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馬屁這壹次的由來故事
瞧,從有罪到無罪,逃掉“下油鍋”之刑,靠什麽?拍馬屁!“拍馬屁”又叫“媚人”,它能使被拍者如飲醇酒、四體通泰,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施拍者的圈套,可見拍馬屁之功效。“拍馬屁”、“媚人”這名稱,聽起來多少有點不雅,所以文雅之士將它換了壹個名號,稱為“戴高帽”。明清笑話集《高帽子》中有壹個有趣的笑話:“世俗謂媚人為頂高帽子。當有門生兩人初放外任,同謁老師者。老師謂今世直道不行,逢人送頂高帽子,斯可矣。其壹人曰:‘老師之言不謬,今之世不喜高帽子如老師者,有幾人哉?’老師大喜。即出,顧同謁者曰:‘高帽子已送去壹頂矣。’”
“拍馬屁”、“戴高帽”,這名號雖然直觀,通俗易懂,但有不足之處,它沒有揭示出其本身的危害性。所以,現在有人將“拍馬屁”、“戴高帽”之類,叫做“精神賄賂”。這個叫法好,揭示出了“拍馬屁”、“戴高帽”的本質,使人壹下子想到行賄受賄,警醒其危害性絲毫不遜於物質賄賂。
筆者認為,“拍馬屁”、“戴高帽”、“精神賄賂”的本質,就是采取非物質賄賂的不正當手段,以“精神”為“禮品”,去打動行賄對象,以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現在,有些人善於對領導幹部搞精神賄賂,可謂用心良苦。原河南省盧氏縣壹縣委書記的繼父去世,手下的幾名鄉官不惜跑數百裏,到他的老家去奔喪,他們披麻戴孝跪在靈堂前,痛哭流涕,比死了親娘老子還要傷心,眾人怎麽勸也勸阻不住,後來還是該書記親自出面,說聲“行啦!行啦!知道啦!”,這才打住;後來這幾位鄉官分別被任命為縣建委主任、縣委常委兼宣傳部長和常務副縣長。盧氏縣的鄉官把“孝子”的角色扮演得如此投入,用實際行動向該書記表“忠心”,是種獻媚手段,即“精神賄賂”——哭靈哭出了該書記的信任,也哭來了壹頂頂烏紗帽。如果說這些獻媚還比較傳統的話,那麽當前樹碑立傳、文過飾非的媚技則是今人的獨創。山西省浮山縣官員為吹捧壹位親臨基層植樹的副省長,居然立了壹塊碑,碑上赫然刻著“省長植樹碑”幾個大字。沈陽市原常務副市長馬向東壹心想把自己包裝成開拓進取、年輕有為的幹部,於是,立刻就有人替他寫文章,談中青年幹部人生觀、榮辱觀、城市戰略新思考等。馬向東本是個大貪官,搞“精神賄賂”的人卻不管,使出吃奶的勁兒也要把馬向東包裝成“大學問家”、“大政治家”!當然,其背後的個人目的是可想而知的。
“千多萬多,馬屁不多”,“千穿萬穿,馬屁不穿”。從古至今,黃鐘毀棄、瓦釜雷鳴的悲劇延續了幾千年,“精神賄賂”的危害性是巨大的。精神賄賂異於物質賄賂,它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和隱蔽性,極不易讓人察覺。從法律層面上看,“精神賄賂”構不上犯罪,但從本質上而言,它卻是人們思想的大敵,行為的禍根。壹些頭腦不太清醒、意誌不堅定的領導,很有可能在“拍馬屁”、“戴高帽”、“精神賄賂”中,不知不覺地失守思想道德防線,壹步步走向墮落,而搞“精神賄賂”之流往往中飽私囊,官運亨通。因此,我們務必提高警惕,慎防“精神賄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