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對元宵節的雅稱
古人對萬物的雅稱美到極致---《元宵節》
「元宵節」的別稱
元宵節的別稱
元夕、元夜、燈節、上元節、天官節、春燈節、小正月
關於元宵節的詩詞
1、《青玉案·元夕》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壹夜魚龍舞。娥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2、《永遇樂·落日熔金》——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雲合壁,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撚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3、《正月十五夜》—唐·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伎皆糧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4、《元宵》—明·唐寅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滿街珠翠遊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5、《元夕於通衢建燈夜升南樓》——隋·隋煬帝
法輪天上轉,梵聲天上來;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月影疑流水,春風含夜梅;Y動黃金地,鐘發琉璃臺。
6、《上元夜》——唐·崔液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7、《十五夜觀燈》—唐·盧照鄰
錦裏開芳宴,蘭紅艷早年。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8、《正月十五夜燈》—唐·張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三百內人連袖舞,壹進天上著詞聲。
9、《生查子元夕》—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10、《臺城路·上元》—清·納蘭性德
闌珊火樹魚龍舞,望中寶釵樓遠。鞋羈余紅,琉璃剩碧,待囑花歸緩緩。
11、《清平樂·上元月蝕》——清·納蘭性德
比擬尋常清景別,第壹團圓時節。影蛾忽泛初弦,分輝借與宮蓮。
七寶修成合壁,重輪歲歲中天。
與「元宵節」有關的名人
1.漢文帝:下令將正月十五命名為“元宵節”的人。
2.漢明帝:下令點燈敬佛,百姓掛燈,是賞花燈的創始人。
3.漢武帝: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倡導者。
4.東方朔:成全元宵姑娘,元宵節裏最浪漫的人。
5.楊素:破鏡終重圓,成人之美的人。
6.辛棄疾:眾裏尋他千百度,元宵節裏最癡情的人。
7.田登: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人。
8.朱元璋:狂殺壹條街,元宵節裏最兇殘的皇帝。
9.賈似道:第壹個制作燈聯的人。
10.袁世凱:因為“元宵”與“袁消”諧音,袁世凱就不準說元宵,只能叫湯圓。
「元宵節」的習俗
1、吃元宵北方“滾”元宵,南方“包”湯圓。
2、鬧花燈民間有掛燈、打燈、觀燈等習俗,故也稱燈節,有宮燈、獸頭燈、走馬燈、花卉燈、鳥禽燈等。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沿襲傳於後世。
3、猜燈謎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
4、耍龍燈也稱舞龍燈或龍舞。
5、踩高蹺中國最早介紹高蹺的是《列子·說符》篇:“宋有蘭子者,以技幹宋元。宋元召而使見其技。
6、舞獅子始於魏晉,盛於唐,又稱“獅子舞”、“太平樂”,壹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裝扮成獅子,壹人充當獅頭,壹人充當獅身和後腳,另壹人當引獅人。
7、劃旱船也稱跑旱船,就是在陸地上模仿船行動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
8、祭門祭戶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裏插上壹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9、逐鼠
始於魏晉時期,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
10、送孩兒燈簡稱“送燈”,也稱“送花燈”等。
11、迎紫姑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蔔蠶桑,並占眾事。
12、走百病也叫遊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壹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