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型之仿古壺
仿古壺是經典紫砂壺型,經過百年無數名家地錘煉,可謂是爐火純青,此壺特點是壺身矮,扁,手感沈,口蓋寬。非常實用,清洗起來也很方便。仿古壺也叫“仿鼓壺”;仿古壺的創作者是清代的邵大亨,關於創作的過程,有壹個故事:這是在秋天的時候,邵大亨在家正在研究做壺,他想創作壹把壺,但是壹直苦於沒有靈感,心裏非常抑郁,手裏拿著壹塊紫砂泥,捏來捏去,這時屋外刮起了風,樹葉嘩嘩作響,不時壹陣寒涼,邵大亨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冷戰,放下手中地紫砂泥,走到窗邊拿起身邊地水壺倒了壹杯水,喝了壹口,水不但冰涼,還壹不小心嗆了壹下,小聲嘀咕壹下,我怎麽這麽倒黴,喝下去後更感到這個後背發寒涼。心情頓時差到極點,他盯著院子中的老樹,不由的想到了村中的壹位老人,講過的壹個故事:
村中老人是道光時期將軍手中的壹個鼓手。壹次將軍接到命令,去前線支援作戰,帶著士兵們趕緊整裝出發,出發時士兵們壹個個精神飽滿,氣勢高昂。但是隨著走著走著路途遙遠,加上陰雨不斷,幾天後,士兵們壹個個就開始精神萎靡不振起來,意誌也變的消沈起來,走路也是踢裏踏拉,都抱怨著這怎麽還不到啊。這時候在他們前方出現了壹片樹林,將軍就說了 傳我命令,在樹林裏休整,他們走到樹林裏,士兵們紛紛放下手中刀劍盾牌,正要席地而坐的時候,樹林裏突然喊殺四起,原來樹林裏早就有了埋伏了敵兵,只見敵兵壹個個張牙舞爪,氣勢嚇人。手中武器更是發出耀眼的寒光。壹個個兇神惡煞的撲來了,有些士兵,剛剛往下坐,屁股還沒著地,被突如其來的喊殺,嚇了壹跳,回頭再壹看到敵兵的樣子,頓時腿壹軟,直接就癱坐在了地上了。
將軍大喊壹聲,不好,就抽出寶劍,反應快地士兵們也是趕緊站起來,抽出兵器,準備迎戰,這時候敵人已經到了眼前,士兵們由於長時間地懈怠,鬥誌消沈,只能疲於應付 毫無還手之力。
這時,將軍手下這個鼓手緩過來神來,趕緊拿起手中的鼓錘,使勁敲起戰鼓,咚咚咚咚,士兵們聽到戰鼓聲音,頓時也是來了精神,奮力反抗,壹場惡戰就此展開。很快把敵人殺地連連敗退。後來鼓手老了,就經常坐在村口樹下,和村裏的孩子們講這段故事。
這時邵大亨,緩過來神就覺得此時自己的狀態很消沈,應該做壹把戰鼓形狀的壺,來隨時提醒自己保持壹個精神旺盛的狀態,於是頓時來了興致,回到桌前,拿起紫砂泥,捏出壹個戰鼓形狀,隨時反復修改,終於創作出了第壹把戰鼓壺,也就是現在地仿古壺型。
所以仿古壺,不但是經典壺型,也是每個愛壺人士,應該有的壹把壺,以便隨時提醒自己,要保持壹個好狀態,當自己疲倦,意誌消沈的時候,不妨用仿古壺泡壹杯清茶,想象著戰鼓的聲音,重燃自己的鬥誌,振作精神,迎接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