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體院都要什麽
北京體育大學
院校屬性:國家體育總局直屬
院校類型:體育
校訓:追求卓越
院校介紹
原名中央體育學院,1956年更名為北京體育學院,1993年更名為北京體育大學,是全國重點院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國家體育總局幹部培訓中心、國家體育總局教練員學院設在學校。學校以本科教育為基礎、研究生教育為重點,學校體育學科整體水平在教育部近十年組織的三次全國學科評估中均名列榜首。
學科建設
國家重點學科(二級學科):
體育人文社會學、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教育訓練學、民族傳統體育學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教育、運動訓練
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
體能訓練與身體機能恢復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運動應激適應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運動訓練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運動與體質健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機能評定與基礎分析重點實驗室
國家體育總局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體育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北京市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
運動營養北京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北京體育大學教學實驗中心
北京市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北京體育大學教學實驗中心、運動人體科學實驗中心
博士點情況
國際著名體育大學,中國“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和國家“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高等體育院校,中國大學體育學科10強高校之首。現有4個國家體育重點學科,3個國家壹級學科,3個國家特色專2016年中國體育學科最新博士點壹覽業。5個體育學科門類博士授予權。1987年開始培養博士研究生,現有博士生導師80多人。
博導情況
體育人文社會學:黃亞玲,邱招義,任海,孫葆麗,楊樺,田慧,王莉,靳英華,林顯鵬,肖淑紅,盧雁,王華倬,姚蕾,劉昕。
運動人體科學:王瑞元,熊開宇,曾凡星,石麗君,趙麗,周越,曹建民,胡揚,張纓,邱俊強,陸壹帆,王琳,毛誌雄,張力為,遲立忠,羅冬梅,王榮輝,張壹民,曲峰,劉卉,任弘。
體育教育訓練學:池建,賈誌強,練碧貞,畢仲春,苗向軍,高峰,葛春林,曲淑華,孫南,詹建國,張英波,章碧玉,柴國榮,謝慧松,陳效科,黃竹杭,張廷安,李春滿,李少丹,劉大慶,許小冬,米靖,劉衛軍,楊斌勝,王衛星,唐建軍,張瑛秋,黃俊亞,馬鴻韜,樊銘,溫宇紅。
民族傳統訓練學:李士英,馬學智,呂韶鈞,武冬,胡曉飛。
運動康復學:矯瑋,王安利,王正珍,高頎。
上海體育學院
院校屬性:國家體育總局與上海市***建
院校類型:體育
校訓:身心壹統、兼蓄競攀
院校介紹
上海體育學院是新中國成立後創建最早的體育高等學府,建於1952年11月,原名華東體育學院,由原南京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和南京金陵女子大學等院校的體育系科合並而成。學院原直屬國家體育總局,2001年6月國務院決定上海體育學院劃轉地方,由國家體育總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建***管。
重點學科
國家級特色專業:
民族傳統體育、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教育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體育教育實驗中心
上海市教學實驗中心:
運動人體實驗教學中心
市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
運動康復與健康、民族傳統體育
國家級精品課程:
武術、體適能評定理論與方法
上海市級精品課程:
運動解剖學、大眾足球、體育賽事市場開發、學校體操、體育傳播學、民間體育實踐指導、運動技能學習與控制、體育賽事管理、拳擊理論與實踐、體育場館管
上海市重點學科:
體育人文社會學、運動人體科學、中華武術學
上海市教育高地重點建設項目:
體育教育專業群
上海市高水平特色發展項目:
中國武術博物館
博士點情況
中國大學體育學科10強高校。國家壹級體育學科博士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6個,擁有體育學下屬全部四個二級學科博士授予權的高校。有國家特色專業3個,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1987年開始招收體育博士生,1994年獲批運動人體科學博士學位授予權,1996年獲批民族傳統體育學博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獲批體育教育訓練學博士學位授予權。現有博士生導師近55位。
博導情況
體育教育訓練學:吳瑛,吳貽剛,龔波,平傑,毛麗娟,王紅英,張慶文,吳雪萍,丁海勇,韓冬,唐炎,舒盛芳,王德新,朱誌強,邵斌,劉興。
民族傳統訓練學:戴國斌,趙光聖,姜傳銀,郭玉成,朱東,劉靜。
體育工程學:劉宇,虞麗娟。
運動人體科學:潘珊珊,婁淑傑,王曉慧,曹振波,莊傑,高炳宏,田野,胡敏,趙傑修,陳佩傑,鄒軍,王茹,伊木清,張日輝,閭堅強,張勝年,毛德偉,郝衛亞,周成林,張忠秋,任傑,張劍。
體育管理學:張林,劉東鋒,劉兵,戴健,曹可強,李海,黃海燕,張瑞林。
體育人文社會學:繆佳,郭修金,龔正偉,鄭國華,鄭家鯤,劉新民。
運動康復學:陳佩傑,鄒軍,黃強民,徐昕,婁淑傑。
武漢體育學院
院校屬性:國家體育總局與湖北省***建
院校類型:體育
校訓:公勇誠毅,學思辨行
院校介紹
武漢體育學院簡稱“武漢體院”,位於湖北省會武漢,占地面積1398畝,是新中國首批獨立設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體育院校之壹,原名中南體育學院,1953年組建於江西南昌,1955年遷至湖北省武漢市,1956年更名為武漢體育學院。武漢體育學院原為國家體育總局直屬體育院校,2001年學校管理體制改革,成為國家體育總局與湖北省***建院校。
重點學科
省級壹級重點學科:
體育學、應用心理學
省級二級重點學科:
體育人文社會學、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教育訓練學、民族傳統體育學、應用心理學
國家體育總局培訓基地:
皮劃艇賽艇高水平人才基地、國家體操後備人才培養基地、全國武術館校人才培訓基地、全國青少年武術散打培訓基地、全國青少年健美操培訓中心
湖北省培訓基地:
湖北省體育學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
國家級特色本科專業:
體育教育、公***事業(體育)管理、運動訓練
省級品牌專業:
體育教育、公***事業(體育)管理、運動訓練、民族傳統體育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運動人體科學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
體育工程重點實驗室
國家體育總局研究基地:
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體育工程實驗室、全國舞龍舞獅科研基地、體育文化研究基地
湖北省教育廳基地:
湖北省體育產業研究中心
博士點情況
中國大學體育學科10強高校,三個國家特色專業,國家精品課程三門,2007年設立體育教育訓練學博士點,2011年晉升國家壹級體育學科博士點。目前四個博士點都有。
博導情況
體育人文社會學:張德勝,陳林祥,雷選沛,萬曉紅。
運動人體科學:陳寧,楊翼。
運動心理學:漆昌柱,羅躍嘉,徐霞。
體育教育訓練學:呂萬剛,鄒克寧,鐘亞平,劉誌雲。
民族傳統訓練學:石愛橋,王崗,白晉湘。
體育工程學:鄭偉濤,易名農。
成都體育學院
院校屬性:國家體育總局與四川省***建
院校類型:體育
校訓:行健不息 積健為雄
院校介紹
成都體育學院簡稱“成體”,位於國家四大科教城市之壹的成都,是西南地區唯壹的高等體育學府,原隸屬國家體育總局,2001年劃轉地方,實行國家體育總局與四川省人民政府***建,以四川省管理為主。
截至2013年,學院具有體育學壹級學科博士授予權和體育學、臨床醫學、中西醫結合、新聞學等四個壹級學科碩士授予權,有1個博士學位授予點,11個碩士學位授予點。
重點學科
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
中醫學專業、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運動訓練專業、體育教育
四川省特色專業:
中醫學專業 、體育教育專業 、民族傳統體育專業、運動訓練專業 、新聞學專業 、社會體育專業 、運動人體科學專業
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運動醫學重點實驗室
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
運動醫學重點實驗室
校級實驗室:
運動醫學與健康研究所
博士點情況
2013年設立體育人文社會學、體育教育訓練學、運動人體科學3個博士點。體育學科為國家壹級體育學科博士授予權。
博導情況
運動項目教學:劉青,潘小非,周繼和,舒為平,何穎。
運動損傷防治:袁瓊嘉,藍肇熙,周繼和。
體育史:陳偉。
體育經濟與產業:程林林,柳伯力,劉青,高揚。
西南民族傳統體育:何穎。
中小學體育與健康教育:潘小非,舒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