那時候並不覺得有多苦,就是冬天去外地集訓時,大家訓練完都得搶著洗澡——熱水不夠用。經常是第壹個人剛洗完就沒有熱水了,所以有時候我們會用暖水瓶打熱水回來洗澡。”洗澡,只是被她壹語帶過的小插曲,她沒有過多提到的是,在那個年代,她與隊友們對自己的狠勁兒是如今球員們難以想象的,帶傷訓練是常規操作。

直到退役時,她才發現,“那時候對傷病不重視,後來才感覺,身體損傷確實挺大的。”

怒放,兩記教科書般的射門

著名足球評論員黃健翔曾評價劉愛玲為“女足 歷史 上最偉大的10號”,劉愛玲有時候也會給兒子看當年的比賽視頻,不過小家夥似乎並不知道媽媽當年是中國女足的驕傲,“他覺得自己比我厲害呢。”

1999年美國女足世界杯,中國隊半決賽5比0橫掃挪威,那是劉愛玲封神壹戰:她外腳背的長傳造就了中國隊那場比賽的第壹個進球;然後就是那兩記著名的淩空抽射——分別用左右腳完成。直到今天,那兩個進球依然被稱作“教科書般的射門”。

現在提及那兩腳射門,劉愛玲態度淡然,“也沒什麽,就是球進了,很正常。”或許相比起來,她印象更深的是另外壹件事——出征世界杯前,劉愛玲的愛人囑咐她:如果進球了,要對著鏡頭做個動作,這是兩個人甜蜜的小約定。然而“當時大家壹慶祝,我就把這事兒給忘了,後來進第二個球之後才想起來,趕緊沖著鏡頭比劃了壹下。”

1999年女足世界杯半決賽,劉愛玲壹戰封神

1999年女足世界杯是中國女足距離世界之巔最近的壹次,亞軍背後是隊員們所遇到的種種艱辛。中國隊7天內往返4個城市,行程5000多公裏,而且當時球員的身體恢復手段單壹,隊員們只能靠隊醫按摩緩解疲勞。

劉愛玲回憶說:“那時候確實壹直在奔波,有時候我們到下榻酒店時,房間還沒有騰出來,球隊就在大堂裏等。”中國隊同樣不習慣組委會提供的西餐,為了能讓大家吃得順口壹些,球隊工作人員有時候會出去找壹些鹹菜回來。對於這些,劉愛玲壹直說“影響不大”,她印象深刻的是“我們去哪裏,都會有當地華人來看望我們,給我們送吃的,對我們非常好”。

余香,三獲美大聯盟周最佳

1999年的輝煌很快過去,“鏗鏘玫瑰”們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遭遇了第壹次低谷,中國隊只獲得第5名。踢了17年足球的劉愛玲也在那時有了掛靴的念頭,“怎麽說呢,當時就是覺得想退役了。”

生活中總是充滿意外,2000年底,美國女足大聯盟向劉愛玲、孫雯、溫利蓉等中國女足球員遞出橄欖枝,劉愛玲以轉會方式加盟美國大聯盟費城沖鋒隊,身價1.2萬美元。大聯盟的負責人當時壹再強調:“這絕不代表她們的真實價值,只是因為我們處於初創階段,目前只能付給北京城建俱樂部這麽多錢了。”從湖北到北京,從中國到美國,劉愛玲又壹次離開家了。回憶起當時的情形,她說:“我只是想證明自己的價值。”

2001年, 劉愛玲在美國女足大聯盟比賽中

2001年,劉愛玲在大洋彼岸的大聯盟綻放光芒,打入12球,3次被評為“大聯盟周最佳運動員”。

可留給她最深刻印象的依然不是比賽中的表現,“我是個戀家的人,剛到美國時覺得不適應。而且在國內是集體管理制,到那邊就是自己管自己了,從租房到交通,壹切生活問題都要自己解決。當地的華人朋友們幫了我很多,現在回想起來,也依然感謝他們。”只是這壹次,劉愛玲沒有像初到北京時想過放棄,“那時候沒想過放棄,就是覺得能夠做到,要堅持下來證明自己。”

2002年12月,劉愛玲宣布退役,女足的壹代傳奇就此落幕。之後很長壹段時間,她在北京市足協任職。揮別綠茵場後,劉愛玲很快適應了新身份,“不再像當運動員時那麽爭強好勝,平平淡淡就是幸福。做好工作上的事情,有個幸福的家庭,看著孩子 健康 成長,就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