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京葬禮現場:群眾排起千米長隊,老搭檔李瑞英面帶悲傷
2009年6月5日,中央電視臺主持人羅京與世長辭。 而就在不久前的5月29日,羅京在北京解放軍307醫院度過了最後壹個生日。
那是壹個溫暖的午後,北京解放軍307醫院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二病區走廊深處的壹個病房裏,羅京的妻兒,朋友,還有醫護人員,聚在壹起慶祝羅京的生日。
生日歌過後,羅京向在場的所有的醫護人員壹壹致謝——為了他們對他自己的照顧;他感謝自己妻子平日的付出與操勞,讓兒子聽話懂事;他感嘆自己時日無多,愧對父母……
這些話,像是最後的道別。他曾經幾度哽咽,難以成聲。
沒過幾天,歲月的指針劃撥到2009年6月5日,當天的央視新聞《新聞三十分》播送了羅京去世的消息。
與趙忠祥、宋世雄並稱“播音三巨頭”的羅京,曾經是屬於壹個時代的符號。
羅京(1961年5月29日-2009年6月5日),出生於北京市朝陽區,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祖籍四川省彭縣隆豐鎮(今四川省彭州市丹景山鎮),原中央電視臺主持人、播音員,新聞編輯部副科長,中***十七大代表。
在1983年從當時的廣播學院畢業之後,羅京就進入了《新聞聯播》欄目組並擔任主播。直至2006年罹患淋巴癌去世,28年的時間裏,壹***出鏡***三千多次,沒有壹次出錯記錄。
他的同行曾經這樣評價他: 做到這壹點的確很難,但是羅京老師給予了我們做到這壹點的答案。
他的播音風格沈穩莊重,在中央電視臺這樣壹個人才濟濟的環境裏,羅京的地位也是無可動搖的穩固。
這個聲音,陪伴了中國的觀眾很久很久,久到足夠成為壹代人的記憶。每晚打開電視機,就會見到那些熟悉的面孔,羅京老師也是那些親切面龐中的壹位。
然而羅京開啟廣播事業,卻是命運的壹場巧合。 彼時羅京就讀於北京酒仙橋壹中高二理科班。
有壹天,北京廣播學院突然來他們學校招學生,羅京的壹個同學想要去報名,想要拉著羅京壹起去。
羅京自小性格沈穩,成績優異,行事風格也頗為穩重。在從小到大的規劃當中,並沒有出現過廣播傳媒這些行業的設想。但因為羅京生性隨和,答應了同學之後,便和他壹起去參加了選拔。
或許是上天註定,在參加選拔的時候,羅京以他獨有的溫和氣質,還有清爽並富有感染力的嗓音,征服了評委老師,被成功選中。 後來,羅京來到了北京廣播學院讀書,選擇了廣播專業。
完成學業之後,各家電視臺都想吸引羅京到自己這裏來工作,最終,羅京來到了中央電視臺。
那時的《新聞廣播》還是以錄播的形式播出,直到1996年,伴隨著 科技 發展和現實需要,節目形式才轉變為直播。
在此後的工作當中, 羅京開始和李瑞英搭檔 ,他們兩人默契配合,總是能完美地完成播音任務,成為了臺裏的模範和榜樣。
後來臺裏的新人來了壹撥又壹撥,他的同事們面對羅京,都會給出壹樣的評價:專業,嚴肅。
在羅京的心裏,工作是神聖的。所以出現在鏡頭前面的他,神情永遠莊重嚴肅,更不會允許自己出壹點差錯。
因為工作認真,從來沒有出過差錯,他連續五年被評為“央視最佳播音主持人”。這樣的紀錄,至今沒有另壹個人來打破。
在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中,會運用語法手段、詞匯手、韻律、體態語及聲畫等手段,以達到銜接效果自然,節目正常運行的目的。[1]羅京的職業素養之高,已經涵蓋了許多專業理論之外的實踐經驗,並不是壹日之功。
專業素養過硬之余,他也是多才多藝的。
在工作中嚴謹認真負責,工作之余的羅京喜歡聽聽京劇。面對采訪,羅京神態放松,但吐字依然無比清晰地講述自己愛好的起源:
“平時喜歡京劇其實應該算是得益於大唱樣板戲的年代了,因為在我們小學的時候,正好趕上八個樣板戲的普及,作為宣傳隊的隊員嘛,我經常學習壹些樣板戲,同時要四處去演出,那麽潛移默化中就對京劇有壹些認識。”
他在晚會上唱起《淮河營》選段,氣質端正,嗓音清亮,選段結束後臺下掌聲雷動,他卻斂去了剛才的氣勢,謙遜又溫和地朝著臺上臺下拱手作揖致謝。面對自己的表現,他評價說:
“其實不光是不自信吧,而且是很緊張。尤其是要現場唱的話,因為說老實話沒有什麽功底,只是憑著壹種愛好,之所以能夠在壹些節目裏出現,可能是壹些導演或者壹些同行覺得像我們這樣的人唱幾句京劇的話,可能更有號召力。”
對於自己的愛好,他都嚴格要求自己,在工作裏的表現,更是知難而進。
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夕,羅京在體檢中查出患有淋巴腫瘤。 8月6號,他完成了奧運會火炬的傳遞,那時他的癌細胞已經擴散到了後背,羅京是忍著劇痛跑完的全程——但是後續,他仍然堅持做完了奧運會的直播報道。
2008年8月31號,彼時的羅京已經經歷過壹次化療,但是他強忍著病痛,重新登上了《新聞聯播》的主播臺。那次短暫的播報,成為他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的定格畫面。
那天的播報是他和李修平搭檔,開播之前他打著自己的領帶,認真咨詢同事的意見: “妳看我這樣行嗎?能跟妳們的衣服配上嗎?”
那天中央電視臺所有的領導都在外面,站在那揪著心看著著羅京的播報。 羅京沒有皺壹下眉頭,沒有流壹滴汗,就那樣沈著壹如往日地把陸續送過來的十七頁半的紙都播報完畢。
羅京的業務能力在中央電視臺有口皆碑,他的座位下面卻永遠放著壹本《現代漢語詞典》。那本又厚又沈的字典在他的手裏都已經被翻爛了——對於羅京而言,學習是畢生的事業。
羅京生病之後,誰也沒有動過他的私人物品,他的衣櫃也就壹直好好地擺在那裏,因為他對同事們說: “養壹養,就又能回來上班了。”
這樣的話,他說過不止壹次。 病房裏,他對前來看望自己的同事們說: “我快好了,等我頭發長起來,我就回去上班。”
然而,就在不到壹周的時間裏,羅京的病情急劇惡化,心臟與循環系統都出現了嚴重的衰竭。
2009年6月5日清晨6點40分,被護士叫醒的劉繼紅看著丈夫靜靜地離去。她忍著巨大的悲痛,給兒子的班主任打了電話,讓他趕緊來。
接到電話後,羅京兒子的班主任把孩子第壹時間送到了北京307醫院。 看見病床上沈睡的容顏,羅疏桐壹遍又壹遍呼喊著他,卻再也得不到回應。
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他傳遞火炬時的身影並沒有讓人覺得他身患重病,甚至於他的妻子都壹度以為羅京的病情出現了好轉。
對於劉繼紅而言,他的離開,是幸福人生的破裂與轉折,是家庭的破碎。
對許多觀眾來說,他們更願意相信這只是羅京的提前退休。
按照計劃安排,靈堂將在上午九點向群眾開放。但是在那天,追悼會現場很早就聚集了從全國各地趕來的群眾。
羅京的同事們,也都已經在靈堂內外等候,送他最後壹程。
羅京在中央電視臺的領導同事們都在場,包括臺長焦利、前臺長楊偉光、主播邢質斌、康輝、李瑞英、王寧、李修平、張宏民、敬壹丹,以及主持人趙忠祥、水均益、朱軍、王小丫、董卿、白巖松、朱迅等人,大家都身著黑衣,神情肅穆。
送行的隊伍裏,群眾們的目光寫滿留戀,而他的同事眼中,更多的卻是苦痛,而他的老搭檔李瑞英也是面帶悲傷,惋惜他英年早逝,痛心他再見不能。
那天前來參加追悼會的群眾,多達四萬余名,他們當中還有很多人是從全國各個省份趕過來的。
群眾在八寶山公墓前排出了千米長隊。他在當時人民群眾心中的分量,從大家留戀的眼神,和壹束束花朵當中就可以看出來。
悼念活動壹直持續到上午十壹點三十分鐘,按照北京的風俗習慣還有家人的意願,追悼會必須在十二點前結束。所以,有很多群眾因為沒有看到羅京的遺容,久久不願離去。
群眾對這位央視主持人的留戀與愛,讓他們在這裏停留了很久。前往北京八寶山來送行的群眾都想著能夠見到羅京最後壹面,送他最後壹程。
最終卻還是因為人數眾多,許多人都沒能實現願望。以至於中午還是央視新聞發言人郎永淳代表家屬,向前來參加追悼會的群眾鞠躬致謝,並向沒有看到羅京的群眾致歉。
送行的隊伍裏,沒有出現羅京的母親。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現實對她而言太過殘酷,老人家疾病在身,還患有老年癡呆癥,沒有人敢將這壹噩耗告訴她。
最終,羅京的遺體被火化,他的靈魂就此長眠八寶山。
後來的節目當中,李修平提起羅京,都是哽咽得說不下去話。每壹次提及他的專業程度,提及他的嚴謹認真,提及他的頑強堅守,對於他當年的搭檔與同事而言,都需要強忍著眼淚完成。
羅京的愛人劉繼紅說,羅京從來是壹個不輕易流露感情的人。面對病魔,他從未曾提及放棄,只是也許在四十八歲生日那年,病房裏的生日慶祝讓他回望人間壹眼,忽然明白生命是何等脆弱。
對醫護人員道謝,叮囑兒子聽話之余,他對妻子說: “以後……我可能沒辦法陪妳看大海了……兒子的家長會,也只能妳自己去了……”
劉繼紅沒有等他把話說完,就用手捂住了他的嘴: “妳說什麽呢,妳要好好治,不能放棄……”
北京的春末夏初,幹燥溫暖,每壹個日子都平靜而尋常。
6月5日,他並沒有什麽話留給妻兒。根據劉繼紅的回憶,是因為 “他從沒有想過自己會離開” 。正當時的年紀,正當時的人生,如果沒有病魔,也許他的人生會是另外壹番光景。
李瑞英在2014年和張宏民壹起宣布退出《新聞聯播》演播廳,轉型幕後,開始從事培訓工作,結束了自己幾十年的主播工作。
與他同壹時代的同事們,都已經年華老去,各有歸處,而中央電視臺的人才壹批又壹批,年輕人的面孔充滿朝氣,蓬勃向上地描述著新的時代。
如果羅京沒有生病或者傷病不再復發的話,那他或許早就坐在新高清229演播室了,2014年和李瑞英張宏民壹起退居幕後,繼續著自己熱愛的事業,無論以何種面貌,都會以奮進的姿態擁抱生活。
對生活與工作抱有同樣熱愛的羅京,倘若得知祖國的發展已經是日新月異,倘若得知新的人才如同雨後春筍,大概也會欣慰。
時節如流,歲月的指針劃向中國***產黨建黨百年,新時代青年心懷大國偉業,今時今日奮發向上,每時每日行穩致遠。
生活值得熱愛,值得期待,即使是罹患淋巴癌的艱難時刻,羅京也壹直堅持與病魔抗爭,未言放棄,每壹個奔忙的人心懷堅守,與他的堅持又有何不同呢,總會有人為生活,為愛,為理想,奮鬥終始。
逝者已去,音容宛在。更何況曾經是中央電視臺的主持人,他主持過大大小小的節目,並未隨著他***同消逝在歲月的洪流裏,電波與音頻可以留住曾經壹個人存在的痕跡,就如同過往的書信與字跡壹樣。
今時今日的記憶,多了壹絲鮮活和立體,我們也足以通過他的聲音,再次回憶起屬於羅京的那個時代,以及他描繪過的中國,講述出的大千世界……
[1]趙語,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語篇銜接與連貫手段分析——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19主持人大賽》為例.[D]西安工程大學人文學院,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