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李文華不算郭啟儒徒弟?
李文華先生1927年7月生於北京,在說相聲之前是機械廠的噴漆工人,李先生屬於半路出家,早年師承郭啟儒老先生。1962年調進中國廣播藝術團說唱團,在和侯寶林、馬季、郝愛民等合作演出的實踐中,形成了以蔫哏冷面見長的藝術風格。
但是由於當時屬於新時代,也正處於相聲改革之際,李文華先生與馬季先生、郝愛民老師等人壹樣,都沒有舉辦正式的拜師儀式,甚至連口盟都沒有(這方面還不如楊少華,楊少華至少是郭榮啟的口盟弟子),大家都以老師學生相稱。這壹情況直接導致了,日後擺知形式重新盛行,很多人的師承得不到承認!
從1978年開始,李文華先生開始與姜昆搭檔,更進壹步推出了把個性與人物融為壹體的特長,使捧逗珠聯璧合,自然默契。相繼推出了《如此照相》、《詩歌與愛情》、《打針》等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相聲名段。 1983年李先生被檢查出喉癌,被迫離開了熱愛的相聲舞臺,李先生與癌癥搏鬥了16年,但是在去世之前,關於師承的問題壹直困擾著老先生。
後來,經過多方的努力,李先生的夙願終於在2008年11月11日的上午,得以了卻。當天來自北京天津的相聲名家們齊聚壹堂,***同見證了李文華先生正式拜馬三立大師為師,成為馬派弟子的儀式。少馬爺馬誌明先生親自到場,並且公開表示,“今天到現場來就是為了證實壹下,我父親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承認了李文華先生是他的徒弟。”
至此,困擾李文華先生近半個世紀的師承問題得到圓滿解決,了卻了心願的老先生於拜師後的第二年,含笑離開了人世。
李文華這壹批由國家培養起來的相聲演員,跟馬三立侯寶林這些跑江湖的本質上就不同,所以在師承關系上,李文華們也非常的尷尬。
當年中國廣播藝術團說唱團黃金戰隊,四大名師郭啟儒郭全保劉寶瑞侯寶林,四大傑出新人馬季於世猷郝愛民李文華,人稱中廣說唱團黃金壹代。
這四大傑出徒弟裏面,只有馬季在1983年春晚舞臺上得了侯寶林壹句“這是我徒弟”,算是鐵板釘釘的徒弟。剩下的三人,基本都有問題。
郝愛民於世猷都是團長指派給侯寶林當徒弟的,侯寶林先生也最喜歡於世猷,可天公不作美,於世猷因為被捕入獄,侯大師迫於壓力不得不將其清門。於世猷出獄後侯大師又將其收為義子,並且記為名下弟子,但連口盟都算不上。直到於世猷去世,也沒有正式回歸侯大師門下。
郝愛民就只有團長的壹句吩咐,侯大師也沒有在公開場合說“這是我徒弟”,兩人互動也不那麽頻繁。所以後來才有侯耀文侯耀華兄弟列出的侯寶林徒弟名單中,沒有郝愛民的名字,弄出壹地雞毛。幸好侯耀華侯耀文的胞妹侯錱認可郝愛民拜師侯寶林壹事,另外侯寶林部分正式徒弟比如師勝傑先生也跟郝愛民先生師兄弟相稱,算是幫郝先生扛住了侯耀華侯耀文兄弟兩個。
而李文華先生就更加特殊,因為馬季於世猷郝愛民三人是壹開始就定下給寶字輩當徒弟,而李文華因為年齡比較大,1927年生人,加上又是半路出家,所以團裏給他的規劃是接班郭啟儒,將來給侯寶林捧哏。郭啟儒是從撂地時期就跟侯大師搭檔,兩人壹起成為天津相聲五檔,在業內威望也很高。但郭啟儒年齡太大準備退休,所以打算找壹個接班人,團裏定的就是李文華。
也就是說,李文華最開始的規劃,就是給壽字輩當徒弟。
在郭啟儒培養李文華期間,郭全保臨時頂替給侯大師捧哏。所以郭啟儒跟李文華是有師生情誼的,但當時這種工作安排性質的傳授,在相聲門戶裏面看來,就不能算是師徒,而且兩人也沒有口盟和擺知(當時也不允許),所以後來李文華先生門戶也備受爭議,原因就在於此。
至於後來李文華拜師馬三立這件事情,可以肯定的是兩人肯定沒有任何傳授關系,即使私下有口盟之約,那也只能算是拜門。而這種拜門徒弟,在業內確實容易被刨,因為名不正言不順,尤其是拜大輩,那就更是困哪重重。
李文華壹旦成了寶字輩,那就等於給壹堆文字輩空降壹個師叔,給明字輩空降壹個師爺,所以馬誌明說有人登門阻止這件事情,也是事出有因的。
最後李文華晚年病重,為了給他完成遺願,姜昆到處活動,說服了馬誌明,最終做了壹個見證儀式,讓李文華完成了跟馬老當年的口盟之約,老爺子也沒有帶著遺憾離開。
李文華先生是我最敬重的相聲前輩。
無論是在藝術、人格和心境上,都是當之無愧的“人民表演藝術家”。
雖然怹是半路入行,
三十三歲才正式第壹次在臺上捧哏、
三十六歲才正式成為專業相聲演員、
八十壹歲才正式有了相聲的師門。
但是李老的言行,是所有相聲後輩學習的楷模。
所以,這不影響李老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以下是正題:
“濟公爺爺”打小喜愛曲藝,不過真正接觸相聲,是在建國之後。
彼時受“相聲倉庫”王長友老的教誨頗多。
後被馬季先生發掘,進入北曲三團,跟隨老郭爺學習相聲藝術,專攻捧哏。
那時要摒棄“舊 社會 的流毒”,所以不興口盟、擺知。
都以“師生”互稱,沒有“師徒”之禮。
這壹波還有不少名家都是這樣,除了李老,還有郝愛民先生、於世猷先生都是如此。
(馬季、李文華、郝愛民和於世猷並稱“中廣四傑”)
所以,李文華先生是老郭爺的學生,不是徒弟。
李老最後拜在馬三立老人的門下。
也是了了老人家的夙願。
以上……
這是他自己想岔了。可能李老自己覺得沒有正式擺知,不能算列入墻門,而實際上那個時代的壹大批演員都沒有擺知。而由於工作分配關系,實際上大家已經默認他就是郭啟儒的徒弟,他的輩分毫無疑問就是寶字輩。之後李老壹生要拜馬老為師,實際上是他自己辦岔了,如果他要求以壹個正式的儀式拜入郭啟儒的墻門,我想沒有人會去反對,但是他在郭啟儒死後卻拜入馬老的墻門,那有壹些人就會有話說了,覺得他破門而出,這不僅在相聲行當,在其他傳統行當也是會受到壹定非議的。因為說實在的,李文華的年紀也夠,並不存在人小輩分大這件事,而且他能當選上十大笑星,說明在業內大家還是認可他的。
好多事說不清楚,經過文化大革命洗禮,亂了!也沒必要清楚,知道是馬三立徒弟即可!
為何,相聲收徒弟重要,但也不盡然,新時代了!馬三立兒子,楊儀基本上是沒有拜師傅!候耀華他師傅生前根本不知道這麽回事,死後候寶林硬讓李快嘴拉弟拜的!
象江昆馬季馮鞏這代人也是現在師徒關系!沒有那麽密切!
解放後進入國家曲藝團的演員都不能按老規矩建立師承關系,雖然還有師傅徒弟的稱呼壹般也是領導指定某個師傅帶某個徒弟壹起演出而已,沒有傳統上的師徒責任和義務,僅僅是完成領導交給的任務而已。
其實當初姜昆馮鞏他們這批人也是如此,由於師承關系與工作關系相互混淆,這些“徒弟”都沒有經歷專門的基本功訓練。今天恢復傳統重新建立了藝人之間的師承關系而且還有嚴肅隆重的儀式,對培養徒弟的基本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