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為什麽吃月餅簡短月餅的由來是什麽
1、相傳元朝末期,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夜起義,通過月餅夾帶字條的方式相互贈送來傳遞情報,並成功推翻元朝。為了紀念這壹功績,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便流傳開來。
月餅,又稱胡餅、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函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
2、月餅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壹帶就有壹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是我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核,為月餅的制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
到了唐代,在民間已經有了專門生產月餅的餅師。並且也已經成為京城長安街上為人熟知的糕點,但並還沒有成為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相傳在壹年中秋之夜,楊貴妃觀賞皎潔的明月,看見胡餅和月亮的外形很像,便隨口而出月餅,自此月餅之稱便開始在民間傳開。
到了北宋,中秋節皇家都喜歡吃壹種叫做宮餅的糕點,民間俗稱為小餅、月團。
明代,有聰明的餅師刻制了壹些帶有嫦娥奔月神話故事圖案的器具用於在月餅上印制各種各樣的圖案。那時的中秋節吃月餅已經在民間逐漸流傳,帶有神話故事的月餅出現更是受到人民的歡迎。在元朝末期,元朝腐敗無能、政府殘暴。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壹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月餅裏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因而壹舉推翻了元朝,為了紀念這壹功績,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也就傳了下來。
月餅是圓形的,象征著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又是大家分著吃,所以慢慢的形成了月餅代表家人在壹起團圓的意思。邊吃月餅邊賞月,這壹天的月亮是每年來最圓的壹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