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判斷服裝是否合格?服裝生產的流程是怎樣的?
1 鑒別高檔服裝的質量,要觀察衣片下擺是否平行,方法是扣住上衣第壹粒紐扣,保持自然姿態對著鏡子觀察左右衣片。
2 試穿上衣時,若兩側門襟止口相互重疊平行,說明衣服基本合體,門襟不重疊,不平行,顯然衣服偏小。
3 有些衣服穿後出現豁蓋或前長,後短的弊病,其原因是後窟窿過深。
4 女上裝前胸應呈雛體形,男上裝胸部應呈球冠形,不然說明內胸襯做得不合適。
5 領角是否對稱,領圍是否合適。壹角高,壹角低說明衣領不正。駁領則應兩側駁角小,形狀相同。
6 挑選上衣時,領角要對稱,領圍要合適,領頭要挺括,稍裏卷。否則即是領襯質量低劣或制作工藝不合格。
7 貼袋要對稱,插手袋或嵌線袋要整齊,方正。有些最新款式口袋的位置常向後偏移,選購時要註意。
8 選購服裝時,要註意衣袖位置是否得當。手臂自然彎曲時,衣袖下部應在衣袋中線與擺線之間。
9 挑選上衣時,要註意後背是否平順。試穿時後背不能有斜連現象,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肩的尺寸不合適。
10 快速鑒別高檔服裝質量的基本要領是左右對稱,全身平服。
服裝生產企業的生產流程-由Bingoogle Textile co尋找
服裝廠的生產流程大體可以分為三個方面:
前期操作
第壹步的操作並不是從選料或裁剪開始,收到原樣品先要制定壹個詳細的計劃,首先要分析款樣以及訂單操作中的註意點,確認尺碼,整理各顏色主輔料的使用。
首先是規格表,規格表可以分為款樣規格表、批辦樣規格表、產前規格表。其中款式樣此規格表主要用於設計師看款式效果及生產的用料計算。壹般情況下用同類布料打樣,允許輔料代用。對生產工廠來講,此規格表僅僅是供報價用,以便爭取得到真正的定單,在運用這個表格時應註意每個項目內容與規格,因為這些內容與規格往往同成本直接相關聯,任何有利於降低成本而又不改變原有服裝的基本要求的方法和建議都可以采訥。所有在此規格表中變化的內容,都必須做出註釋,以便下壹步工作開展的時候前後對應。此外,批辦樣此規格表主要用於打批辦樣。批辦樣制作前,根據提供的款式樣和樣品規格表中具體要求逐項進行操作,檢查樣品的織物組織、結構規格、測量所有的尺寸,確信各個點的尺寸在允許誤差範圍內。把款式樣和規格表給相關的技術人員,審查各疑點難點,以便全面了解樣衣的情況。原則上,打批辦樣用正式主料和輔料。另外,產前表此規格表主要是批辦樣被客戶批準後客戶才提供的表格。只有這個產品規格表才是供工廠大貨生產用。如果用以前的規格表代替,經常會發生差錯,因為經過打樣後,客戶常更改原有的尺寸,而這個尺寸的更改又往往是不起眼的,在大批生產經營之前,還須打壹次樣,叫做產前樣,在制作這個樣衣中,所有的主料和輔料都必須用以後生產中要用的料,客戶完全認可後方可大批開裁。
二、服裝生產具體操作:
服裝生產基本工藝流程包括布料物料進廠檢驗、排料、裁剪、縫制、鎖眼釘扣、整燙、成衣檢驗、包裝入庫等八個工序。
材料的檢驗與測試:包括色差的檢驗,維斜和疵點的檢驗。布料進廠後要進行數量清點以及外觀和內在質量的檢驗,符合生產要求的才能投產使用。把好面料質量關是控制成品質量重要的壹環。通過對進廠面料的檢驗和測定可有效地提高服裝的正品率。物料檢驗包括松緊帶縮水率,粘合襯粘合牢度,拉鏈順滑程度等等。對不能符合要求的物料不予投產使用。
接下來就是技術準備:技術準備是確保批量生產順利進行以及最終成品符合客戶要求的重要手段。在批量生產前,首先要由技術人員做好生產前的技術準備工作。技術準備包括工藝單、樣板的制定和樣衣的制作三個內容。工藝單是服裝加工中的指導性文件,它對服裝的規格、縫制、整燙、包裝等都提出了詳細的要求,對服裝輔料搭配、縫跡密度等細節問題也加以明確。服裝加工中的各道工序都應嚴格參照工藝單的要求進行。樣板制作要求尺寸準確,規格齊全。相關部位輪廓線準確吻合。樣板上應標明服裝款號、部位、規格及質量要求,並在有關拼接處加蓋樣板復合章。在完成工藝單和樣板制定工作後,可進行小批量樣衣的生產,針對客戶和工藝的要求及時修正不符合點,並對工藝難點進行攻關,以便大批量流水作業順利進行。樣衣經過客戶確認簽字後成為重要的檢驗依據之壹。
排料:先進行1:10的預縮排料,根據樣板繪制出排料圖,“完整、合理、節約”是排料的基本原則。
裁剪:每輔料與裁剪壹次稱之為壹床或壹刀,裁床可以提高生產效率,相對的節約原材料,比手工裁剪更能確保質量,壹般裁剪的層數越少成本越高。(上頁圖為工廠中的裁剪單)
縫制:縫跡和縫型是縫合的基本要素,服裝的縫制根據款式、工藝風格等可分為機器縫制和手工縫制兩種。在縫制加工過程實行流水作業。 縫制時有制程分析圖表。
三、後期工序:
鎖眼釘扣:服裝中的鎖眼和釘扣通常由機器加工而成,扣眼根據其形狀分為平型和眼型孔兩種,俗稱睡孔和鴿眼孔。睡孔多用於襯衣、裙子、褲等薄型衣料的產品上。鴿眼孔多用於上衣、西裝等厚型面料的外衣上。
服裝整燙:整燙的作用是用噴霧整燙使服裝得到預縮,使衣服外形美觀,改變材料的伸縮度,進行塑型。熨燙時在衣內套入襯板使產品保持壹定的形狀和規格,襯板的尺寸比成衣所要求的略大些,以防回縮後規格過小,熨燙的溫度壹般控制在180℃~200℃之間較為安全,不易燙黃、焦化。
服裝檢驗:服裝即將直接面對消費者,因此出廠前的檢驗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由於影響成衣檢驗質量的因素有許多方面,因而,成衣檢驗是服裝企業管理鏈中重要的環節。正確的檢驗觀至關重要,質量檢驗是指用某種方法對產品或服務進行壹種或多種特性進行測量、檢查、試驗、度量,並將這些測定結果與評定標準加以比較,以確定每個產品或服務的優劣,以及整批產品或服務的批量合格與否。與所要求的質量相比,生產出的產品性質會參差不齊,有壹定的差距。對於這種差距,檢驗人員需根據壹定的標準來判定產品合格與否。通常執行的標準是:屬於允許範圍內的差距判定為合格品;超出允許範圍內的差距判定為不合格品。
成品包裝:服裝的包裝可分掛裝和箱裝兩種。箱裝壹般又分為內包裝和外包裝之分。內包裝指壹件或數件服裝入壹膠袋,服裝的款號、尺碼應與膠袋上標明的壹致,包裝要求平整美觀,壹些特別款式的服裝在包裝時要進行特別處理。例如扭皺類服裝要以絞卷形式包裝,以保持其造型風格。外包裝壹般用紙箱包裝,根據客戶要求或工藝單指令進行尺碼顏色搭配。包裝形式壹般有混色混碼、獨色獨碼、獨色混碼、混色獨碼四種。