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省管縣的試點工作進展如何?

省管縣的試點工作進展如何?

中國加速推動“省管縣”改革

● 於澤遠 北京

中國將加速推動“省管縣”改革。官方媒體透露,目前已有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在進行“省管縣”改革試驗,約占全國省區市的三分之二。

按照中國憲法,官方應該設立中央、省和縣三級政府。但長期以來,官方在省級政府下面又設立了若幹地級市,由地級市管理幾個縣或縣級市(簡稱市管縣)。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市管縣”體制越來越暴露出地級市與縣鄉級政府爭利、官員隊伍龐大、行政效率低下等弊端。1994年,中國高層進行擴大中央財政收入的分稅制改革後,省、市兩級政府也采取與縣鄉政府分稅來集中財力,同時將支出責任盡可能向縣鄉轉移,造成“國家財政蒸蒸日上,省級財政穩穩當當,市級財政搖搖晃晃,縣級財政哭爹叫娘,鄉級財政精精光光”的財政結構。“市管縣”也被形象地稱為“市刮縣”。

《人民日報》海外版昨天引述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教授許安拓說,“市管縣”體制已不適應市場經濟特別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市管縣”模式削弱了縣域經濟的自主權。壹些規模小、輻射功能弱的地級市無法帶動所轄縣發展。“市縣競爭”造成內耗及資源過度向中心城市集中。

高層也早已看到“市管縣”體制的弊端,並且從1992年開始在浙江等經濟較發達省區試行“省管縣”改革。由於“省管縣”改革目標是削弱直至撤銷目前的地級市,將使眾多地市級官員的權力貶值,必然招致相關官員階層的反對和阻撓,含有相當的政治風險。因此,盡管高層在幾年前頒布的“十壹五”規劃(2006年至2010年)中提出“省管縣”的目標,但直到今天,改革依然進展緩慢。

主要是財政直管

目前各地的“省管縣”主要是財政直管,即由省直接對縣編制預算,在收入劃分上也由省直接對縣進行劃分,同時省也把轉移支付、專項資金補助、資金調度、債務管理等經濟權限下放到縣。這種新體制已開始收到成效。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昨天報道,2003年以前,湖北省各地級市以截留等方式從縣市“集中”資金幾億元人民幣,越是貧困的地級市,這類情況越嚴重。2004年,湖北省開始對52個縣市推行省政府直接管理財政的新體制。第二年,湖北縣域壹般預算收入達到111億多元(人民幣,下同,約25億新元),2008年增至186億元。同時,湖北縣域經濟也出現逆勢上揚的局面,多項指標增速首次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對全省GDP增長的貢獻率接近60%,成為經濟寒流中的“熱點”。

“省管縣”有利於減輕農民負擔,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在“省管縣”改革起步最早、步伐最大、成效也最顯著的浙江省,2008年全省城鄉居民收入之間的比值為2.45∶1,同年全國城鄉居民收入比值卻為3.31∶1。

有關學者指出,財政省管縣只是第壹步,下壹步還必須推進行政省管縣。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占斌說,“省管縣”第壹步是目前各省的強縣擴權的改革試點,即省主要對試點縣的財政進行直管,直管主要幹部;第二步是市和縣分治,相互不再是上下級關系。改革總的方向應當是撤銷傳統意義上管縣的地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