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王長田的從業經歷

王長田的從業經歷

2008年8月10日下午,氣溫沈悶已久的北京下起了大暴雨。陰暗的天氣讓人感到壓抑,望著窗外的大雨,王長田的心情似乎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他依然沈浸在幾天前成功融資的喜悅中。

壹身休閑裝的王長田看上去顯得很隨意,微笑的臉頰上有少許汗滴。“因為是周末,公司的中央空調沒有開啟,我們去機房聊吧,那裏有獨立空調。”

與王長田相對而坐,只有幾平米的機房顯得很擁擠,只有壹人多高的高度讓人感到壓抑,而王長田似乎早以習慣公司內部的每壹處空間。

“目前在忙公司的新業務,新業務處在初期,我要經常和負責人交流,定壹些商業模式:怎麽能夠持續地保持增長?能夠樹立行業地位?能夠搶到優勢資源;其次就是找人,尤其是找業務部、各事業部的總經理。”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告訴《中國新時代》。

如今,憑借《中國娛樂報道》殺入中國電視市場的王長田,以獨特的節目創意和運作模式給壁壘重重的中國電視市場帶進壹縷新鮮的陽光。《娛樂現場》、《娛樂人物周刊》、《中國音樂風雲榜》已成為觀眾耳熟能詳的節目。經過多年的努力,《娛樂現場》、《淑女大學堂》、《音樂風雲榜》和《630劇場》等眾多名牌節目,現已在全國近600多家電視臺同時播出,其收入已坐定行業老大的位置。

領跑娛樂

成功推出《中國娛樂報道》後,拷貝者滿天飛。王長田笑言,常有人上門找他咨詢,但他很快發現,在娛樂節目上,自己暫無對手,“實際上,最重要的是去分析市場和觀眾需要什麽樣的節目。”

王長田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曾就職於政府機關,還在《中華工商時報》做過財經記者。長期從事經濟報道培養了他對市場的敏銳嗅覺。1996年他在北京電視臺做《北京特快》時意識到,電視娛樂節目會有很大的市場。“當時中國的娛樂業發展很迅速,娛樂類報紙也很多,但就是沒有壹個象樣的電視節目。”1998年,王從電視臺辭職,想壹圓此夢。

“娛樂行業最需要什麽?――推廣、傳播。”王長田對娛樂市場做過深入的研究。他發現,這是壹個更新速度極快的行業,藝員、唱片公司很需要壹個有活力的中介,迅速而全方位地把他們最新鮮的事情傳播出去。當時做電視娛樂節目的不乏其人,有很多制片還出自娛樂圈內,但基本上做的都是綜藝節目或轉播文藝演出,王長田想:如果有壹個象《北京特快》的娛樂資訊節目,專門報道演藝界的新聞,不但能滿足觀眾的好奇心,娛樂界也肯定很歡迎。王長田給他設想的欄目起了壹個頗有氣勢的名字《中國娛樂報道》。

1999年1月,王長田東拼西借湊足了10萬元,在壹個由民居改建的簡陋寫字樓裏開始了創業。要資訊,就必須先建立網絡。壹切從零開始,王長田拿出了當初做記者時的那股闖勁,挨個打電話索要各藝員、演藝公司和娛樂機構的電話,碰壁受冷眼是可想而知。“打進娛樂界,最初可以靠這種笨辦法,但最終靠還是節目。”王長田說。

當年,王長田靠《北京特快》在北京電視界名聲鵲起,壹位電視人這樣評價他說:當初我懷疑他是不是懂電視,後來事實證明他比做電視的人更懂電視。王長田將自己做《北京特快》的經驗移植到《中國娛樂報道》中。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壹個內容豐富、資訊快捷、風格活潑的娛樂新聞節目出爐了。在當時娛樂節目貧乏的電視市場,王長田的《中國娛樂報道》讓人們眼前壹亮,它幾乎是攻城掠地式地迅速進入全國的有線電視臺。半年之內,和王長田簽約播放其節目的各地電視臺達到60多家。

壹年後,王長田的公司已經兵強馬壯。這個小小的私營電視制作公司已經擁有了壹個龐大的娛樂新聞采編隊伍。老記們滿天飛,甚至出國采訪,除了中央電視臺,連省級電視臺都難以想象的事情被王長田變為現實。越來越多的明星主動找上門來,王長田建起了壹個搭建起壹個集歌、影、視等在內的娛樂通訊網絡。無論娛樂業發生什麽事,光線就能迅速“撲”上去。

“中國沒有壹家公司能夠和我人們壹樣和娛樂界貼得如此之近。”從不追星的王長田卻引以為豪,他告訴記者,任何壹個明星的聯絡方式,他只要十分鐘就可以找出來。這是雖為民間制作公司的光線,卻總能搶在各大媒體之前爆出猛料的原因。

隨著節目影響的擴大,娛樂業的資源開始主動向王長田靠攏。很多演藝公司和經紀公司都找上門來,王發現這些公司的資源都可以用來單獨開辟欄目。於是王長田又創辦了兩個新節目,即排行榜類的《音樂風雲榜》和明星訪談類的《娛樂人物周刊》。前者已組織了壹次跨兩岸三地的音樂歌曲評選活動,而後者也因當紅的李湘出任主持以及港澳臺的大腕明星頻頻在節目中亮相而轟動全國,30多個省級電視臺爭相播放。

“娛樂資訊節目是主流,我們正沿著這條主流開發支流。”在娛樂業中嘗到了甜頭的王長田顯然還不滿足,在他看來,娛樂業還有很多資源沒有開發出來,可為之處頗多,他正在醞釀新的欄目。

信貸、VC雙融資

2007年11月19日,光線傳媒與華友世紀(音樂)正式宣布合並,新公司定名為“光線華友”。華友音樂的主要盈利來源為SP業務。王長田出任新公司的CEO。“當時我們跟華友合並,不是我們走投無路了,那是我們最好的時候,是我們在蒸蒸日上時選擇的壹個戰略合並。”王長田說。

在王長田看來,公司上市主要不是錢的問題,是出於政策環境及媒體環境的考慮。“不夠開放,不夠市場化,妳有錢沒有辦法,照樣做不成事情,妳想並購也沒有像樣的公司可以並購。現在電視行業整個環境發生了壹個巨大的變化,衛星頻道整個改變了中國電視的狀況,對地面頻道形成巨大的壓力,尤其是城市電視,對制作公司有更大的依賴,這意味著我們有更大的空間。”

合並後,就在王長田認為已為公司上市鋪墊好路基時,形勢卻急轉直下。幾個月後,“光線華友”宣布放棄合並。

“事情本身就沒有太大影響,我當時的感受是如釋重負。沒這個事情,我們業務也做得很好。反過來,如果要合並上市,我需要整天忙於應付美國股市的要求,要說服投資者,還要安排公司長期的計劃,這些很費時間。從業務發展來看,其實目前的情況對我們更好。”

與華友世紀分道揚鑣的光線傳媒正另謀渠道獨立上市。

2008年7月30日,光線傳媒對外宣布,獲得北京銀行(601169,股吧)超過1億元的貸款額度,為重啟上市做鋪墊。

據王說,“貸款資金有兩個用途,壹是用於建設行業、節目的制作、廣告費用;另壹塊是用於電影的投資和發行。同樣,我們拿過來的私募,首先是用於節目的制作和發行,因為這是我們的基礎事業,占50%的業務。然後也會用於電影、電視劇的拍攝,還有補充公司壹些流動資金。”

王長田透露,已有幾家國內人民幣基金正在為光線近期的首次私募進行競爭。“光線傳媒已經鎖定在國內A股上市,預計這將是首次也是上市前的最後壹次私募。”

光線傳媒曾試圖借與華友世紀合並之機,曲線在納斯達克上市。但時隔不到半年,雙方以分手告終。對於此次選擇在國內A股上市,王長田表示,光線傳媒業務都在國內,只有國內股民才對公司發展有深入了解。同時,光線所處的行業性質也決定只有在國內A股上市,才符合公司和股民利益。“從申請到放貸用了壹個多月的時間,放貸額不是壹個億,而是壹億以上。”王長田說。

是何原因使得光線傳媒很輕松地就拿到了信貸?“幾個原因,我們的貸款是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中心,即推動北京市創業產業發展的這樣壹個政府部門向銀行推薦我們,他們比較了解我們;二是北京銀行是壹個有外資股份的銀行。它是股份制銀行,也是上市公司,思路比較開闊,願意去嘗試新的事物,同時它有50個億的貸款額度,另外它的工作效率很高,很快就進行調查,所以才會比較快。”王長田解釋說。另外,王長田認為還有非常重要的壹點,光線是比較健康的企業。有著良好的口碑和良好的財務報表。

其實,各種風險投資都先後找過王長田。“風投壹直是在找我們,包括像去年推掉的兩家投資者,最後決定跟華友合並後,又有海外投資找過來,也有戰略投資者及財務投資者。後來我們轉向,準備在境內上市。人民幣基金來找的也特別多,大概有20多家。我們正在進行選擇,看是具體跟誰合作。”王長田得意地說。

“既拿銀行信貸,同時也在做私募性的基金,然後啟動我們上市的手續,下壹步在增股的同時,我們會開始選券商,然後為明後年上市做準備。”王長田顯得胸有成竹。至於能在融到多少私募資金,王長田則坦言:“數額多少完全取決我們的喜好,多少不是最重要的,估計不會低於貸款。如果價格條件比較好,也許我們會多融壹點,還是取決於公司業務狀況及業務需要。

十年再造光線

對於傳媒勢力的不斷變局,制播分離依然是牽動各方利益的焦點。面對各種勢力的洗牌和蛋糕的搶奪,王長田稱,“隨著今年整個民營公司生存環境的改善,發展速度會加快。而電視臺本身在進行內部的調整,也需要組建公司把產品推向全國,這將是壹個企業行為。這意味著將和民間公司處於同壹個層次和水平上,民營公司和電視臺的關系會發生壹些很微妙的變化。”

要想突破自我及競爭,只有走壹條不尋常的路。傳媒加娛樂是王長田給光線傳媒的未來制定的壹個目標。

王長田壹直認為,做傳媒就像養壹只“母雞”,它自己會下蛋,而做娛樂呢?就是在搶壹個壹個的“雞蛋”,搶到壹個算壹個,搶到這個“雞蛋”不代表能搶到那個“雞蛋”,這些“雞蛋”之間沒有任何關系。

“傳媒就是“雞”每天都在下蛋,行情不好時它可能少下壹個,多時可能多下壹個,或者下鳳凰蛋之類的。傳媒商業的模式更容易把公司做大,光線50%的業務是電視業務,所以我們是壹個傳媒公司。但是傳媒和娛樂又有很強的聯系,比如傳媒需要好的娛樂內容,同時娛樂業又需要傳媒的推廣。電影需要打廣告,需要宣傳,明星也需要推廣,需要傳媒的推廣,所以這些往往是結合在壹起。”

在王長田看來,光線傳媒實際上和電視臺依然是處於產業上下遊的關系。電視臺在組建公司制作節目的過程中,光線這種民營企業在壹定程度上成了他們的直接競爭對手。至少在初期,這樣壹種競爭格局,將可能使光線這樣的公司處於下風。

在談到光線傳媒現在所遇到的最大問題和壓力的時候,王長田承認,“我們面臨壹個缺乏競爭的市場環境,因為只有壹個聲音,妳不聽也得聽,否則就意味著失去市場。我們最擔心的就是對手用壟斷的手段來跟妳談生意……”

在王長田看來,現在所看到的這些公司都是娛樂公司。娛樂公司主要包括像電影、電視劇、音樂、藝人經濟等,屬於娛樂公司。但光線本身來是壹個傳媒公司,這壹點是最大的區別,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壹點。

“光線作為傳媒,自然就延伸到娛樂領域,我們要生產除了電視欄目之外更多的內容,更有爆發力的內容,那就是做電影、電視劇之類的。”所有的娛樂業務都是建立在電視業務基礎之上的,如果沒有電視業務,娛樂業務沒什麽優勢。新聞集團的電視業務占到40%以上,電影占到30%,電影是比較大的業務,才占了30%。“妳知道嗎,進入娛樂是容易的,娛樂門檻比較低,生產電視劇和電影的企業多,但生產電視欄目的太少了。”

“作為傳媒公司需要24小時有人在上班,天天出去采訪,天天要明星過來要做節目,多數的公司是做不了傳媒業務的。但是做電影,今年做壹部電影,明年不做或少做了,那收入就要下滑或者賠了。光線不壹樣,光線壹個電影不拍沒有問題,電視還有得賺。”除了與電視臺有合作以外,光線還在飛機上、火車上,公***汽車上的屏幕上播放節目。

目前,在全國620個電視頻道,每天播光線節目的時間有4個小時,已經構成全國最大的地面電視節目網。“這些節目播出的頻道、時間有點分散,很難形成統壹的品牌,很難形成壹種整體的影響力,我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說要把這些內容都往壹個地區、壹個頻道裏集中。”王長田說。

在王長田看來,光線的優勢就是“建立起了壹個非常好的業務架構:產品+娛樂。估計光線會在明年成為第壹大電影公司,從投資和發行電影的數量和票房有可能成為第壹大電影公司。”在得意優勢同時,王長田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我們有幾個業務剛剛開始,跟現有已經形成優勢的公司有壹定差距,如剛成立的藝人經紀業務部,下壹步會有壹個增長期。”

毫無疑問,互相的交叉推廣和資源***享是王長田最得意的手法。“我們買了壹個叫《麻花》話劇的電影改編權,跟麻花公司聯合,每年開發壹個青春賀歲電影,就是說《麻花》這個劇本和創意跟電影結合起來了,這是我們的壹種思路。”

轉眼間,王長田的光線傳媒已經走過了十年的歷程。很多人喜歡回憶過去,但王長田卻例外。“過去的已經過去,我只眼觀未來。我覺得離成功還早著呢。這個行業還剛剛開始,國際上最大的傳媒娛樂新聞集團的收入是500億美金,相當於3500億人民幣,是我們幾百倍。跟人家比差太遠了,但是,中國的市場毫無疑問也會成長出民營的巨型傳媒娛樂公司。”王長田笑言。

“沒有這個起點,妳不可能走到未來,但是僅有這個起點根本不代表未來。在這個過程中,大多公司會被淘汰掉,就像這個電視欄目,我們不是最早做的,有好幾家公司比我們早了四、五年,但後來是我們做得最好。電視業務我才做了兩年,明年有可能做到最大。”

現在的王長田每天忙得不亦樂乎。對外,擴張在壹步步穩打穩紮地進行;對內,正準備股份制改造,並醞釀員工持股計劃。對於已經過了不惑之年的王長田,如何在下壹個10年追趕並成長為娛樂傳媒巨頭,似乎是擺在他眼前的壹道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