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師生對辛德勇的評價
北大師生認為辛德勇教授看到了君子小人的區別,並不是追不追求利益,而是在於是否看到利益背後的道義這壹點。
君子小人的區別,並不是追不追求利益,而是在於是否看到利益背後的道義。認為,辛德勇教授看到了這壹點。在上面提到的那次采訪中,他引用胡適的話表明自己的心跡:“爭妳們個人的自由,便是為國家爭自由!爭妳們自己的人格,便是為國家爭人格!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壹群奴才建造得起來的!”辛教授說:“這是現代文明社會的硬道理,我信,我有人格。”
更重要的是,無端放棄名利,實際上是對名利發放者的不尊重。想壹想,學校年終評優秀學生,校長在臺上喊到妳的名字,妳公開表示拒絕,然後揚長而去。妳可以不要這個榮譽,但校長和學校的管理制度有他們自己的尊嚴。而榮譽發放者的最大尊嚴是,大家都把這個榮譽看成是榮譽,而不是棄如敝屣。
努力做好自己的本分,努力去拿到自己應該拿到的本分。這不但沒有錯,而且應該提倡。相應的,不認為辛德勇教授因為沒有評上博雅講席教授而尋求離開北大,這是對北大博雅講席教授榮譽的否定。恰恰相反,這是對這壹榮譽的極大尊重。
簡介:
實際上,主動放棄名利,並不壹定會帶來好結果。孔子的學生子貢很有經商頭腦,做事八面玲瓏,把很多在魯國之外做奴隸的魯國人贖回來了。根據魯國的法律,他應該領到壹大筆賞金。子貢拒絕了。孔子批評子貢,妳不領賞金,壹則妳不缺錢,二則妳道德高尚。
人們開始稱贊妳。但同時,由於妳沒有領賞錢,別的人也不好意思去領賞錢。那些缺錢的人也不好意思。但他們又缺錢,那就只好去幹別的事掙錢了。這樣壹來,有意願並且有能力從國外去救為奴魯國人的人就會變少,我們還怎麽移風易俗呢?民眾又怎麽能夠跟著我們學呢?
這件事的原文是:魯人為人臣妾於諸侯,有能贖之者,取金於府。子貢贖魯人於諸侯而讓其金。孔子曰:“賜,失之矣!夫聖人之舉事,可以移風易俗,而教導可施於百姓,非獨適己之行也。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多,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